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阳回龙山轶事
文/袁圣全(四川都江堰)
今都江堰市蒲阳镇往北约五华里的地方,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丘,这里山势不高,属于浅丘地带,人们称这一片山为“回龙山”,当地村子名为“回龙村”。
在“回龙山”这片山丘之中,有一座山比相邻的山丘稍高一点,略显突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四川省水文勘测设计院为了便于勘测,在这座山的最顶处,用生铁铸造了一个长方体的水文测量标记台,标记台上建了一个十多米高的木塔,塔尖处插上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十分的醒目。“测量台”立好后,署名为“四川省勘测设计院立”,给这座山增添了颇多光彩,也给当地村子增加了不小的知名度。因此,这座山被命名为“测量台山”。
本文图片读者提供 来源陈水远
在七十多年前,就是在回龙山的这片山丘上,曾经天天打仗,枪炮声不断,一片战火纷飞的激战场面。1949年10月1日前,灌县、蒲阳各地土匪横行、棒老二成群,烟馆、妓院、赌场随处可见。旧时的蒲村场属于“四水到堂”之地,水路有蒲阳大河,旱路通茂汶和川西平原,交通可谓是四通八达。各路土匪占山为王,其中有些名气的匪首有:金马场的周联五、聚源的张志达、玉堂袁旭东、郫县刘铁祺、崇宁刘本元、崇义李熙春、汶川宋国太、大邑县郭宝之、虹口赵洪文国、向峨的任代俊和蒲村场的杨文光以及贾、殷、任、曾等等。这些土匪头子经常聚集于蒲村场,在这里大肆开设烟馆、赌场、妓院。根据“蒲阳志”里的记载,清末民国期间,仅蒲村场的七条街上,先后开设的“烟(鸦片)馆”就达三、四十家,赌场有上百家。本地的头号人物贾、殷、任、曾等人,开设的烟馆里面终日是红灯高照、人气十足,烟鬼们一个个吞云吐雾,过着犹如“神仙般”的日子。
当时出了名的大赌场有四家,以贾云舟、殷来兴、李才云、廖志年(皆为化名)为主。下另设有大大小小的赌场,主要集中在一个叫“王爷庙”的地方,赌的是 “推牌九、执骰子、麻将、长短牌”等。那时有“人到杀场,钱到赌场”之言,也有“大赌发家致富,小赌养家糊口”一说。烟馆、赌场害得无数的老百姓赌得倾家荡产,或是染上毒瘾将房产田地化为寥寥青烟之中,最后走投无路即上山为匪。社会治安相当的混乱,时常有当地土豪、富绅的家人被绑票和勒索,然后任凭土匪漫天乱开价,一手交钱一手放人,稍有不从者,土匪就将人质杀掉。一些受害者被绑票后,为了活命,不得不让家人变卖所有的房屋家当,倾家荡产后换些银两来赎命。这种绑票在当时被称作为“拉肥猪”。土匪、恶霸结伙成队作案,当时“拉肥猪”的土匪以唐林娃、孟道贵、张斌武等最为猖獗。
土匪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比起土匪稍逊一个档次,俗称叫做“棒老二”。这种人长期好吃懒做、有地不种,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他们虽然没有土匪那么心狠手辣,也没有枪炮之类的武器,但是“棒老二”经常会结伙成队,手持木棒拦路抢劫。每到年关将近的时候,只要听说当地哪户人家杀了年猪,他们夜里就要结伙去抢腊肉。穷苦老百姓惹不起这些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养肥一条猪很不容易,到了年关宰杀时,又怕“棒老二”来抢,吓得只好连夜要把猪肉背到田坝里的谷草堆里藏起来。
本文配图仅供欣赏 若有涉权请联系删除
