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物最相思
我家在闽西文坊村的村口,房边有一棵高大挺拔的红豆杉,像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枝枝相连叶叶相叠,那晶莹剔透的红豆果,在村里人的心中长出一串串红色的思念。
爷爷奶奶总是执拗地认为,他就是我的大伯,他还活着!
逢年过节,老人总是要在树下摆上饭菜,那一声声呼唤“儿子——回家——”的声音,时常在山谷里回荡。
村里人说,这是一棵神圣不容侵犯的“神树”。树旁有一块石碑,是村主任请小学校长帮忙,手书王维的诗《相思》,刻在大理石的背面,正面是一个红五星。
因为,这棵红豆杉,是我的大伯参加红军长征那年种下的。
时光如山风一样吹过,我的爷爷奶奶早已带着遗憾走了,但我的大伯依然查无音信。之后,我父亲在树上钉一块小木牌,写着大伯的名字,每年都用红漆描一遍。
那年高考刚过,正当家人为我的学费发愁时,有人出50万要买那一棵红豆杉。我的父亲拒绝了。
我全家人外出走亲戚的一天夜里,有人来盗砍那棵红豆杉,遭到全村人的包围。从此,树头上栓着一只猎狗。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来了一群领导和军人,说是我大伯辆牲在湘江之战。
老校长说,村里人每家种的都是这红豆杉的种子。此后,我时常指着那块小木牌对来人说,其实,我大伯是活在人们的心里。
2016年12月1日

作家、网友点评节选
@胡卫东:小说三观极正,不同凡响的红豆杉,让我们不能忘记:曾经养育红军的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
@李信阳:睹物思人。想起了闽西红土地上诞生的英雄红34师,绝命独击血染湘江,写下了不朽的悲壮。
@范书春:神树,红军之魂。妙喻!


钉婆婆
我家附近有个北湖公园。
公园大门左侧嘉立着一尊“和平”雕塑。雕塑的下半部是一个大地球仪,顶上是一只衔着橄榄枝展翅欲飞的和平鸽。雕塑旁的石凳上,人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位满脸皱纹一头雪花,手柱拐杖的老奶奶,像雕像一样坐在上面。
一凡指着老奶奶对妻子绵绵说:“她叫钉婆婆,自打有了这公园起,她就时常从光荣院回到这里来坐着……”绵绵说:“她是太孤独了,来这为了看热闹的人群吧?”“钉婆婆确实是孤身一人,但她的眼睛早就因白内障而看不太清了。”一凡回答说。
“那她是?”绵绵不解地问。
“其实婆婆姓吴,她坐的地方,15年前是她家的房子。拆迁时,我们大家搬走了好久了,只有她不肯搬,当时称为'钉子户,小朋友就叫她钉婆婆了。”
“牛!为了赔偿而依法维权吧?”
“错,她从没提钱,后来经过反复动员,她才说,是担心当兵的儿子回来找不到家……
“她经常来这等,难道儿子至今没有回过家吗?”
一凡深沉地说:”其实,她的儿子在30年前那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
2013年6月28日

作家、网友点评节选
@飘尘:“和平雕塑”的描写,衬托出文章的主题,妙!一个手柱杖如雕像的身影,让人仰视。
@范训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兵时,我们把父母的叮宁期盼装进背包,从此,在军营里书写光荣和忠诚。
@章进富:离家的军营男子汉,有一颗离不开家的心。敬礼,钉婆婆!



吴跃建,笔名:剑言一白,当代中国军旅微型小说代表作家。系福建作协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会员,当代微篇小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闪小说委员会会长。
1978年2月入伍,曾是从军26年的上校政委。1988年与微型小说结缘以来,先后创作发表900多篇军旅微型小说。作品独树一帜,以军旅为视角,内容涵盖了军人、军营、军属,战争、战斗、战场等,主题昂扬,军魂闪闪。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人民前线》《前锋文艺》《福建文学》《百花园》《写作》《小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当代闪小说》《短小说》《厦门文学》《厦门文艺》《闽西日报》《福州晚报》、泰国《中华日报》、新加坡《大士文艺》等报刊,小小说(闪小说)作品分别入选《金牌小说》《中国当代微小说精品集》《2016年中国闪小说佳作选》等;2006年7月,小小说《财富》获“新浪网”全国征文一等奖,闪小说《失忆的老兵》《满门忠烈》等先后获全国征文一等奖;2017年1月,《幸福街一号》获“牡丹疾控杯”中国首届微篇小说年度总冠军大赛铜奖;著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军人赠言集《军旅赠言》;中国第一本军旅闪小说集《军魂闪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