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 花 之 美 》
文/易 之 中
如花之美。美如鲜花。鲜花之美,究竟美在何方?

但凡美之物,都必然具有形美与质美。例如:人的身材相貌,是人的形美。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质美。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美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例如:人的身材相貌是不一样的,有高有矮,有肥有瘦,这是个性。但人的内心世界是可以相同的,是可以有共同的世界观的,是可以有共同的哲学观、宗教观、文学观的。这是共性。古人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不愧为真理的说法。人心!人与人的心!是可以干净的,是可以善良的,是可以爱美的。

鲜花之美!鲜花既有形美,又有质美。五颜六色,花型各异,这是花的形美。梅花素淡,牡丹浓彩,兰花高雅,菊花鲜艳,梨花缤纷。花的形色,各有差异。百花齐放,并能春色满园,那是因为花的个性鲜明,特色强烈,绝不混淆。更不可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滿天过海。鲜花的形是各不相同,但鲜花的质却是可以相同的。什么是鲜花的质美?鲜花的质美,就是鲜花的韵美。人有“心”,但花却无“心”。花蕊不是花心,因为有的花并无蕊。鲜花虽无心,但鲜花却有韵。鲜花的气质全在于韵!鲜花的质美,就是鲜花的韵美。例如:梅花之傲雪,菊花之经霜,兰花之独幽,丹牡之富贵,梨花之雍容。

人有心,花有韵。人的气质出自于心,花的气质出自于韵。人如花美!人世间为什么喜欢用花比喻人呢?那是因为人的气质之美与花的气质之美,是相同的,是可以共通的,那是因为两者都有洁净之美。人的质美,或者会有种种的说法,如善良如爱心等等。但千种万种之说法,都离不开“洁净”的核心。佛教认为,人心之洁,是人生之最高境界。佛教也把追求人心不染尘作为修行的终极目标。佛教自豪地把“莲花”视作佛教的“教花”,就是取其“出汙泥而不染”的气质。

论花的气质,也确实与人的气质相同相通。花形各异,有大小,有高矮,有色差。但所有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洁净”!花之所以让人觉得美丽,觉得可爱,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花的洁净。树叶与草根,都会“染尘”,都会“肮脏”,唯独鲜花是一尘不染的。尤其是花的“心中”,就更是洁净得让人心动,摄人心魄。莲花为什么是亭亭玉立的自豪?那是因为莲花出汙泥而不染。黛玉为什么要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那是想保持花的洁净。“落花有意随流水”。落花为什么甘愿随流水?那是因为花想自己有个洁净的归宿。因为流水可以让花不惹尘不染尘也。正所谓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有心洁落花。”是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也。

人心的最高境界是洁净。花韵的最高境界也是洁净。人之所以能如鲜花般美丽,那是因为人心与花韵都是追求洁净的。
202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