村子里的乡亲们为了对付“棒老二”,经常在私下里连成一片,比如说如果哪家夜里遇上了“棒老二”抢东西,凡是周围几里地居住的人家,只要是青壮男女,都会打起“火把”跑出去追赶和围攻。整个村子里一片嘈杂:“逮棒老二咯……”的喊叫声不停,“喔~吼”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些老年人跑不动,待在家里也要跟着“起起哄”,到处有“火光”,到处有脚步声……造成全民皆兵的声势,以此来吓跑“棒老二”。老百姓采取这种方式“自治自救”,但尽管如此,各地匪患和“棒老二”抢人事件还是屡有发生。那年代真是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处处有欺凌,时时有抢劫”,穷苦老百姓被逼得卖儿卖女,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抗日战争结束后,反动政府发动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平津、淮海、辽沈等各大战役,攻下了南京政府,,解放全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从此,穷人当家做了主人,全国人民载歌载舞,一片欢腾景象。然而,有一小部分反动残部和敌特分子妄想死灰复燃,妄想反攻大陆、卷土重来。他们潜入各个山头,与土匪为伍,怂恿各地土匪扰乱社会治安,造成了全国各地匪患猖獗。为了彻底粉碎反动派的阴谋,人民军队一声令下,解放了“一江三岛”,紧接着命令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战斗,例如:湘西剿匪、西藏剿匪、东北剿匪……等等,彻底地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
这里记下的是1950年,刘邓大军进川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4师551团进驻蒲阳乡,在蒲阳乡剿匪的真实历史故事“蒲阳回龙山剿匪记”。
1949年12月23日,灌县宣布和平解放。但是有一小撮国民党军统残部人员却不识时局,坚持反动立场。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有着“抗日女英雄”和“双枪老太婆”光荣称号的赵洪文国(女,辽宁人,国军中将),在反动军队败退台湾的时候,受了蒋的重托(蒋曾经以“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之言激励赵洪文国)。她秘密潜伏在四川西北部的什邡县、绵竹县、彭县和灌县虹口山区一带,伙同反动军官严守山、周迅予、刘元科、王贵三等人伺机作乱,妄想反攻大陆。
她们纠集当地的土匪恶霸以及乡保人员,欺骗不知情的群众,于1950年2月11日(农历一九四九年腊月二十五日),在“川西坝子”发动了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白色恐怖”大暴乱。在这些反动残部敌特分子的煽动和操纵下,灌县的匪首曾子光、李熙春,蒲阳匪首杨文光,向峨“烂茶房”一带的匪首任代俊,大邑县匪首郭宝之、玉堂匪首袁旭东,彭县一带的土匪夏斗枢、高弼成等等,在整个“川西坝子”大肆烧杀抢掠、暗杀我地下工作者,炸毁工厂和桥梁,破坏解放军征粮工作,杀害解放军战士和无辜群众……简直是无恶不作。这就是灌县历史上有名的“二五叛乱”。
1950年2月,剿匪部队进驻蒲阳乡后,在当时的“唐家第一院”成立了临时作战指挥部。在唐家二院(原空军幼年学校虹桥兵营)驻扎了一个骑兵连,根据当时匪患的情形,又在附近的“大明寺”和“空幼校”大操场增加了两个骑兵连,三个骑兵连成犄角之势,相互呼应。然后在唐家三、四、五院驻扎了步兵营。为了有力地打击和扼制土匪们的嚣张气焰,部队每天派骑兵连从大明寺出发,经由驾虹、桂花、丰乐、彭县、丹景山、叉路、磁丰、向峨、石碑岗巡视一圈敌情之后回到大明寺,然后接着又从蒲阳,灌县、玉堂、石羊、柳街、街子等地绕河西片区巡视一圈。骑兵连战士一个个身经百战,他们生龙活虎,腰挎战刀、身背荷枪实弹冲锋枪的英武形象,震慑了附近几个县的土匪。
为了阻击彭县、向峨、虹口一带的土匪,解放军在“唐家巷子”往上一点的“乱坟岗”、“偏岩子”山顶、测量台山顶、唐家大林山顶、石朝沟山上,分别修筑了碉堡和掩体,山和山之间战壕相互打通连接。回龙山上天天都在打仗,解放军战士们时不时的要到各家各户给老百姓送衣服和粮食,安排疏散群众。附近环山一带的土匪,不分白天黑夜地向山上六个阵地发起进攻,枪炮声不断,每天都会有人死亡。
