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美文《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一辑的[桑梓恋情]

《悠悠浦东情》倪辉祥 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书作照片)

作者/倪辉祥照片

作者倪辉祥应邀在电视台做访谈

美文《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一辑的[桑梓恋情]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春节,好比是高悬着的一盏永恒的神圣明灯,在它魅力十足的光芒的辉映下欢聚喜庆,已是我们中华儿女一个永远难以化解的情结。合家团圆,尽情地享受温馨而浓郁的年味,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美好心愿。过年的味道,实际上是一种亲情的召唤,也是一种故乡情怀的翘首。尽享年味的喜悦,是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越唱越高昂的同一首嘹亮的歌。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在我的印象中,浦东乡下过年的气氛,远比繁华的城里醇厚热闹得多。尽管以前财物匮乏,生活贫困,平日里省吃俭用,宁可多吃咸菜萝卜、南瓜菜饭,但是过年还是要挖空心思绷足场面张罗得热气腾腾的。这当然是我们一帮馋极了的孩子望断了眼线的企盼,因为过年了,就能穿新衣饱享口福了。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一进腊月,我母亲就会同村里的其他人家一样,把年初养上的鸡鸭杀上几只腌制咸货,挂在竹竿上晒干了,备作过年时餐桌上佐酒的佳肴;就会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香瓜子、南瓜子、花生等东西,拣净了重新见见太阳,等到年关近了炒熟之后招待客人;就会要我们弟兄几个轮流帮她踏臼舂粉,准备好过年时做圆头塌饼的糯米粉和蒸年糕的粳米粉。此外,母亲还会买了酒药邀上几户邻居合伙酿上几坛老白酒,因为有了酒,方能显示出过年喜庆的氛围。这段时间内,我们弟兄几个总是格外的乖巧,跟随在母亲的屁股后边,主动地帮她当下手,其实嘛,喉急得嘴里快要爬出馋痨虫的孩子,盼望着母亲能够发发善心先弄点边角料煮给我们解解馋。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至于到了农历二十三灶君菩萨升天这一天,则是意味着进入了年关。一早起来,母亲就要我们大的两个弟兄帮她一起大扫除,掸扫角角落落里的灰尘,将桌凳家具擦洗得干净光亮。头发上兜了一条毛巾的母亲一边用扎了扫帚的竹竿掸除着屋顶的蜘丝灰垢,一边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你们长大了手脚一定要勤快,邋里邋遢过年,财神菩萨也会吓得不敢进门的。”至今,我仍然牢记着妈妈的这句朴实的教诲。临近傍晚,家家的烟囱里都会接连不断地飘逸起袅袅的炊烟,准备起“祭灶”的物品来了。妈妈当然也会不例外地忙碌起来,她总要叫自己的孩子轮流往灶膛里喂柴烧火,而自己则虔诚地烹饪着供奉灶君菩萨的菜肴。这个仪式留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让我从小就知道,在母亲与乡亲们的心目中,灶君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下界来掌管各家灶火、吉凶祸福的神仙,故而每家每户相当看重“祭灶”的仪式,以求得来年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祭灶”的仪式一过,年味更加浓郁了起来,每家每户开始忙得不亦乐乎了。大人们一趟趟地上镇,采办年货,选购孝敬祖父母与外公外婆的礼品。我们弟兄几个常会悄悄地尾随着父母去镇上轧闹猛,眼馋地领略一番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品。碰上父母高兴时,也会给我们买上一两样相中的小玩意,那股高兴劲简直无法形容。回到家,每家每户的灶台热气腾腾了:下圆子、蒸年糕、烧大菜。这时候,我们弟兄几个总是争相乐意当“火头将军”,原因显然很简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因为大人在品尝味道的时候,总会分一点给我们尝尝的。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式的赏赐,对于平时没什么好东西吃的小人来说,当然是很有诱惑力的。越来越浓郁的年味,真叫人禁不住心花怒放。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转眼间除夕到了。几乎家家都会买来好口采的春联与“鲤鱼跳龙门”之类的年画贴。吃年夜饭前先要把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上菜肴果品,点了香烛祭拜祖宗。母亲拉着我们弟兄按大小磕头,以求得祖宗的保佑,全家安康富裕。祭祖仪式结束便开始吃盼望了已久的年夜饭。这显然是一年之中最难得最丰盛的一顿享受,欢声笑语在屋外响起的爆竹声中绵绵不断着。酒足饭饱,一家人还要围坐在一起磕瓜子、剥花生守岁,小孩子最渴望的是从大人手里领到几角钱的压岁钱……一夜连着双岁的时刻,在弥漫着爆竹声声的硝烟味中,浓浓的年味自然而然升腾到了极点。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尽管现在的“年味”,已经夹进了许多时尚的元素甚至于近乎铺张奢侈的成分,但是小时候留存在记忆中的俭朴而热闹的年味烙印,还是那么地清晰、那么地回味无穷令人留恋。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美文《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一辑的[桑梓恋情]
>>>>>>>>>>>>>(END)
撰稿:倪辉祥
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倪辉祥简介:

倪辉祥照片
倪辉祥:上海浦东人,曾用笔名施也、景唐文等,是原川沙县的第一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浦东的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为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在《上海文学》七月号上发表了处女作《大治河畔》,1981年5月在《上海文学》“上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发表了短篇小说《芝麻绿豆官》,已在文学园地耕耘了整整40余载。期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散文随笔作品,又在担任《人民警察》杂志社“特邀记者的数年中发表了中篇小说《“凶手”恋》与纪实作品《离婚专业户》等10余万字。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达500万字之多。著有《花开岐路》、《盗宝的情人》和《七彩情缘》三本中短篇小说集;《菜花雨》、《漂浮者的梦》、《苦涩的喜悦》、《知秋的红叶》、《坎坎坷坷》、《心动时刻》、《感悟是金》、《心韵》和《悠悠浦东情》九本散文集;长篇小说《钱途》、《金浦三部曲》(《恋情密码》、《苦恋无果》和《桑梓恋歌》)与《隐私》,《爱情分值》,《灿途》等7部,共计20余本书籍。他创作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种书刊媒体选载。

倪辉祥的部分书作照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倪辉祥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灿途》,已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列为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

《灿途》倪辉祥 著(书作照片)文艺出版社出出版
美文《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一辑的[桑梓恋情]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作者/倪辉祥
2021-01-27 19:12:1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