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 与 雪 》
文/易 之 中
梅与雪是什么关系?是寒梅的关系,是雪梅的关系。是风骨与寒冷的关系。是梅花迎寒绽放,显示傲雪的风骨的关系。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红梅一枝独秀的关系。

梅与雪的关系,是你寒我艳。是我艳你寒。是白雪映衬出梅花的艳,是梅花的迎寒绽放映衬出白雪的美丽。但有不少梅诗,却把梅与雪的关系诗成爱情的关系。把白雪比喻为“婚纱”,把红梅比喻为“新娘”。
“赋比兴”,写诗要比喻,要用拟人手法。但也要比喻得贴彻,比喻得恰当。梅花是在抗寒御冷中显风骨的,如果梅花与雪花是谈“恋爱”关系,是“婚嫁”关系,那梅花的“风骨”就荡然无存。梅花的“君子”形象就暗然失色。“已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如果是婚嫁的梅花,就不可以“花枝俏”了。梅花是在迎寒抗雪中而“俏”的,不是在“谈婚论嫁”中而“俏”的。俏比靓更显风骨。披婚纱是靓,在百丈冰中硬骨瘦身是俏。打扮后的“肥”,也可以是靓的。但就不可以“俏”的。梅花的风骨,就体现在花枝的硬,花瓣的瘦。“适者生存”。在天寒地冻中,只有像梅花这种树皮铁骨,花型瘦弱,才能抗冷御寒。如果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在寒风冻雪中,就非死无疑。

“百家争鸣”,是哲学家的脑袋。“百花齐放”,是文学家的脑袋。在批评面前,哲人是清醒的。但在批评面前,诗人是糊涂的。因为哲人愿意接受批评,因为诗人拒绝批评。诗人最抗拒是对他的诗的批评。写诗要比喻,写诗要想象,写诗要浪漫。但所有的浪漫,都不能“违法”,都要在常识,在逻辑之下依规依矩进行。
“雪花大如蓆”。这种想象与比喻是浪漫的。但“雪花大如盆”。这种想象与比喻就不合理的。两者的区别是“蓆”与“盆”。雪花如蓆片一样,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这种想象与比喻是合理的。但雪花如盆子一样,一盆一盆地砸下来,那是要人命的。前者的“蓆”是浪漫的,后者的“盆”是恐怖的。

梅花是典型的君子之花。虽然女人如花,但梅花一般都是用来比喻男士的。“风骨”的代名词也主要用在男士的身上。男人要担责,男人要顶天立地。男人要有风骨。要挺立,要堂堂正正。但女人太硬,欠温柔,那可不是女人的本质,也有违“道”的精神。男阳女阴。男硬女软。“她在丛中笑。”毛诗用了女性的“她”,但这只是拟人手法的“她”。其实,毛诗与陆诗的《咏梅》,都是借梅花写自己,是自我的“映照”。
202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