在解放军三、四、五号阵地附近山下的夏家院子一带,几十上百个土匪从虹口山上下来,他们利用当地的竹林和田埂为掩体,随时都在向山上的阵地发起进攻,狡猾的土匪白天潜伏在当地农户稻田的谷草堆和竹林里,晚上则趁夜偷袭阵地(暗语叫做“摸夜螺丝”),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战壕前面,谁料被等候多时的解放军用猛力的炮火打得狼狈逃窜。从向峨场“烂茶房”以任代俊为首的土匪,不停地攻击六号阵地。彭县的土匪以高弼成、夏斗枢为首,伺机向解放军的一、二号阵地发起进攻。但是,这些土匪们的每一次进攻,都被解放军战士们打得落荒而逃。
我的家就住在唐家院子的旁边,距离回龙山约半里左右路程。那时,我的年龄不到三岁,每当听到枪炮声一响,母亲就会抱着我到处东躲西藏,有时躲在衣柜里,有时躲在堆柴火的角落里……每天都是在担惊受怕里度过的,感觉好吓人啊!那些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阴影,一辈子都忘不掉。
记得有一天,一伙土匪从回龙溪边的田埂和竹林一带,向回龙山的三号阵地发起进攻,霎时间“测量台”山上便是炮火连天,迫击炮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和步枪的子弹声……冲锋号夹杂着惊天动地的喊杀声连成一片,战斗打得相当激烈。解放军战士不停地从唐家一院指挥部往山上运送弹药,同时又不断地用担架抬着伤员下山。在刘嘉政指导员的指挥下,打得土匪死的死、伤的伤,抛下几十具尸体灰溜溜地逃下山去了。
在战斗的间歇时间,刘指导员让战士们一边检查弹药装备,一边包扎伤员,部队临时休整片刻,他拿起望远镜准备观察山下土匪的情况。附近有一户人家叫张怀舟,他家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块“石包”(距离测量台山150米左右),有个土匪当时潜伏在此。就在指导员抬头举起望远镜时,这个土匪瞄准了刘指导员,“砰”的一声枪响,击中了刘指导员的头部,指导员血染回龙山岗,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刘嘉政(山西人)在数月的回龙山剿匪战斗中,正确指挥,英勇杀敌,打退了土匪无数次的进攻,令土匪们闻风丧胆。为了纪念刘嘉政指导员,部队首长召开了烈士追悼大会,并于1950年4月,将“唐家一院”改名为“刘嘉政大院”。
为了保卫红色政权、保护老百姓,为了解放蒲阳乡,在整个回龙山剿匪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奋勇杀敌,打得土匪们溃不成军,四散逃亡。1950年4月中旬,解放军在什邡县的一次围剿行动中,活捉了军统特务赵洪文国(于1950年7月16日被枪毙,一起枪毙的还有她的一个儿子),彭县的匪首夏斗枢、高弼成等人在一次围攻区公所时,被解放军当场击毙,向峨场“烂茶房”一带的匪首任代俊、吴元保等人在解放军搜山围剿时,打死在向峨的“大石包”山上,金马场的匪首周联五、蒲阳场的杨文光等人,在围攻回龙山阵地的战斗中被解放军击毙。赵公山的匪首袁旭东躲藏在赵公山老巢的山里,逃亡了几个月后,于1951年4月被解放军和民兵搜山队发现,数枪齐发将其打死在赵公山上的山洞口,在他身上只搜到两把手枪和十几发子弹,两个大洋和半截野生山药,身上虱子无数。
至此,解放军551团剿匪部队彻底歼灭了赵洪文国等匪首在川西坝子掀起的“二五叛乱”,胜利完成了蒲阳乡的剿匪任务。部队接到命令要立刻开赴西藏继续剿匪,可就在部队要出发的前几天,说来也奇怪,在唐家二院骑兵连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为之动容的事情。骑兵连有一匹战马名叫“草上飞”,它参加过无数次的战役,可谓是战功赫赫,是一匹宝马,这匹马的主人在回龙山剿匪战斗中牺牲了,于是它就不吃不喝、狂躁不安,每天痛苦的嘶鸣和流泪,后来没过几天这匹马就死了……也许是这匹马太想念它的主人了,愿随主人一起走吧!这匹战马死后,部队官兵为它开了追悼会,鸣枪送行。战士们把它埋在了唐家巷子山上的一个战壕里,为它立了一块木碑,碑上写着“战马草上飞之墓”。一匹马能有如此的感情,特别的感动人!
