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禹治水赞
文/何刚毅(绿溪)
开天地之荒
治泛滥之水
相传古代中国治水大英雄禹
面对滔滔不绝泛滥成灾的黄河之水
吸取其父鲧治水靠堵的教训
承继了治理洪水泛滥的艰巨任务
坚持与人民大众一起艰苦奋战
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回家
最终以疏导的方法解决了洪水之患
平和了部落民族流离失所的灾难
救民于水深火热
华夏九州有了安定的生活
并铸造了九只巨鼎以镇安定和平
人们为纪念大禹的功绩与精神
在凃山下出生的大禹之子启已长大成人
启继位后聚天下诸侯
将大禹陵安置在会嵇山
会嵇山也因此而得名
漫步大禹陵庄严肃穆的大道
看到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延续
人们从古至今
来到会稭山祭祀
历代历朝兴衰不一
鼎礼莫拜大禹精神已成为传统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不畏艰险奋斗的象征
沿着大禹陵
九百五十七级台阶
仰望群山高低错落山河峻美
远远看见大禹塑像
心潮起伏
默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
以仰瞻大禹塑像为荣
沧海一声笑
纵情高呼
我登上来了
会稽山上大禹像记
大禹像高二十公尺
建成于2000年12月
大禹像塑造了治水时亲躬劳作的形象
手持木耜,脚踏巨舟
气势雄伟,屹立山顶
展示了新中国传承传统的建筑之美
宏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美德
站在大禹塑像前
一览众山
祖国山河绿水青田广厦万千
幽幽思绪
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西子湖畔
仿佛站在苏堤上静观夕阳落日的金辉
仿佛看到苏刺史指挥万众筑堤的宏伟场面
仿佛听到了古代人民大众赞美的豪言
站在大禹塑像前
民族精神传承在耳边回响
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发源地
这就是民族精神传承的结晶
我仿佛看到了都江堰
李冰父子开创无坝引水工程奇迹
我仿佛看到红旗渠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一锤一铲两只手创造的千里奇观
我仿佛看到长江三峡大坝
断面库底出水的宏伟场面
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变
黄河水已变清黄土高原纵生了绿草
这一座座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这就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震撼
站在大禹塑像前
我仿佛听到了一个不屈不饶的声音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还要继承斗下去”
这个斗是相信自然与科学相互作用的必然
我仿佛又回到了1981年重庆磁器口
带领驻地战友们抗洪抢险的场景
我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重庆
百年不遇的洪水淹没到南滨路的灯杆
淹没了朝天门广场码头的门庭
看今朝众志成城,军民一心
重庆人民抗洪抢险人员零伤亡
这是一个崭新时代普写历史的新篇章
站在会稭山顶
仰望大禹,笑望大地
不禁暗然欣慰
江河魂魄之精髓
民族精神之渊源
天佑中华,锦绣河山
★在总理祖居门前,我看到……
文/何刚毅(绿溪)
在绍兴总理祖居门前
矗立的纪念雕像
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门前廊柱上一幅对联
“绝世英才治国呕心沥血
一代完人为民鞠躬尽瘁”
高度评价了人民公仆
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
在总理雕像的背景墙上
是总理提写的八字真言
“努力学习,精益求精。”
让我想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奋斗终身的人生理念
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
躹躬尽碎的人生态度
努力学习,精益求精
这是新一代志士学习的座佑铭
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学习永远是获得智慧的源泉
学习永远是超越世界的良方
精益求精是获得智慧的升华
精盖求精是超越世界的灯塔
在这里我看到
无愧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这里我看到
是民族脊梁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是民族脊梁传承着我们前进的力量
作者简介 何刚毅,笔名:绿溪。籍贯四川眉山,军队20年转业。在重庆工作居住。原成都军区重庆某部干部。87年曾参加诗刊社、河北文学院诗歌专业学习。88-89年参加老山防御作战,创办老山阵地《猫耳洞》报。89年获《青年文学家》全国诗词大赛"鹤乡杯”超短诗佳作奖。2020年获《青年作家网》同题诗赛优秀诗人称号。2020年获“2020•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诗歌一等奖。2020年获“孝亲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全国十佳孝亲作家”奖。2020年获华夏杯第二届全国爱情诗歌大赛“华夏精英奖”。2020年策兰文化传媒杯第三届世界华语爱情诗歌大赛荣获“银奖”等。是《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华作家联盟文学院终身院士。近年拾笔,作品散见《红色军旅文学》,《青年作家网》,《策兰文化传媒网》,《山城文学》,《清风文学》等网络文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