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养了一只猫,叫小怪。在它成为这个家的小主人半年后的一天,我买了一些泥鳅鱼吃,为了给女儿解闷儿,留下了五条活蹦乱跳的养在简易鱼缸里。
猫爱吃鱼,这是小时候就钻进脑袋里的常识。所以,一直为鱼的命运担忧着。小怪也确实没闲着,看到几条小泥鳅游来游去,它就好奇地试探着将前爪伸到水里蘸一下水舔一舔,或是突然碰到泥鳅滑溜溜的身体,虽然没抓到,却也吓得鱼儿们四下逃窜。一连几个晚上,小怪都蹲在鱼缸的旁边,鱼儿安静久了,它就用小爪子到水面拍两下,不知道是故意挑衅,还是想确定一下鱼儿们是否还活着。
一天下班回家,开门就看到小怪盯着电视柜下面,很焦急地朝我叫着。我循声看去,发现柜角有一条泥鳅奄奄一息的样子,我把它捡起来放进了鱼缸。看着鱼儿慢慢缓过来,小怪的眼里居然闪出光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小怪不但没有吃掉小泥鳅的想法,而且还希望它们好好活着。后来它的表现也证实了我的想法。以后的日子里,五条泥鳅相继死了三条,但小怪每次只是黯然地看着,直到泥鳅的尸体风干了,它一口都没动过,而且分明感觉到了它的伤心。
今天上午,我发现小怪在舔食鱼缸里的水,觉得有意思,就拍了一段视频发到朋友圈,下面还配了一句话:人家的猫爱吃鱼,我家的猫居然爱喝鱼汤。看着朋友们的一条条回复,我的心突然就不宁静了。
一位小妹说:“留着养大了吃”,还配着一个偷笑的表情。我傻傻地笑了一下,心想:“如果真想吃,它就会想法设法弄到嘴里,何况鱼儿就在舌头底下游来游去,它怎么会禁得住诱惑呢?”难道猫也如人们养年猪一样,等到把猪喂肥了再杀掉吃肉吗?人懂得利益的最大化,但猫不一定懂得。
二哥玩笑说:“渴得实在是没办法了”,这种解释却也靠谱儿。也许不是因为他理解猫的无奈,而是他比较了解猫的主人过于大大咧咧,会经常忘记给猫喂食饮水吧!这至少可以算作是根据了解的一部分真相而做出的比较客观的判断吧!
外女说:“它可能是爱喝鱼的洗澡水吧。”这就是以平常的心态采用幽默的手法,简单地解决了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不必探讨它们内在的利害关系,用最简单的思维理解表面存在的现象。这也是生活中解决大部分问题的主要方式。
辉仔不禁发声:“求鱼儿的心理阴影面积。”这个问题在正常思维范围内。如果处于只能被动接受的角色中,生与死完全没有主动选择权,谁又会没有恐惧呢?至于阴影面积,也只是与所处环境的被动程度有关了。若没有阴影,就说明实质关系并非表面现象了。
弟弟说:“孤独的表现!它可能是想和鱼玩舍不得吃。”看到这句话,我的心突然疼了一下。他能理解猫的孤独,能摒弃物种之间的嫌隙,而且可以从心灵层面去理解动物之间的朴实情感,也不难想象他的内心是细腻而柔软的。孤独,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无论人类还是其他物种。或者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与代价。同类之间为了利益争夺的互相倾轧,异类之间为了生存下去的互相厮杀,使自我保护成为了一种本能,也同样使互相伤害成为了一种防御和获取的手段。其中,自然不乏怂恿与被怂恿,利用与被利用,所以理解与信任、理智与明辨、宽恕与包容却又显得弥足珍贵。当然,猫和鱼也许不必懂这些,但良知尚存之人是需要自省与反思的。这自省与反思,不仅是对于他恶的包容,同样包括对己恶的认知与感受。
哲学小弟很理智地说了一句:“没有猫是不偷腥的。”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恶意,但总觉得过于绝对,也就因为这种固有思维模式的存在,我们不知道戕害了多少心存善意的“恶势力”。所以我还是觉得“固有思维模式”这东西其实是挺坑人的,如果没有客观的分析和切入内里的深入了解就对某人某物某事下定论,显然是不全面的,甚或是偏激的,其造成的结果也很可能是无可言述的委屈与愤懑。
至于玉帛之建议:“换种鱼试试?”这倒是不好过早预设结果的。因为要看换一种什么鱼,还要看这种鱼和猫的利害关系及心理融合度。若不是利益冲突或是恃强凌弱而无所顾忌,谁都没必要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更不愿以命相搏进行生死较量。对于生活,无论弱者还是强者,恐怕都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只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某一面。
我常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人都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动物,这种结合是以理智和良善为基础的。故而极不喜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利用人的善良与单纯,因为只要涉及到利用就一定有恶的成分在作怪,就一定有被欺负被侮辱的委屈。然而善与恶和强与若又只是相对的矛盾体。所以,在更多人都善恶分明的时刻,我仍然相信善与恶内在里还有转化的可能。
个人简介:

肖海英,女,吉林通榆人。《鹤乡》内资执行主编,白城市作协会员。喜欢用文字沟通心灵,感悟人生。
《世界华人文学》征稿启事
征稿时间:2021年1月14日-2020年2月28日
出版时间:2021年5月31日
征稿内容:微诗(限五首)
新诗(限三首)
散文(限一篇)
小小说(限两篇)
短篇小说(限一篇)
投稿邮箱:tougao@wclit.com
投稿方法:1. 邮件主题处模仿下边文字写上您的主题:
李建东投稿新诗三首、“短篇小说一篇”。
2. 稿件置于邮件内(不要设附件)。
3. 希望自带英语。没有英语的稿件本刊找人替您翻译,或者发表纯汉语作品。
4. 已发表过的作品必须在作品标题下注明原出版地与时间
《世界华人文学》是一份非营利性汉英双语半年纸刊,旨在用汉英双语向世界介绍汉语文学,没有稿酬,不送刊物。本刊出版后,会把目录与作者姓名上载至本网供需要者查询。需要者可自行上网购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亚马逊均会有售,大陆的可在指定地购买。
声明:本刊享有来稿再编权,来稿无论录用与否,均可自由再投他处。本刊旨在把中国文学推往世界,并不限制作者再使用其投稿稿件。
微刊主编:雷响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