几天没接到儿子的电话,王老汉像丢了魂似的,心里空荡荡的。平日里每天临晚儿子都来个电话,询问一下家里的情况。
老汉怀疑是手机出了问题。那还是儿子给他买的一部老年手机,手机上只存有儿子的电话号码。
于是他带着手机来到镇上手机修理部。当他听说手机没问题时,急啦。“手机若是没毛病,那我咋接不到儿子的电话呀?”说到这,他鼻子一酸。
他让修手机的师傅帮他回拨儿子的电话,那头没人接。
几天没有儿子的消息,老人家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就在第四天,他终于接到了电话,是儿子矿上打来的。说是让家里人速来矿上,儿子出了点事。
接到电话,老汉头懵的一下。家、所谓的家,现在就他一个人。妻子死于难产,临走把一个血孩子交给了他,他把屎把尿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西去的列车上,忐忑不安的老汉喃喃祈祷:可别有什么事,我的儿子,爹的命全在你的身上。你若有事,让你爹可咋办呀!。
可能不想吗。爷俩的件件往事像电影镜头一幕幕拢上心头。
儿子打小乖巧懂事,从不惹自己生气。自己也没舍得动过他一指头。
仔细想想,也打过儿子一次。那是在儿子读高中时。当时尽管自己的身体不好,还是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听老师说儿子的成绩还算不错。
这一年,他卖了家里仅有的两只羊几只鸡,给儿子凑够了学费。可儿子居然拿着这钱偷偷跑到县城里给他买了辆三轮车。还说要用剩下来的钱当路费去陕北一个煤矿去当工人。
尽管他知道儿子是为自己着想,自己早就梦寐以求想买一辆车子代步。可他还是想让儿子好好读书,他常常教诲儿子“要想吃肉先读书,要想当官先读书”。
他急了,扇儿子一个耳光。这一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也打在自己的心上,事后他背着儿子偷偷地哭了一场。
没过几年,儿子用自己挣来的钱风风光光地在村头盖起来三间独院小洋楼。扎好金丝笼,自招百灵鸟。邻村两家女孩看中勤劳善良的儿子,托人来提亲。可儿子执意要出去再干上两年,挣够聘礼钱回来再说。
想到这里,他再不敢往下想了。他被一种不祥的恐惧所笼罩。
下了火车,吃了点东西老汉被安置在宾馆里。他知道出大事了。因为隔壁房间里隐隐传出女人和孩子哭声啜泣声。这时进来几位矿上的人。他们先向老人家嘘寒问暖,接着面色凝重地告诉老人家:矿井发生严重的塌方事故,他的儿子和另外几位工友被困在里面已经四天了,矿上正在全力营救。
听到这里,王老汉只觉得天旋地转,叫了声儿子的乳名,他眼一黑便晕了过去。
醒来后,他手上挂着吊瓶静静地躺在医院单人房间里。一位白衣护士守在他的跟前。见他醒来,护士走出去对门外的人说:终于醒来了,先别打扰老人家,有事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来了矿上两位负责人。寒暄几句其中一人便直说到:叔,事已至此,也不能再瞒您老人家了。这次事故很严重。经过方方面面的探测,几位被困的兄弟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撇开救援代价,按当前进度,抢救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按国家政策,遇难者抚恤金每人四十万。若你们家属同意放弃救援,让他们长眠在岗位上,矿上愿把抚恤金提升到六十万。说着,那领导从公文包里拿出几张协议书让老汉看,那协议书签下的名子上都摁着一个猩红的手印。
“叔,别的家庭来的都是爱人和孩子,只有你一位父亲。她们都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现在就看您老人家了。”另一位领导边说边递过来纸和笔。
王老汉接过笔一折两段摔在地上。“眼珠子已没了,要眼眶子还有啥用?儿子没了,我要那么多的钱干啥?我要我的儿子,活不见人,死我要见尸。”听老人把话说到这,两位领导怏怏而退。
又过两天,矿长亲自来登门,还带来两位眼睛哭得红肿的女人。没等矿长说话,其中一位女人哭腔泪调地开了口:“叔,我们也是遇难者家属。咱都一样的难过。事情既然到这一步,咱们不为死的要为活的。矿长是个好人,他已经答应把抚恤金提高到八十万了。再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就是把它们挖出来,咱们见了那不成样的人会更难受。你就把字签了吧,叔!”
“要签你们签。和你们不一样,我就这一个儿子。我要把儿子带回去,哪怕是一把灰。等我死后俺爷俩守在一起。你们都别再劝我了,见不到儿子,死在这里我也不回去!”老汉说完别过头去,不再作声。
不知被老人的话打动,还是被老人的执著激怒,矿长猛地掐灭手里的烟蒂,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啥都不说了,把国营矿上的大型机械租过来,另辟通道。就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把几位兄弟挖出来。”
等待,等待,等待的时间是最漫长的,王老汉在等待中煎熬。他不能闭眼,每合上眼睛儿子仿佛就在跟前。
等到第六天。终于,老人家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好像回到自己家里,院子里日暖风静,麻雀在树上聊天。忽然他脚前的小黄狗朝门口乱叫,他赶过去开门,呀!是儿子回来了。不但儿子回来,他后面还跟着位如花似玉的女孩。不消说那是儿子的女朋友,自己没过门的儿媳妇。
老汉从梦中笑醒了。
就在这时,邻屋工友的媳妇连哭带笑冲了进来,语无伦次的冲他喊:叔!叔!坑道打通了。你儿子,孩他爹,都还活着,活着,真好-----。
病床前,王老汉拉着儿子的手:“乖,外边的钱就是腰深,咱也不挣了。等你养好身子,咱一起回去,回去种咱那一亩三分地。放心,饿不死别人也饿不死咱爷俩。”
就在王老汉爷俩临回家动身时,儿子那几位死里逃生的工友赶了过来。他们齐刷刷跪在老爷子跟前,操着不同的口音和儿子异口同声喊了声:“父亲!”
作者:张计划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李可亭 戴文杰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张峰 汪葆夫
执行主编: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张学鹏
专栏编辑:王金荣
编辑:靳翠菊 李凤云 宋宇
技术总监:惠忠锋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都市头条编辑: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