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美文“我陪奶奶游大桥”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三辑的[热土豪情]

《悠悠浦东情》倪辉祥 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书作照片)

作者/倪辉祥照片

作者倪辉祥应邀在电视台做访谈

美文“我陪奶奶游大桥”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三辑的[热土豪情]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我奶奶称得上是村里的老寿星了。她出生于清朝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今年已跨入了96岁的门槛,可是仍然眼明耳聪,拿针补衣用不着老花眼镜,真令村邻们惊叹不已。膝下一儿一女均已退休多年,十个孙辈外孙个个有了下一代,可谓是儿孙满堂的标准老祖宗了。由于奶奶的那位出了名的孝子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小辈们个个敬她如神。逢年过节,月饼、水果、人参补药,吃得发霉发烂。村邻们谁不夸她四世同堂福气好?大伙一致认为老寿星活过百岁不成问题。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然而,毕竟是年岁不饶人。奶奶只图吃饱穿暖别无他求了,年轻时的火药暴脾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脾气变得出奇的温顺。平时不是在家静坐,就是在庭园里散散步,从不肯轻易离开家门一步,简直成了一名令盗窃者心寒的守门神。每天晚饭后,总爱眯缝着眼睛静听儿孙们谈新闻。杨浦大桥建成通车那阵子,饭后茶余谈得最多的自然是离不开大桥喽!对桥的兴趣特别浓郁的奶奶,听到从杨浦大桥参观回来的74岁的儿子喋喋不休地夸着大桥,竟然一反常态地插嘴发问了:“你说的这桥,难道比外什么的那座铁架子桥还大?”我知道奶奶指的是外白渡桥。在她七十大寿的那天,全家去市里拍张“全家福”,途经外滩时,奶奶望着外白渡桥,显然是被铁桥的雄伟气势所迷恋了,忍不住着实赞叹了一阵。小辈们听奶奶这么一问,禁不住哈哈大笑了。已在读科技大学的玄孙说:“这两座桥根本不能攀比!杨浦大桥比外白渡桥大几十倍还不止呢!”奶奶惊异得瞪圆了眼睛,说:“这桥介厉害?嗨!听你们说得花好稻好,我也想去开开眼界,看看黄浦江上的大桥。”奶奶的这一要求顿使小辈们为难了:九十六高龄的小脚老太,要去看大桥,走得动、挤得上公共汽车吗?但是,一辈子连市中心也没去过几趟的老人,既然兴致勃勃地提出了要求,那么,做小辈的岂能浇灭她难得有的兴趣呢?几个孙子、孙媳个个赞成,七嘴八舌地表示一定要满足奶奶的这一美好的心愿。作为二孙的我,更是起劲,因为奶奶常常说我的长相特别像爷爷,所以从小就格外宠爱我。此时,我当然要多尽点孝心了,于是就毫不谦虚地揽过了“陪同奶奶游大桥”的任务。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趁着杨浦大桥开放的那几天,挑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暖和天,我扶奶奶坐进了借来的面包车里。一路急驶,很快弯进了罗山路立交桥北面的进口处。奶奶一看到高耸的塔楼就失声喊了起来:“哟!这桥哪能介高呀!造桥人的本事哪能介大呀!”难怪老奶奶要吃惊万分了,就连我这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也禁不住眼望着雄伟的塔楼赞叹不已了!当面包车驶上可并排行驶六辆大客车的宽阔的引桥车道时,奶奶竟然童心大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快停车!我要边走边看……”
恭敬不如从命。我扶着奶奶下了车,阵阵西北风吹拂着奶奶的满头银丝,但她丝毫不感到寒冷和疲乏,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我不禁暗暗称奇:“不知道为什么奶奶一看到桥精神会这么好?”
奶奶一会儿走到东边摸摸栏杆,一会儿走到西边凝神远眺。突然,她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地惊呼:“哇!怪了,这桥中怎么还会有桥呢?”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奶奶,这是引桥。由于主桥不能妨碍下面的轮船通过,因而造得特别高。主桥太高太陡汽车下不了桥,所以只能将桥面引长……”我一时也解释不清楚。
“喔,喔……”不知是理解了还是兴奋的缘故,奶奶依扶在桥栏杆上。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满脸的皱纹,宛似盛开了一朵金丝菊花。
“奶奶,你老人家累不累?”
“不累!今天我要从桥这头走到那头,我要将大桥看个够!”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出人意料地摔开我的手,健步如飞地向桥心走去。我惊呆之余惊异地发现,奶奶仿佛年轻了许多岁。但我毕竟担心着她老人家的一双小脚,怕她走急了会摔跤。因此我疾步奔去,陪随在她的周围。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奶奶抬头望着一根根蜘蛛网似的斜拉索,好奇地问:“桥上为啥要装这么多铁棒棒?”
“这是斜拉索……”我回答不上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就只是说,“这种形状的桥在世界上是第三座。”
“喔,喔。”奶奶不求甚解地点着头。
一会儿,奶奶又走到桥北面扶住栏杆,凝望着江中川流不息的船只,凝望着两岸一幢幢高楼大厦,激动得浑身颤抖起来。我偶然中发现奶奶的眼里噙满着泪花。许久,她才缓过神说:“大桥真了不起啊!这世道真变模样了……真的……”
处于极度兴奋中的奶奶,忽然神色黯淡变得伤感起来,到后来,竟然伏在栏杆上,两肩耸动着悲切地抽泣了起来。我一时猜不透奶奶情绪变化这么快的原因,急忙扶住奶奶安慰着、询问着。
许久,奶奶才抬起满是泪珠的脸,撩起老蓝布束腰边擦着泪花边说:“这桥太好了,太叫人高兴了!心里一高兴,倒使我想起了村西的小桥害得我家破人亡的事……”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一定是触景生情了,奶奶不管我要听不要听,又唠唠叨叨给我讲起了我早已听厌了的往事:
我家的西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宽约十几米。在我嫁给你爷爷的时候,河上横着一根锯成四方的木头,算是一座连接东西的独木桥。我娘家在河西,结婚那天,非得走独木桥不可,否则到不了婆家。一到河边,我一看到那座窄的独木桥,心里就发慌。那时乡里的规矩是,没拜过堂,新郎是不准牵新娘的。于是,我在媒人的鼓励下,只得壮胆走上了独木桥。走到桥心,下面潺潺的流水声使我慌了神,缠过的小脚竟然不听使唤了,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新娘掉进了河里是犯了大忌的。按照乡规,要在河边跪三天谢了罪之后才许拜堂的。就这样,我泪汪汪地在河边跪了三天,跪破了膝盖皮……
过了几年,这座该死的独木桥,又一次使我寒心,使我痛不欲生。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村里的女人们不敢走使人胆战心惊的独木桥,可是孩子们却常常喜欢聚集在桥边比胆量。我那7岁的大儿也不例外,不肯听从我不许他去桥边玩的忠告,偏偏要逞能走独木桥。不料走到独木桥的当中,湍急的流水害得他双脚发颤,心一惊掉进河里淹死了。我伤心极了,哭得死去活来,可你那爷爷还要对我拳打脚踢,怪我没有带好孩子……
接连有三个小孩被独木桥夺去了生命。这时候,村里人再也按捺不住了,大家一致想搬掉这座“害人桥”了。穷乡亲们省吃俭用凑出了钱,将独木桥改建成了小竹桥。小竹桥是由五根大毛竹拼搭而成的,约一尺半宽,比起独木桥来好走多了。为此,小竹桥搭成时,村人们还齐集桥边,放鞭炮喜庆了一场。但是,竹头有弹性,尤其是挑了担子上竹桥,走得越快,弹性就越足,加上毛竹滑,你爷爷脚下一滑,连担带人跌进了河里。等到人们发现将他救起,他肚里已喝饱了河水,人冻得瑟瑟发抖。不久,发了伤寒症就一病不起,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去了……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直到大跃进后,小竹桥改成了水泥桥。那时,无法形容心里有多高兴,我就天天为造桥人烧茶送水。
……
夕阳西下了,可奶奶仍然滔滔不绝地翻着陈年老账,兴致勃勃地不肯上车回家。任你怎么催,她仍然说:“我还想多看看、还想多看看……”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美文“荡舟采菱”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三辑的[热土豪情]
>>>>>>>>>>>>>(END)
撰稿:倪辉祥
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倪辉祥简介:

