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味红庙
作者:老悟
朗诵:苟新楠
出汉中城,向南,经南郑大道,过南湖,沿二南路,往四川南江方向,行一小时,就到红庙老街了。今日腊月初二,恰逢场,街头摆起的地摊已占据了多半路面。我们在繁华处下得车来,好奇地东张西望,搜寻着老街上的古香古韵。

先是寻找红庙有名的山药。一个拐角处,一溜塑料袋满当当装着山药,一男两女中年村人正待价而沽。见我们一行过来,男人搭腔:要多少,正宗红庙山药。同行林哥是土生土长的红庙人,他近前与卖者商讨。“这真是红庙山药吗?你是哪个村的?村支书叫啥子?”老林连珠炮似的刨根问底。卖者滴水不漏,对答如流。老林伏下一米八的高大身躯,从塑料袋中抓起两支山药,对着阳光瞧了又瞧。我是初次零距离见红庙山药。约十公分长短,小擀面杖粗细,通体匀称,体毛向外撑着,看着十分新鲜。之前见到的山药,要么是城固二里坝的洋山药,近一米长,很是威风;要么是河南的铁棍山药,钢筋铁棒一样,直截挺硬。而这种五短身材的红庙山药,其形确是鲜见。“咋卖?”我问。“五块。”他答。老林说,没下数了,我可是这街上人。三块。“四块。”旁边那个脸色红彤彤的胖女人把我们从头到脚看了一下,一脸喜笑地搭话。林哥转身自顾往前走。我跟了上去。他说,你们一看就是城里人,人家不会少价的。现在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农村人头脑活脱一点的都入市会作生意了,但农民小商贩更会见风使舵、看人下菜,往往更有善良的“欺骗性”。

待街上转回来,以三块八一斤成交,买下了刚才摊子上的所有山药。老林说,这确实是红庙山药,但还不是五根树那山里头的。随后我们在他的向导下,来到了玉峰山药合作社。女主人热情地接待了大家。里间屋子里堆满了山药。“这都是合作社的老乡从山上背下来的,我们明天就要往外边发货了。”她向我们介绍了收购回来的山药价格。价钱明显比刚才在集市上要高出许多,但这些山药要粗壮得多,应是优级品。我们因是探访“味见汉中”农产品,就对这些山药很是有兴趣。质量监管部老叶大有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架势,详细询问了山药收购的规格质量要求,并把合作社自制的包装物认真拍了个够。这红庙山药到底好在哪里?当我们来到五根树村,与村里原老支书攀谈时,他才向我们说出了地道红庙山药的特別之处。“五根树的山药面的很,高山上的,要在一千米(海拔)以上,向阳地,砂质土壤,风吹日晒,长出的山药那是面哟,外皮好有嚼头……”,老支书说着不由自主地吧叽着嘴。高山出鹰鹞。红庙山药之所以远近闻名,与它的“有高度”的出生地有关,与那里的小气候有关,不是随便哪个地方的山药都能叫“红庙山药”的。

我们走过的红庙街是顺着穿境而过的二南路摆起的。逢集天四里八乡的人都要来“赶场”,显得很是热闹。今天我们赶上了集日,走在集市里感受到了这浓浓的年味儿。那当街摆起的肉架子,鲜艳的猪肉,还冒着热气,有刳好的方肉,旋好的后肫,剔好的排骨,刀把式一脸喜笑站在肉架子后面,不停把招呼着过往的客人。旁边大铁笼子里关着五六只气宇轩昂的大红公鸡,近前支起的小三轮上摆放着瓷实的豆腐干。有寸厚的白豆腐,有方块的薰好的豆腐干。老板切下一小块,说,先尝后买,免得戳拐(问题)。不错,味正。可以凉拌,可以配炒,还可以下酒酒……这么好的豆腐干,我得下手了。手机微信付过钱,老板说,我做豆腐干二十多年了,放心吃,好了再来,逢场我都在这。日杂百货,山货土产,鸡鸭鱼肉,鞋帽衣服,一应俱全,街上过往车辆的喇叭声,小摊小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吵嚷声,还有兜售狗皮膏药,书籍光碟的音乐声,构成了红庙街头的集市交响乐,显得嘈杂而亲切,零乱且真实。红庙老街是陕南汉中南部山区集镇的一个缩影,这样的集市至少延续了上百年,所以,年过六旬的老林对这里的一切都如数家珍,那个拐角是他小时候与小伙伴们藏猫猫的,哪个房子是面皮店打馍滴,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街上上了年级的人在不停与他打招呼,呼着他的小名,说着红庙的老话,甚至打趣说笑,让人羡慕嫉妒恨。

在红庙老街上还有两处意外惊喜,一是背街处有一个剃头摊子,是两父子以原始而古老的手艺给人剃头(理发)。斜坡上,支起两把特制的木椅,客人坐上去,有能够伸缩的靠背,人可躺下去仰面朝天,(相当于现今城市里美容店的美容床),理发匠就可在顾客脸上涂抹肥皂,用热毛巾捂住嘴脸,待捂热之后,男人的胡茬根柔软一些了,用柔软的小刷刷出泡沫,然后用锋利的剃须刀,噌、噌、噌,将胡须顺着一个方向一刮而尽。其手法之娴熟,非一日之功。我呆呆地看着,惊叹于两父子的“顶上”功夫,也为城市化的逼近,使这手艺即将失传而扼腕叹息。另一处是老铁匠铺,师徒二人正在起劲地抡着大锤,叮咣、叮咣敲打着一块红红的铁块。红铁被锤打,半支烟功夫就有了雏形,是一块镢头的模样。此时,我便生出意想:这硬的铁原来是软的。置生硬的铁于红炉之中,熊熊烈火将铁块紧紧搂着,待通体红透,被一只大铁钳夹住拿出炉膛,放置于铁砧之上,迅即师徒二人便敲将起来,两把大锤你上我下,在没有丝毫空隙间衔接,只听发出铁打铁才有的震天声响。此时,好像时光已经停滞,完全凝固成了一块铁。“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自身,一是指铁砧坚硬,一是指打铁的人功夫要深。这样才能打出成器之物。记得几年前央视“走遍天涯”栏目要拍陕南的老铁匠铺,我曾作向导在城固一个古镇上找到一处铁匠铺。编导组一行好不激动,围着铁匠铺整整拍了一天,几乎人人都好奇地抡起大锤过了一把“铁匠瘾”。


当我们离开红庙时,我看出林哥眼睛里的亮光,那是对少小时快乐时光的回忆,也是心中泛起的一缕乡愁。但愿红庙永在,街上集市闹热繁华永在,我们的心灵家园永在!

【作者简介】老悟,真名伍宏贤,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味见汉中”公用品牌公司特邀文化宣传专员。现居汉中市汉台区。

【主播简介】苟新楠,网名风影云梦,陕西汉中人,小学语文教师。喜欢朗读,读书清静心灵,朗读分享美好。
诗选等书籍。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