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过 缅 人 山 村
文/ 张新民
夏末秋初的缅北山区。
我在森林里的崎岖小路上穿来穿去,当我走到一个山丘顶时,通红的太阳已西斜在远处的山顶上,一片彩霞映在天边。云彩在移动,变换异常,有时像一潭湖水,又慢慢变化成天际上的一条七彩河。低层浮云随风飘动,变换出动物的形状,隐隐约约像一只小虎 在走动。我欣赏着这奇景,不由自主地坐在一块岩石上歇歇,信手在路旁摘一朵粉红色的野玫瑰 来闻一闻,它那独特的花香使人感到舒畅。我往前一望,眼前的山脚下,便是耶布村。
我已半年多没到这可爱的村庄了。一望见它,我过去在这村里的一段愉快生活的回忆便浮现在眼前。我站起来,透过树木远望着整个耶布村。村前有一条小何,在微弱的阳光下,河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可见河水流得很急。隐隐约约可看到有人在有遮雨蓬的小桥上走动。村后和村南有一大片青翠竹林把村子围住,村北的小山岗上有一座洁白的佛塔,高30多米,白塔四周的榕树,枝叶茂盛。村子四周是稻田,在收割时节,稻穗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有两辆牛车载满了稻草,慢慢朝村子开去。村中几处升起了一丝丝的烟雾,大概人们已在做饭。这时,我也觉得肚子很饿了。回巢的乌鸦不断从头上飞过,太阳渐渐下山了。
一会儿,我下了山,走进村中一个四周围着竹子的院子,看见有一个人在高脚茅屋旁劈柴。我走过去对他说,“身体很健康吧,吞叔?”
他一听见我的声音,就转过身来,吃惊地一笑,说,“啊!原来是丹契。
好久不见你来了,怎么这么晚才到啊??来,来,上屋坐。”
一进屋,吞叔就到厨房去拿出一壶热腾腾的茶放在我面前,然后说,“
喝茶。半年多没见你了,现在来这里,有什么要紧事吗?”
“我是来了解一下稻谷收割得怎样了。城里正需要粮食呢。”
“快了,过几天就能收割完。”
他倒了一杯茶给我,稍停一会后问道,“你还没吃晚饭吧?”我点点头,
他接着说,“好!等丹伦和两个姑娘回来,就一起吃吧。”
我还没喝完一杯茶,就看见一辆牛车来到家园前,赶牛车的正是吞叔的儿子丹伦。牛车上载满刚收割的稻谷,堆得有两人这么高,顶上坐着两个姑娘。
我立即跑到屋外,到牛车前向我的好友丹伦问好。突然我觉得车上的一
-1-
个姑娘面孔很熟,仔细一看,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叫起来,“丹丹敏!”她一听见叫她,看了我一下,也惊喜地叫了也声‘丹契’,便马上从牛车上跳下来,跑到我身边,把我拥抱起来,我见她高兴得流出了眼泪,我心里也很激动,不知说什么才好,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一时又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才对丹丹敏说,“我真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丹伦见到这情况,有些惊诧地问,“怎么,丹契哥,你也认识丹姐?”
我开玩笑地说,“也许不认识。”
但是,我怎么不认识丹丹敏呢?她从小跟我就是朋友和同学,我们曾是邻居,从小就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关系很密切,长大后我们成了恋人。后来因为要到外地读书和谋生,我和她分别已近两年,虽有书信来往,但难得见面,今天好意外地在耶布村重逢,怎能不惊喜呢?
牛车上的另一位姑娘也跳下来,丹丹敏向我介绍说,“我的同学玛珊敏,耶布村是她的家乡。”
吞叔出来把牛车赶进院子里,把两条牛解下后,我们便上屋吃晚饭。吃的菜有一碗酸格孟叶汤,一碟油炸花生,一碟烤乌鱼干丝,里面放上一些辣椒、葱头和酸柑汁,还有一点生辣椒。尽管吞叔说没什么好菜,但我已好久没吃到这样的农村菜味了,所以吃得津津有味。又酸又辣,加上我肚子很饿,所以我吃得特别多。我们一边吃一边攀谈,饭后又喝茶,吃凉拌茶叶。
不一会,天完全黑了,月光从东面得窗口射进来,照在竹楼板上。不少青年男女三三两两地从屋前走过,有的唱着农村歌曲,远处还传来弹吉他的声音,不久又听到悦耳的笛声。...夜晚,人们都空闲了,老人在谈天,青年男女却喜欢在一起散步,唱歌,谈笑。会弹琴的带着最好的朋友,去游遍全村,一边弹一边唱自己心爱的歌曲,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欢乐的农村夜晚,就是这样开始的。
过去我也很留恋这种愉快的农村生活。于是,脱下西裤,换上一条灰格子纱笼,便跟丹丹敏、丹伦和玛珊敏一起到村里村外去散步。今天正是缅历月
