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桂时光》
文/陈慧飞(网名:金贵妃)
来容桂快30年,居然很多地方没有去过。庚子年因为疫情,更是没有外出。
某日,发现容桂一网红地“渔人码头”,便邀母亲去了一次,第二次去是周末。

渔人码头位于德胜河南岸,它的前身是“顺德食品进出口公司”。码头处最亮眼的是岸边的“DT2”蓝白色灯塔,它静谧于码头岸边,被脚下波光潋滟的海潮相拥,神秘、庄严。

码头上的建筑,由上世纪临江而立的废弃厂房改造,集艺术、餐饮、娱乐于一身。如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游轮停靠码头。
德胜河凌波不断,船只川流。海风拂面,岸边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虽是腊月,骄阳依然似火。由渔人码头过马路,从原食品厂大门向南进来,有:“独家”电影、演出、火锅,有“vR”娱乐互动乐园,有“陌上花舍”小屋、洋气的“花园街”,有西式合壁的吧饮小餐厅,有“周大娘牛乳”,更有古色与时代感的“赏当年餐馆”以及“德胜美术馆”容桂展览厅。

信步登上“德胜美术馆”容桂展览厅,在二楼扫好防疫个人粤康码,来到陈奇志、吴子英国画联展大厅。

宽敞的展厅里挂满了两位画家的作品,小幅尺寸有137*68CM,大幅尺寸有180*96CM。有吴子英的各色梅画“生命之旋律”,有陈奇志的“山清水秀好山河”的山水画,计50幅作品,工笔秀美,大气恢宏,如入瑰宝殿堂。

少女时期,我也喜欢画画。偷看父亲藏书《红楼梦》时,曾临摹了林黛玉的葬花图。惟妙惟肖的画作让我暗暗庆幸自己的天赋,但懵懂年少的我,最终与画画无缘。人到中年,有时,心血来潮时想再学学画画,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成不了这条道上的人。

从展览厅出来,阳光照射在这片集文化与生活的休闲广场,洋洋洒洒的游人、坐客,将各自的闲情逸致释放在此,缱绻、怡然。

碎步入巷,见“金枕”泰式餐厅映入眼帘。因我已在渔人码头用过西餐,于是轻轻跨入门庭窥见一斑。入口处,各色盆栽接引人客,小花、绿萼频频写意。钢架的玻璃顶棚,西式餐椅和各色泰国美食,俨然是年轻人的天地。庭内,似小花园更似度假小村。我喜欢这种有情调的小资生活,为此,悠然摄下这番风情。

西南位上,是“松叶”日本寿司店,两层楼。门口站着一位穿着和服的接引小姐。院外,松木皮护栏,修竹掩映,院内梅花几朵,使得坐落在这里的日式围屋独具特色。

走出休闲广场,穿过“容桂时光”老街北门,便是容奇大道中。这条路让我找回了初来容桂的记忆,只是当年路边的小楼房如今都变成了林立的高楼。
20多年前,容奇大道是最繁华热闹的街道,特别的是道尾是T字路,给了我难忘的记忆。那时容奇和桂洲两镇尚没合并。第一次来容奇,去公司给我安排的住宿地时,已是灯火阑珊的时候。公司的秘书陪我坐车在T字路转左进入北朝小巷深深处的一栋两层楼里,来不及熟悉周边环境,便开始整理行头安就床位。第二天一早出门上班,我迷失在这条幽深的巷子里,硬是两头乱转了一圈,最后找辆摩的才带我到公司。每每想起初来时那惊慌失措的样子,总是忍俊不住。

此处,路上行人不多,车流不息。清风柔软,桂花香淡淡熏鼻。与时光漫步,不觉早是这里一员。那些年,在这条路上奔走的影子,仿佛刻在老街的某个角落里,如家家户户内墙里种下的三角梅,活色生香地点缀着这个城市。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青玉案》(贺铸)。故地重游,心生感慨。那时忙于工作,总是夜晚归来。唯独星期日下午,才有点个人的时间。为犒劳自己,我便去路边一家西式咖啡屋去品杯咖啡。

咖啡屋不大,但很有情调。一架钢琴置于咖啡屋的中央,每个吧台上都有一小盆蝴蝶兰或水仙花,有人在低头弹琴。优美的“蓝色多瑙河”钢琴曲,柔情舒缓地引领我漫步在一个心灵与自然的世界里,在两点一线的风景中,呷一口浓香甘涩的咖啡,让我忘了游子的身份,忘了那些滔滔不绝的物料跟催电话。像主人一样安逸地享受着美乐与这段精贵的时光,看窗外日光下掠过的车流、人影,看他乡的人间烟火,静静地感受时光在指尖的流淌,音乐在杯盏间缠绕的美曼,拒喧嚣于外给我的一份安暖。那时,最惬意的:是手持咖啡的时候。咖啡浇灌着我疲惫的灵魂,美妙的“蓝色多瑙河”一次次激励我在异乡走下去的勇气。从此,我中有它,它中有我,相依相恋。

很想寻回当年那间咖啡屋。寻记忆的路边走去,却不见踪影。替代咖啡屋的是网红奶茶、冰饮。哎,知否?知否?已是绿肥红瘦。
正如20多年前,容奇还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的家电和外协件小镇。坐落在“容奇大桥”南(桥东路)的科龙空调和冰箱厂是本镇的明星企业,我们公司就在它们附近,以热水器和炉具生产为主。容奇街道,高楼寥寥可数,最大的购物商店是“先达百货”。

如今,洋楼鳞次栉比。2004年在桂洲大道启动并营运的集:购物、饮食、娱乐为一体的“天佑城”,迅速代表着顺德容桂位居全国百强区经济中的图腾和标志,成为珠三角最为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

容桂镇原来40万人口不到,现发展成总人口60万,其中外来人口近20万。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源于某股力量或哪个人,而是来自于各行各业各成员的共同打造;是手执砖瓦的民工和智者、贤达以及本土与外来人员的共同叠制。

家电、美食和茶,是容桂的名片。
特别是家电,这里是国内龙头企业的聚散地。成业路、容港路、金纺路、小黄圃、容边、扁滘和华口工业区等都是家电生产基地。国内有名的科龙、万和、格兰仕、容声、基诺德、海信、得力、华声和威博企业都雄居于此。

还有,位于展业路“桂洲中学”旁边,装修古色古香,有花园庭风味的“猪肉婆”私房菜餐厅,号称“顺德第一私房菜”,是央视《舌尖》里的出镜餐厅。其招牌菜:烧鹅、鱼汤柚皮、煎酿三宝、布袋豆腐等引来许多明星与国内外游客的光顾,它代表了顺德容桂美食的形象。因为驰名;所以,要去那里享受美食,都必须预约。我喜欢那里的环境,而那里的消费却又令我这位企业退休人员囊中羞涩,仅偶尔去过几次。而在容桂,次于它的,我认为是位于105国道的“龙盈酒楼”。它历史长,堂食、菜品和茶都很丰富,最是价格大众化,是我退休后经常和家人、朋友光顾的茶话天地。常常,这里茶客满座。喝茶,也成了我的第二嗜好。

很多时候,有一种风景,原来你就在其中,却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它的画里,成为画里的角儿,一处流动的风景。
从渔人码头到天佑城再到容桂客运站,一路绿荫如蔽烟波无极。二十多个春花秋月,共绘了容桂新时光。眼下,虽疫情未消,依旧人影蹒跚,阳光满怀。腊月凉风,灯花如酒,流光已把客人醉。只问:何日归家洗客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021.1.21写于顺德容桂
图片来自网络、自拍,感谢您阅读、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