剿匪部队开拔后,回龙山上到处留下了曾经战斗过的痕迹,战壕、弹坑、碉堡……唐家三、四院里的炮楼土墙上,当年被土匪们枪炮攻击时的痕迹,至今还在。
那时,我和儿时的小伙伴们经常去回龙山上放牛割草,每次都会跑到山上的碉堡和战壕里玩耍,我们带上自制的木枪,分为两队人马玩“打仗”的游戏,从这个战壕冲向那个战壕,又从那边碉堡冲向这边碉堡。时而趴在掩体上用木枪向着山下的“敌人”开火,嘴里面不停地模仿着子弹的声音“砰砰砰,嗒嗒嗒”,时而我们又大声地喊着“冲啊”,然后一群孩子瞬间冲出战壕奔下山去,接着又折回山上冲向碉堡,在掩体里不停地向着山上的碉堡扔“手榴弹”(小土块),模仿着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向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场面。
小伙伴们“攻下山头”的喊杀声和快乐的欢笑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回荡……每一次我们都要玩到筋疲力尽、满身是泥才肯回家。日落黄昏时分,一群孩子们有的骑在牛背上,有的背着割好的青草跟在牛后面,一路欢声笑语,意犹未尽的各自回家了。那时我们小伙伴们自编了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回龙山上碉堡多,战壕掩体紧相连,放牛割草聚一起,你追我赶玩‘打仗’。泥巴就是‘手榴弹’,石块就是‘迫击炮’,欢声笑语满山谷,日落黄昏不思回……”回忆过去,一切是那么的遥远,又仿佛就在眼前……
1951年,解放军工作队进村,继续进行“清匪反霸”运动。蒲阳乡在灌县第一任乡长张仲安和尹泽生的领导下,严厉打击反革命分子,对“二五叛乱”的匪首恶霸实行“首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检举者有功”的政策,“斗地主”分田地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为了镇压反革命分子,贫下中农、农民协会、武装基干民兵摩拳擦掌,积极性很高。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名叫“回龙观”的寺庙,这里曾是旧时的“官学”(学校),土改运动时,这里成了开公审大会和群众集会的地方,在寺庙前门处的大坝子里,被公审过的犯人有20多个。记得有一次枪毙土匪袁光福、仲嘉林、施仲才一伙人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去“看热闹”。
那场面,要杀人了,整个回龙寺周围地界显得阴森又恐怖。会场前面跪着一排被反绑着手的犯人,背上插着牌子的就是要被枪毙的。胸口上挂着牌子的是那些坏分子和地主分子,这些人是弄来“陪杀场”的(每次开公审大会时,都要弄一些地主和坏分子来“陪杀场”,吓得他们一年半载回不了神,从此不敢再作恶)。农协会干部在主席台上宣判了死刑犯人的罪状之后,由两个武装基干民兵出列,将死刑犯人一个一个连拉带拖的押到白泥田中跪下,蒙着双眼。荷枪实弹的民兵从后面对准死刑犯人的脑袋,随着主席台一声令下,只听得“砰砰砰……”枪响过后一个个土匪头子的天灵盖被打飞,脑浆喷出一地……那场面十分吓人。枪毙犯人结束之后,有人会拿着馒头去蘸地上的人血吃,说是吃了人血馒头后“能辟邪、胆子大”,那是封建社会的陋习。
当时,回龙村还有个经常枪毙人的地方,地点在大明寺“空幼校”附近的唐家三院旁边,这里有个水泥铺的大坝子,是以前“空幼校”学员上体育课溜旱冰的场所,当地人称之为“滑冰场”。蒲阳乡政府召开公审大会的时候就在这里,后来人们又称这里为“杀人场”。在枪毙以贾尚金(化名)为首的恶霸时(贾尚金(化名):蒲阳伪乡长,通匪、贩毒、开妓院和烟馆,无恶不作,凭借黑恶势力统治蒲阳乡30余年),一次就枪毙了18个人,有些伪保长被吓得上吊自杀,有的被实行了管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蒲阳乡在“清匪反霸”和“土改运动”中,彻底铲除了土匪恶霸和“棒老二”,取缔了烟馆、妓院和赌场,没有了赤裸裸的欺压和剥削,穷人翻了身,开始了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从此人人平等。
在1970年代时候,全国各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老百姓上山开荒种地。回龙山上曾经剿匪时挖的战壕被填平,御敌的碉堡被推倒。当地村民在战壕和碉堡里,捡到了不少子弹壳、炮弹弹片和未引爆的手榴弹,也有捡到解放军战士挖战壕时留下的铁圆锹和十字锹的。回龙村四组村民张仕全,在当年开垦荒地时,从土里挖出过锈迹斑斑的机枪子弹……一时间,回龙山变了模样,一梯一梯的耕地种上了庄稼,连绵的山丘绿油油一大片。到了春天,菜花开了、山花开了……
回忆过去,一晃已有七十个年头了,昔日剿匪时的战壕碉堡已成为历史。七十年前,在蒲阳乡回龙山的剿匪战斗中,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4师551团的官兵们,是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英勇顽强地与穷凶极恶的土匪们殊死战斗,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和平,捍卫了红色政权,是他们血染回龙山岗,拯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特别是在2008年“5·12”地震之后,都江堰市得到上海市的对口援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整个经济生活水平超前了几十年,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美好生活。
永远铭记历史!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袁圣全(左)
灌县蒲阳幼年空军学校(空疗)守护人:袁圣全
写于2021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