圆日,明亮的月光把整个村庄照的清亮。天上的白云稀疏,只有南面渐渐涌来一堆白云,星光在明亮的月光下也变得暗淡了。一路上我们遇到不少年轻人,丹丹敏和丹伦把他们介绍给我认识。
我们穿过竹林,走到村外,一片未割完的稻田在月光下闪着金黄的光芒。稻穗在和风的吹动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山林里传来‘咕咕、咕咕’的鸟叫声,
间歇还可听到‘荷、荷’的野鹿声。自然界的声音,好比美妙的乐音。
夜深了,丹伦和玛珊敏要回去睡觉了,可是,我非常留恋这幽深可爱的山林的夜晚,毫无睡意。于是,我跟丹丹敏两人穿过稻田,到山下树林里去。
-2-
明月给我们照亮小路,茂密的树叶哗啦啦地响,风一停,周围环境又变得幽静。
山里的野花怒放,有野玫瑰,也有野茉莉,花香阵阵。我摘了两朵粉红的野玫瑰,插在丹丹敏头上。她戴了花,唱起歌来,歌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一只山鸡被惊动得飞走,栖息在树上的鸟群也惊叫起来。
最后,我和丹丹敏来到一棵榕树底下,相依而坐,亲密细语。情人久别重逢,内心的话语总是怎么也谈不尽,两人都谈自己分别后怎么工作,怎么进步,怎么思念心爱的人。
向村里望去,只见村中的灯火都已熄灭,人们都已熟睡了。南面涌来的白云已占了半边天,稀疏的‘先头部队’已接近月亮,明月在云朵里一出一没。
半夜过后,我们才回到村里。
第二天清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温暖的阳光把昨晚下的雨水晒到蒸发,树林里的水汽化成烟雾,袅袅上升。树木繁茂的山村在清晨显得格外清凉。
吞叔一早就上山砍树去了。他虽已年过五十,但仍有强健的身体能胜任这劳动。丹伦和玛珊敏早已下田去收割稻米。我因为要写点东西而留在屋了,丹丹敏翻阅小说来陪我。那是中国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缅文译本,曾是缅共当作课本让农民阅读的,吞叔和丹伦常阅读它。
不久,吃过一点早餐后,丹丹敏和我驾上牛车,到离村最南面的稻田里去。太阳已升得很高,阳光渐渐从暖和变得热辣辣。两头牛拉着车,顺着田野的小路,迎着南风慢慢地走,把牛车带向丹伦他们所在的田地。一路上,牛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丹伦和他的村友热烈欢迎我参加他们的收割,并干得更起劲。丹丹敏也不甘落后地跟他们竞赛。我割稻时她捆稻,她割稻时我捆稻,两人干得辛苦,也干得快乐。朋友们不时以羡慕的眼光望望我俩。
午饭后秋风急吹,卷来一堆乌云,下起一阵大雨。不一会,雨过风停,太阳又从新照耀大地。雨后的清凉给人们带来舒畅,年轻的农友便高兴地唱起歌来:
下起雨来禾才旺,山村里的农人呀,
人人戴上竹草帽,穿着短纱笼,
欢乐在田野。
过去,我早就对这首乡村歌曲很感兴趣,也就跟着唱起来:
朋友们呀围拢来,为了我们的口粮,
愉快地忍受辛苦,在风雨里插秧苗。
在欢乐的农村旁,农人们呀在歌唱。
-3-
虽然这首歌唱的是春耕插秧的情景,但现在唱起来,热情并不会降低。
劳动的歌声使人不知疲倦,欢乐的青年在土地上辛勤劳动,把一车车肥硕的稻穗运回村里。
我在耶布村住了两天三晚,第三天清早,就辞别回城去了。吞叔舍不得我走,他说,“ 丹契呀,多住几天才走吧,有机会相见可不容易啊。而且,你的丹丹敏又在这里,为什么不多住几天呢?”
丹伦似乎有点着急,也抢着说,“是啊,丹契哥,再住一会吧。”他又开玩笑地指指丹丹敏说,“也许丹姐还想跟你多谈一些悄悄话呢。”
“我懂得你们要留我的好意,我也实在想多住几天,但不行啊,吞叔,我还有任务要赶回去。”我回答道。
丹丹敏懂得我的心事,就说,“别留他了,吞叔。他不能为了自己而影响工作。”
我辞别了朋友,辞别了耶布村,朝着我要走的山路走去。丹丹敏虽然明白不能让我久留,但是,分别了近两年,重逢没几天又得再分离,心里总会有些难过,总会有些依依不舍。她拉着玛珊敏,要给我送一段路,要把我送到山顶。
清晨,东边的朝霞异常美丽,阳光透过云缝照着山村、树林。森林里的各种小鸟开始鸣叫,唧唧喳喳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啄木鸟一早就开始她们的啄树劳动。我们一路走一路谈,走了很远,丹丹敏还不愿回去,似乎不愿再分离。
爬到山顶,我回过头来,留恋地向耶布村望了好一会,深感这山村的可爱。最后,我摘了两朵野玫瑰送给丹丹敏和玛珊玛,便告别她们,踏上下山的前程。走了一会,回头一望,只见丹丹敏和玛珊敏手上的红丝巾在不停地挥动。
再见吧,亲爱的人们,再见吧,可爱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