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历史轶闻&精彩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作者/徐甡民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班子成员和同事同僚,朝九晚五,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工作业务固然重要,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因为权位,因为分歧,因为误会,因为看不顺眼,而生隙结怨、互掐内斗,又几乎是职场官场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实在职场官场上比拼的,除了智商,还有情商;而情商的高下,关键就看能否主动经营好人际关系。聪明的人能放开心怀、换位思考、谦让包容、争取团结;“将相和”之所以成为教材式话语,就因为它是善处人际关系的千古典范。而任性执拗、纠结于矛盾是非、抵牾龃龉,除了两败俱伤,其所耗费的心力成本,也多为不值——上班就不开心甚至就是梦魇,实在是一笔人生的坏账。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蔺相如和廉颇的“将相和”,也是由“斗”而“和”的。战国时,秦昭襄王对赵惠文王说,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玉璧到秦国,然后机敏果敢,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其后秦王与赵王相会,秦王让赵王弹瑟助兴,秦国的史官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捧着瓦罐上前请秦王敲击,以相互娱乐,秦王怒而不应,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王的左右欲杀蔺相如,蔺相如怒目呵斥,左右慑于他手中的瓦罐只能退下,秦王不得以只得敲击瓦罐,蔺相如让赵国史官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臣僚说:“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回道:“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一直到酒席结束,秦王始终没能占到上风。蔺相如因此被赵王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老将廉颇不乐意了,自己出生入死,屡建功勋,蔺相如只凭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廉颇说:让我遇到,必定修理他。蔺相如知道后,刻意躲着廉颇。蔺相如的手下不高兴了:我们抛家别舍跟随你,是仰慕您的品格气节,现在廉颇口出恶言,你却老是躲着,连普通人都会觉得窝囊,更何况是卿相!算了,我们走吧!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手下回答: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也敢当面呵斥抗争,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想到,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人恩怨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袒露上身,背着荆条,来到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我是个粗人,想不到卿相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二人遂成刎颈之交。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胸怀、境界、心态、气度,是处理乃至经营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主观因素。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沈括、司马光等政见不同,而产生龃龉隔阂,并且屡屡遭至攻讦打击,但是苏轼仍然能够不计前嫌,在坚持主见的同时,又在适当的时候主动与他们改善了个人关系;司马光的学生刘安世曾是苏轼的重要批评者之一,苏轼照样以轻松玩笑的方式与之交往沟通,刘安世晚年对苏轼评价说:“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高意广,惟己之是信……非随时上下人也。”
清代连克太平军劲敌,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的胡林翼,在任湖北巡抚时,顾大局,讲政治,为善处“将相”关系,甚至不惜委曲求全。
胡林翼收复武昌、署理湖北巡抚才一个多月,朝廷即将当时任荆州将军的官文擢升为湖广总督,用意显然是以旗人亲信来监视和牵制胡林翼。对官文这个人,胡林翼早有了解。早在数年前,胡林翼就与同僚谈到过这个内务府的旗人:“揆帅(指官文)左右无一正人,无一谋士,其忌刻倾险,尽是内务府气习,此诚不可与争权……不如姑示韬晦,待其自败。”官文多用小人,刻薄阴险,典型的官场做派,对这样的人,还是敬而远之、让其自暴劣迹为好。所以两人刚刚上任时,关系非常紧张。那时是战时状态,两人一个管江南,一个管江北,职权尚没有交叉,部下就已经彼此敌视,“将吏各有所统,颇构同异”,“文武各有所主,议论颇不相下,遂成水火之势”,“僚吏意向显分彼此,抵牾益甚”。关系最紧张时,官文登门拜访,胡林翼拒而不见。
(下图胡林翼)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但是即在其位,要谋其政,胡林翼要在湖北巩固战果、打开局面,就必须解开朝廷套在自己头上的这个紧篐咒。在此之前,湖北督抚不和,相互掣肘,几年之间,湖北巡抚换了八人,湖广总督换了六人,其中被革职、被杀和自杀的就有多人。胡林翼终于想明白了:跟官文这样的人斗气,只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困扰以至一事无成,实在犯不着;再说官文这人虽然贪图私利,但毕竟胸无大志,只图安享尊荣,如果赶走了他,说不定来一个更坏的。
