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兴安头条】渔翁散文《我的幸福童年》
【兴安头条】渔翁散文《我的幸福童年》
精华热点


我的幸福童年
文/渔翁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
这个我曾经的节日临近,
让我不由的回忆起自己的许多
童年往事。
我出生在
五十年代初期的东北农村。
我记事的时候
正是农村合作化的初期阶段。
听大人们议论纷纷,
说的都是开会
入股农业合作社的事。
当时我似懂非懂,
后来逐渐明白了,
这就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开端。
经过开会宣传动员,
大家纷纷把土改时分得的土地、
牲畜、生产资料交给了合作社,
登记造册成为了各自的股份。

就这样完成了
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
为后来的人民公社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刚刚结束
几十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紧接着又咬着牙打赢了
抗美援朝战争。
人民刚刚开始休养生息,
物质相当匮乏。
大家都过着艰苦贫穷的生活。
国家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
刚刚建立。
那可真是贫穷落后百废待兴。
我的童年
就是在这样的年代开始的。
我们这一代人,
出生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年代,
从记事起
就过着缺衣少食的苦日子。
可是,当时我们都很快乐,
并没有感觉到贫困和艰苦。
大家都是同样的境遇,
都穿着露脚指头的布鞋,
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都吃那刚够温饱粗粮米饭。
因为我们一出生就过的这样生活,
所以也就不认为那是在吃苦,
反而觉得十分开心快乐。
那个时代农村没有电,
所以也没有电灯,
家家都点个煤油灯照明。

各种工具农具
也全部是手工操作的。
多数日用品前头都冠个洋字,
管点火的火柴叫洋火,
管点灯的油叫洋油,
管铁钉子叫洋钉,
什么洋锹、洋叉、洋镐。
过年的时候买几支洋腊。
当时对许多日用品前面
都有一个洋字根本不理解。
长后才知道带洋字的东西,
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外国货。

可见我国当时的工业基础
是多么落后,
可以说是几乎为零。
那时候农村人粮食和蔬菜
还是自给自足的。
春种秋收,忙了一年下来,
人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打完场之后,
人们留够自家一年的口粮,
卖掉其余的粮食。
用卖粮的钱买一些生产生活用品,
就这样维系着温饱的农耕生活。
值得留恋的是
当年吃的粮食和蔬菜,
都是自家种植的纯绿色食品。
那时没有化肥,
耕地里都上农家有机肥。
那时也没有农药,
田里的野草都是靠人们用锄头
一垅一垅的铲掉。

那时的种籽也都是祖祖辈辈
筛选培育的良种,
虽然谈不上高产,
却都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品种。
那个年代的粮食和蔬菜
根本就没有农药残留,
也没有食品安全的概念,
因为压根就没有不安全的食品。
那个年代,
我们家乡人
根本就吃不到大米和白面。
因为当时只种玉米、高粱、
谷子和豆类等农作物。
大米和白面就成了非常稀缺的食品。
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才能称上几斤猪肉,
再买几斤大米和白面,
吃上一顿大米饭或白面饺子。

吃水果和糕点更是不敢想的事。
`那可是过年过节孝敬老人的礼品,
只有上了年纪的长辈们
才有资格吃的东西。
爷爷奶奶偷偷给一两块糕点
那就美坏了。
逢年过节家家也都少买点糖块苹果,
分给孩子们解解馋。
可是东西太少孩子又多,
根本就分不到几个,
只能留起来省着吃。
越是这样,
越让我们对过年过节
有了格外的期盼。
那是我们一年中
最幸福最甜美的日子。
别说是小孩子们,
就连大人对节日
也都十分重视和期盼。

我上小学的时候很贪玩,
每天放学后
就是小伙伴们最开心的时光。
那时候孩子多,
每家都有四五个或者更多。
我们按年令段汇集成群,
玩着各种别出心裁自创的游戏。
我们稍大一点的哥哥姐姐
都非常有话语权,
可以制定和修改游戏规则。
那可是我们最开心高兴的时候,
常常玩耍到废寝忘食,
遭到父母的训斥方才罢休。
那个年代的学校条件特别艰苦,
老师很少学生却特别多。
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办复式班,
一个老师教两个年级。
教室都十分简陋,
门窗也都是破旧的,
桌凳也是破烂不堪
并且数量严重不足。

当时的老师都十分敬业。
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报酬,
用辛勤劳动培育桃李,
他们才不愧是称职的园丁。
我从小就接受了
系统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是唱着﹤东方红太阳升﹥、
﹤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没有共产常就没有新中国﹥
这些歌曲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心里时刻都牢记着
﹤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
我们崇拜劳模,我们敬仰英雄。
王二小、刘胡兰、
黄继光、董存瑞、
邱少云的英雄故事
始终陪伴激励着我们成长。

我们这一代人
都是兄弟姐妹一大帮,
多则七八个少也三五个,
一般都是大的上学了,
小的才刚刚出生。
这种情况下做为哥哥姐姐的,
帮父母带孩子做家务
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们也为自己
能替父母分担生活压力而自豪。
那时候我们都以老人为轴心,
一大帮孩子围绕着
爷爷奶奶和父母转,
依靠父母的养育生存成长。
那时候社会也提倡百善孝为先。
逢年过节
人们都争相给老人买礼品,
亲自登门拜访。不象如今这样,
家家都以孩子为中心,
一家人围绕一个孩子转,
把孩子看做至高无上。

我们那样的童年生活历程,
培养了我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激发培养了我们的爱心和孝心。
我们亲眼看到了父母的艰辛,
从而造就了我们一颗感恩之心、
孝敬之心、友爱之心。
那个年代为我们这一代人
打下了独特的时代烙印。
我们的童年
是没有任何玩具陪伴的童年,
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智慧
根据自家的条件自制玩具。

好在当时有一些很好的书籍
供我们打发时间。
书在当年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宝贝。
曾经有那么几年,
我迷恋上了看书,
没钱买书就到处去借甚至是去偷,
还自我安慰的说窃书不算贼。
在那些年里,我看了大量的书籍,
极大的充实了我的知识面,
对我的人生观取向
是起了极大作用的,
是值得庆幸和自豪的事。

我的童年很贫穷很简单,
但是却很快乐。
我的童年是在没有贫富差别,
没有阶级压迫,
没有铜臭味的年代度过的。
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参与并见证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也分享了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虽然时光带走了我的青春,
尽管岁月改变了我的容颜,
可那美好的童真童趣
却永久的留在了我的心间。
我庆幸我能生长在那样一个时代。
那是一个真正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没有贪污、
没有暴富的时代。
那是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令的增长,
我越来越怀念
那美妙的童年时代。
2020.5.2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