倪辉祥照片
倪辉祥:上海浦东人,曾用笔名施也、景唐文等,是原川沙县的第一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浦东的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为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在《上海文学》七月号上发表了处女作《大治河畔》,1981年5月在《上海文学》“上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发表了短篇小说《芝麻绿豆官》,已在文学园地耕耘了整整40余载。期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散文随笔作品,又在担任《人民警察》杂志社“特邀记者的数年中发表了中篇小说《“凶手”恋》与纪实作品《离婚专业户》等10余万字。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达500万字之多。著有《花开岐路》、《盗宝的情人》和《七彩情缘》三本中短篇小说集;《菜花雨》、《漂浮者的梦》、《苦涩的喜悦》、《知秋的红叶》、《坎坎坷坷》、《心动时刻》、《感悟是金》、《心韵》和《悠悠浦东情》九本散文集;长篇小说《钱途》、《金浦三部曲》(《恋情密码》、《苦恋无果》和《桑梓恋歌》)与《隐私》,《爱情分值》,《灿途》等7部,共计20余本书籍。他创作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种书刊媒体选载。

倪辉的部分书作照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倪辉祥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灿途》,已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列为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

《灿途》倪辉祥 著(书作照片)
美文“我陪奶奶游大桥” 摘自于倪辉祥先生的倾情精品力作《悠悠浦东情》中第三辑的[热土豪情]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 "我陪奶奶游大桥" 作者/倪辉祥
2021-01-26 19:31:3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