于是胡林翼改变思路与方法,他去拜见了总督官文,对自己的部下下令:“督抚相见,前事冰释,敢再言北岸将吏(官文所统官吏)长短者,以造言论罪。”官文闻之,大为高兴。胡林翼又以盐厘三千金充总督公费,再把原本归自己支配的税收盈余划给官文;官文宠爱小妾,胡林翼让自己的母亲认官文小妾为义女,“家人往来如骨肉焉”,胡林翼与官文一旦有什么分歧,就请官文的小妾也就是他的“义妹”做工作。“妾乃日夜聒于文恭(官文)之前……官辄唯唯奉命惟谨。”胡林翼在湖北战役中屡建功绩,官文指挥的江北官兵基本没什么作为,但是胡林翼上报朝廷时都称“在官文同志的领导之下……”。如此一来,两人约为兄弟,“督抚若为一体”。不能不说,胡林翼是关系经营的大师。
(下图胡林翼手迹)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接下来,“军政吏治,皆林翼主稿,官文画行”,胡林翼“不啻为总督”,遂以“得行其志”。特别是胡林翼因为自己的汉人身份,有些话对咸丰帝不好直说,都可以找官文为他代言。有人说巡抚胡林翼的权力太大了,官文根本不听。官、胡并立,成为是湖北政坛上最为稳定的时期,后人论之,以为“湖北富强基于此。”而这正是胡林翼所要的结果。
戚继光武功强大,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十余年,维护了北疆的安全。但是有人以及有些史记之所以说戚继光名节有亏,是因为戚继光当时常给张居正送礼,传说礼中就有大补的“海狗宝”和高价美女。
看这件事情,需要有一些辅助角度。首先,张居正当时为“首辅”,权倾朝野,独断乾纲;戚继光领军在外作战,如果没有朝廷其实也就是没有张居正的支持,就难有作为,甚至陷于困顿,难道不记得当年岳飞的境况了吗?戚继光遵循官场潜规则与首辅搞好关系包括送礼,的确取得了张居正的大力支持,比如戚继光为组建一支能战善战的军队,曾经多次上书朝廷,但是因为其非正规编制并且以戚继光姓氏命名为“戚家军”,朝廷一直未予批准,最后幸得张居正全力帮助上谏,戚家军才得以成立。而张居也借重了戚继光的军事功绩,彰显了自己的施政成就。
其次,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密切,却并无结党营私、陷害异己、篡位乱政之事。据以后“清查算账”时一位将军公允的说法,戚继光和张居正关系的确不错,但戚继光从没有反过来帮助张居正参与政治权争。
(下图戚继光)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再次,戚继光营造了与张居正的良好关系,并没有因此用来贪图私利、徇私枉法;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据称戚继光受到牵累被抄家时,家中只有不足十两银子,一代名将为过不了年正唉声叹气。
因此戚继光的“名节有亏”,其实只是“必须地”经营好了关键的人事关系,从而取得了自己功业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反,如果在职场官场中陷入“人与人斗”,那赔上心神是至少的,唐玄宗时期的姚崇甚至为此“死难瞑目”。
姚崇和张说都曾官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代,也都先后担任过宰相,在宰相位上,他们各自以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被称为“名相”,却都对人际关系经营不善,“姚崇与张说同为宰辅,颇怀疑阻,屡以事相侵”,两人之间积怨很深,缠斗不止。
姚崇临死前,怎么也放心不下自己的后事。盘算了许久,姚崇终于在离世前夕嘱咐儿子道:“张说对我怨恨很深,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报复你们。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丧。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那你们可能就会有灾祸了。”因为怨恨仇隙,姚崇死都难以安心闭眼。“如果他留意看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将他瞩目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拿到他撰的碑文后,你们马上誊写,呈报皇上,并立即于石碑上。他考虑事情通常比我迟钝,几天之后一定会后悔。倘若他要以修改为托词收回碑文,你们就说已报请皇上批准,并将镌刻好了的碑拿给他看。”这是这位宰相咽气前为家人做出的最后谋划,而它的胜算也只有百分之五十。
(下图姚崇)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丧,见到所陈列的珍宝器皿,眼睛发亮。姚崇的儿子立马将张说喜欢的珍宝器皿全送给了他,并请他为父亲题写碑文,张说随即答应,“不数日文成,叙述该详,时为极笔”,碑文叙述了姚崇的生平,赞扬了姚崇的政绩,是当时最好的碑文。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取碑文稿本,说文辞不够周密,需要修改。姚崇的儿子说碑文经皇帝审阅,已经镌刻好了。使者复命,张说“悔恨拊膺”,胸闷得一塌糊涂,因为这就失去了他日后诋毁姚崇并进而陷害其家人的空间,“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到了这时候,姚崇如果地下有知,方才能够松下一口气来。
当然人与人的过节矛盾也有不可调和的时候;如果对此不能善为处置,所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而是非要斗个明白,互撕到底,那么“整”起来就会伤筋动骨、性命交关。
