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追寻异国童年挚友
文/张 新 民
我15岁离开第二故乡缅甸回国求学,直到在国内大学当英语教授退休后,相隔50多年,才第一次重返缅甸,见到了亲戚、同学和朋友,游历了缅甸主要城市和佛塔名胜,其乐融融,感触甚多。而我感触最深的是在缅甸千里追寻,终于见到了经常思念的缅族童年挚友,快乐的心情,真是难用语言形容。
有一首缅甸歌曲“童年挚友”,开头是这样唱的: 幼年的朋友,现在成了童稚交,
如今能久别重逢,无比乐陶陶。
小小灯笼真美丽,五光十色照小岛,
就像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和美好。
这首歌,就像写我的亲身经历一样,非常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我当时与童年
挚友久别重逢的情景和喜悦的心情。我每次唱起这首我最喜爱的缅甸歌曲,就回忆起童年的经历和50年后重逢的情景。
我的童年在缅甸摩谷度过,挚友是一对缅甸姑娘,姐姐叫翁姬,比我大一岁,妹妹叫缤姬,比我小两岁。1942你日军侵占缅甸,我父亲因为要跟随侨党组织和战工队步行撤退回云南,把我们一家留在摩谷。翁姬和缤姬的父
亲心地善良,见我们一家因战乱没地方住,就让我们在他家的高脚楼下用竹篾和白铁皮间隔成房间来住,不收一分钱。房子在山青水秀的湖边,我和她们姐妹俩同住一屋,同读一间缅甸学校,一起在她们家楼上楼下和湖边玩耍,我们还一起玩过模仿大人结婚的游戏。我们从小就像兄妹一样亲密无间,即使我家后来搬到别处,两家相距也不到一公里,所以我们还经常来往。
1951年11月,我离开摩谷到仰光南洋中学读书,半年后乘船回国,从此离别了翁姬和缤姬,并断了音信。在国内,我会经常怀念第二故乡缅甸,怀念那里的亲戚、同学和朋友。他(她)们当中,只有翁姬和缤姬是缅甸姑娘,而且是我思念最多的人。在广州读高中时,我写过两篇小小说体裁的作文《女游击队员》和《过缅人村》,曾使语文老师深受感动而大受赞扬,说我有写作能力,前途不可限量。这两篇作文中虚构的女主人公丹丹敏,就是以缤姬为原形的。
2002年12月,时隔半个世纪后,我第一次回到了摩谷。我是晚上八点多到达的。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翁姬和缤姬。离开五十多年后,我还认得摩谷的每一条路,我一点不费力,一步没走错,很快就找到她俩原来居住的院子,一问就找到了翁姬。别后五十多年,她已成了老太婆,我几乎认不出来了,她一时也想不起我是谁。但一见到她额头上两眉间的伤疤,我立刻就认出她就是翁姬。我说,“你不认得我了吗?你这里的伤疤就是因为小时跟我玩耍才得的。”我这么一说,她马上就明白我是谁了,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原来,小时候我在楼下推妹妹荡秋千,翁姬扒在二楼扶栏上俯首往下看,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额头插到楼下的锄头尖上,留下了终生抹不掉的伤疤,这怎能忘记呢?女儿受了伤,她父母对我没有一点指责,可见他们心地多善良,也可见我们两家交情之深。
在翁姬家没见到缤姬,只见到她的女儿。原来她已搬到仰光居住。翁芝则自今未婚(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也不好问她,也许…)。她父母已去世,现孤身一人,只好由缤姬的女儿陪伴度晚年。除了她父母的照片外,翁姬还把她姐妹俩从童年到成年的照片全拿给我看,并让我挑选留念,使我感触万分。
从翁姬那里,我拿到了缤姬在仰光的住址。我离开摩谷,从曼德勒乘火车到仰光后,就赶紧按址寻找。那是在远郊昔迈,离仰光市区很远。我好不容易找到,却不见缤姬,她的另一个女儿说她去了曼德勒,真令我失望。我只好经万塔之城蒲甘回到曼德勒,按她女儿给的地址,到她亲戚家找她,又没见到她。她亲戚说她昨天还来过,现不知又去哪里了。原来她是做摩谷宝石生意经纪,行踪不定。我再次失望,只好留下字条,约她等我去东枝和茵莱湖游玩回来后,在我回中国前一定要来见我。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来回奔波了千多公里,还见不到日夜思念的童年挚友,心里很不是滋味,很不好受。
好在总算老天有眼,缤姬终于在我离开曼德勒飞回昆明前两天,依约来我堂妹家见我。难得的久别重逢,我们两人都格外高兴。我们坐在长沙发上,彼此靠得很近。我们一起回忆童年在摩谷生活、玩耍的情景,一切还记忆犹新。千言万语谈不尽,心里充满了甜蜜和快乐。她还特地把自己年轻时在当选为
摩谷宝石小姐的玉照带给我看。啊!摩谷宝石小姐,真漂亮,看得我心花怒放。原来她长大成人后是那样美,怪不得她现在虽已过六十岁,但仍然风韵犹存,身体丰满,很有气质。我暗想,如果我不是回到中国而是留在摩谷的
话,长大后我一定会追求她的。可惜,我们分别了五十多年,现已成老人,而且各自已成家立业,都有子孙了。我们互相想要谈的话很多,但见面的时间太短促。我说,“如果我一到仰光就找到你,我就不必孤独一人到寨梯优、蒲甘、茵莱湖去游玩了。”她马上接着说,“是啊,如果我们能早些见面,我就能陪你到缅甸各地去游玩了,那该多好啊!”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俩真是重逢恨晚了。
我俩交谈了近两小时,总觉得还谈不够。之后,她一定要带我去她小女儿家,见到了她的女儿、女婿和外孙。我们又交谈了一会,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是她在临别前送我一张缅甸歌碟,里面就有“童年挚友”这首歌。因为歌词的内容跟我俩的交情非常相似,就像是写我俩的经历一样,这也许是她有意挑选,有意让我听、让我唱的。现在它的确成了我最喜欢的一首缅甸歌曲,它的旋律是那么优美,那么动听,我每次听到它,每次唱起它,就让我心潮激动,引起我美好的回忆。这首歌最后唱道;
男:愿我俩能有上百个夜晚来相会。
女:让我俩有数不尽的夜晚来谈情。
合:从小相爱的童年挚友,咱俩是青梅竹马。
从小相爱的童年挚友,咱俩是青梅竹马。
应该说,这也是我俩的心愿。但我们只是亲密无间的童年挚友而没成为恋人,因为那时我们年纪还很小,还不懂得男女之间的恋情。(那时还没有电影看,我们当然没看过男女谈恋爱的镜头。)我们之间,只有非常纯洁的友情。中缅两国有传统的胞波友谊,我是中国人,缤芝是缅甸人,我们的友情就算是中缅友谊的象征吧。
尾声:2004年后,翁姬搬到曼德勒与妹妹缤姬住在一起,以后我每次再回缅甸,都去见她们。翁姬特地煮我喜欢的缅甸食品给我吃,缤姬一人同我去拜佛寺。2010年1月,我又到曼德勒,缤姬让她的儿子、女儿、女婿、外孙
全都回来,等着和我相见,照像留念,我们的联系更加密切。
上图:作者张新民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编辑: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广东五星志愿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