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开辟今人重走唐诗路专题,将持续发布当今诗人书写唐诗之路的作品,欢迎诗友们参与。
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鸿雪诗词做的是公益,只是平台创办人有一颗热爱诗词的心及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有那些背后默默做事的收稿员,编辑,推广员,你如果有一点感动他们的辛苦,请转发,或在文章后面留言或打赏!你总得做其中一样,给他们一点动力,一点支持!相信鸿雪的诗友同这个平台一样,都是既有才又有品。
鸿雪诗词

作者简介
朱超范,号於越散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杭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野草诗社副理事长,鸿雪诗词顾问,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自幼酷爱诗词,吟读不辍,近年来,相续著述《凤岭吟笺》、《湘湖行吟》、《湘湖风韵五百咏》、《西湖拾韵五百咏》、《钱塘龙韵五百咏》、《浙东唐诗之路渔浦五百咏》、《砥砺吟行》、《於越散人吟草》、《秋声吟稿》、《四时吟稿》诗词十部。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中国》、《诗国》等刊物及各大网络平台。


【编者按】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流处东侧,名为渔浦,属于萧山区义桥镇。千百年来,李白、苏轼、陆游、白居易、孟浩然、谢灵运、江淹、丘迟、钱起、崔国辅、李嘉祐、沈括、柳贯、王冕、唐寅、刘基、毛奇龄等100多位诗人相继来到义桥渔浦,被此处风光所吸引,诗兴大发,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钱塘看潮涌/渔浦观日落”,(王雾楼)
“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陆游)当代许多诗人也纷纷来此采风,吟咏渔浦。
今天的义桥,也正在全力打造“三江胜境、渔浦义桥”。义桥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诗词之乡。今年的5月22一5月24日,“杭沪联袂 渔浦采风”活动在萧山义桥隆重举行。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一)
而今迈步向山阿,因有清思寄薜萝。
松岭徘徊缑氏鹤,荷池游荡右军鹅。
曾经穑稼钟风雅,何必簪缨续世科。
耋耋骚人研铁砚,思将翰墨助滂沱。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二)
从来雅事总参差,今报周围梦可期。
耸立东边禹王庙,高悬西面子陵祠。
宋犹玉局留鸿志,唐乃香山传大旗。
当信钱江通造化,云帆欲挂趁潮时。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三)
残碑短碣没尘埃,眼底烟波野望开。
驱石昔传秦帝铎,敲诗今步越王台。
临江驻辇多清跸,沿海观潮少汉才。
千古兴亡谁可问,灵胥已化浪花回。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四)
两鬓染霜方学机,庄骚遐振莫嫌迟。
潮升潮落应无暇,花谢花繁总有时。
莺啭残声犹局促,鹤盘远势恰攸宜。
排云可待东风起,意欲摩霄画角吹。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五)
三吴何处寻佳句,吟对唐时古渡头。
日落云闲铺碧落,涛平风静见沙鸥。
一樽逸气江中酹,几度诗情醉里讴。
如得古今相比类,谢公有意可赓酬。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六)
谁将渔浦千年事,擘画钱塘一幅图。
祖道乌鸢唱文种,素车银马伴灵胥。
浪花已启香山白,诗意先开玉局苏。
若问英雄何处有,江涛只认海门孤。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七)
曾经古渡聚轻舟,一片波光对驿楼。
宵济谢公生逸兴,稽留狂客入风流。
满樽自劝栖心许,胜地为家宿意游。
碧水清泠启佳句,暮云烟树不堪忧。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八)
虽有高台钓隐图,钱江一脉不含糊。
昔题海气朝云姣,今咏烟光落日孤。
画里重看开古越,因来漫想拓全吴。
登高只觉丹霞迥,彼岸常闻化鹤呼。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十九)
垂杨袅袅清波绕,落日霞光接远川。
往昔无人识黄绢,而今有曲唱乌鸢。
风流自会千秋继,名利何须一日专。
堪笑愚夫起纷竞,不知彭泽赋归田。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
从来雅正仰灵均,肯让忧心启后人。
怎奈笙歌讴霸主,何堪铁箭射忠臣。
嗟浮鸱革忧无极,咏着羊裘钓有纶。
数历沧桑经变局,欲消块垒借金樽。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一)
一缕乡愁惹梦怜,老来始赋鹧鸪天。
嘉期恐及羲皇后,文藻谁论魏晋前。
寻觅蓬莱非避世,思开阊阖未参玄。
斜阳古埠依山醉,好写新诗揽客船。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二)
今临渔浦作重游,日暮当登古驿楼。
云气犹含千里雨,涛声却带一江流。
不唯水阔沉寒雁,亦会天高解斗牛。
如到酒坊寻贺监,行觞可泛子猷舟。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三)
暮色苍茫望古津,曾经舟楫往来频。
云山巧遇存乡梦,萍水相逢有故人。
伴月能驰千里路,随潮可洗九衢尘。
还因战守留残垒,骚客吟行别是春。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四)
重游喜得片帆归,不说江头解缆迟。
铁箭扬声疑过雨,素车疾影正兼驰。
青山尚有钱王庙,白浪犹推伍相祠。
范浦古今风雅事,合当大写上朝诗。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五)
范浦晴澜一苇航,清江叠嶂堕微茫。
伍君银马潮头雪,宋帝苍龙水面霜。
不少清风吹越峤,更多秀气满钱塘。
当年元白诗筒递,佳话遗留趣味长。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六)
波光浩荡逐筠篙,十里平沙官渡劳。
渔浦埠头舟唱晚,越王台上鹤鸣臯。
昔时汀渚千门柳,今日胥江八月涛。
霸气张扬销歇尽,只留幽雅入风骚。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七)
潮驰古埠未全平,击岸横撞起啸声。
放眼堤遥江树小,仰头天阔碧云轻。
旅途劳碌奔千里,时节安排举一觥。
舟楫携将诗箧至,吟篇可以计乡程。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八)
越山翠影沐沧浪,碧水东流带夕阳。
万象天低近渔浦,六鳌海阔入钱塘。
皆言风急潮痕白,还说深秋菊色黄。
更有佳肴供雅集,莼羹鲈脍泛壶觞。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十九)
夜泊谢公长倚窗,晨题纸背笔如杠。
风吹范浦波涛壮,月枕杨岐气势庞。
绝景曾经盈豁目,葆光从此绕心腔。
富春溯水还携酒,一路高吟诵此邦。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六十)
因是司晨晓自鸣,官船早渡旅人行。
直拦风雨惊涛止,斜截云霄北斗横。
朔雁南归应有意,钱江东去恐无情。
从来岁月难能老,惆怅烟波不计程。

本刊特邀顾问: 刘 征 周笃文 李元洛 (添加中)
总顾问: 蔡世平
总编:徐吉鸿
本期编辑:九 鱼 小 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