当初范睢随王稽驱车潜往秦国,进入秦国不久,远远看见见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雎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道:“是国相穰侯去东边巡察的车队。”范雎一听是穰侯魏冉,便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收纳各国的客卿,我还是在车里躲一下吧。”穰侯来到,打过招呼,就问王稽:“你该不会带着别国的说客一起来吧?这号人一点用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穰侯离去后,范雎说:“我听说穰侯很有心计,处事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却忘记搜查了。”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徒步走远,魏冉果然派了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作为客卿的范睢与贵族集团的代表魏冉,因为利益的出发点根本不同,其矛盾也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当时的秦昭襄王的祖父秦孝公时,客卿商鞅打击本土贵族豪门的事情,魏冉一定记忆犹新,因此魏冉们会从骨子里厌恶排斥客卿。而作为客卿的吴起、商鞅遭反攻倒算的下场,对于范睢也是前车之鉴。
(下图范雎)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魏冉没有想错。范睢刚被秦昭襄王问策,就提出要制约魏冉为首的外戚贵族,结果魏冉被褫夺相位,逐离都城,迁往关外,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这一回合,范睢完胜。然后缠斗进入下一回合——范睢与白起。
白起当年受魏冉保举引荐,两人关系密切,自然都属于本土利益集团;现在恩公突然因范睢的“谗言”而被罢官迁徙,范睢自己接替了相位,这会让白起作何感想作何神色?白起与范睢的格格不入、互相敌视,可想而知。白起大破赵军、斩首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准备一鼓作气攻灭赵国,可是却收到了退兵的命令。因为范雎忌惮白起功劳太大而自己被压制,于是言于秦王:“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白起对范雎更其痛恨;而范睢也肯定视白起为最大的威胁。
此后,秦、赵再战,接连受挫,伤亡惨重,秦昭襄王数次请白起挂帅,均被白起托病拒绝,白起说:“当初秦王不听我一举攻灭赵国的计谋,现在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则称病迟迟不肯动身,秦军战败消息却不断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这个节骨眼对于范睢来说,时机成熟了。他对秦王说,“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意即白起对秦王气恼不服,散布牢骚怪话。白起上路行至半途,秦昭襄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而范睢此举,也损害了他的整个形象。
此后的秦国大将王翦,除战功卓著,在搞好将相关系上,情商就高多了。相国范雎与魏国的魏齐有深仇大恨,魏齐受威胁逃到赵国平原君赵胜门下。王翦向秦昭襄王献计,约赵胜来函谷关赴宴。等赵胜硬着头皮来赴约时,即被扣留,要赵王拿魏齐来交换。魏齐走投无路,只能自杀。赵王送去了魏齐的首级,秦国释放了赵胜。王翦没费秦国一兵一卒,就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送了范睢一个大人情,遂使将相两人始终相处和睦。
经营人际关系,可以是有意为之的“人事攻略”,也可以是下意识的为人风格,比如对部下除了严格要求,又尊重理解、关心提携,从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或者仗势欺人、跋扈傲慢、刁难打压,以至败坏职场氛围,而这后一种“不经意”的做法,一旦遭到部下的报复性反击,就会很具杀伤力。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康熙朝的高士奇揣着才学到京城“捞世界”,投入索额图的门下;索额图是为第一权臣,又是皇后的叔叔,以“椒房(皇后寝宫)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士奇)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颐指气使,以奴视之。”后高士奇被康熙看中,进国子监入翰林院,成为最得圣心的御用文人加“帝师”。“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君臣相得,高士奇甚为康熙赏识。传说康熙来到杭州灵隐寺,寺院住持跪请康熙题匾,康熙手笔一挥,就将繁体“靈”字上部的“雨”字写大了,接着就难以为“靈”了,高士奇见状,马上在手掌上写了“雲林”二字,悄悄露给康熙看,康熙就“雨”而“雲”,灵隐寺因此就另有了“雲林禅寺”的别名;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
对于这种情形,索额图却并没有敏锐意识,反而心里失衡,“你不就是我的家奴吗!” 索额图召见高士奇,仍然让高士奇“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甚至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高士奇由是怀恨在心,“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索额图后因罪错而被下狱处死,高士奇腹中的“剃刀作用”功不可没。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历史趣闻&精彩美文→《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摘自于徐甡民先生的历史文学佳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撰稿:徐甡民
图文/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摘自于徐甡民先生的历史文学佳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克勒文苑】谈古论今&哲理美文 →《古人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作者/徐甡民
2021-01-27 15:30:2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