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学明
锦囊妙计(小小说)
曲剧班,老班主病故。
新班主继位,新班主不仅对本戏班的绝活样样精通,而且在外学艺多年,本以为自己接住班主各项事业会顺风得水。谁曾想,他刚接住班主就出事了。
春天,各神社纷纷写戏(预订)。曲剧社也接了很多单,也有两个神社同一天写戏,这样就会出现争单。
碰到争单,戏主就会抬高戏价。有两争、三争之说,俗话说“两争重利,三争暴利”。曲剧班就碰到了三争,三股人马互相挤兑,小班主稳坐钓鱼台权衡博弈。但是三股人马没有打压下对方,小班主的博弈却脱单了。由于小班主想创造戏银地头牌,三抬戏银,谁知三家一合计都走了,另写别家了。懊悔呀!小班主低下了高傲地头。
怎么办?如果传出去脱单的消息,往后此戏班还如何立足同道,刚涨起的戏银也会一落千丈。另外,如果没处唱,这一干人等的生活如何着落。

小班主苦苦思索,愁眉紧锁,万般无奈之际,一抬眼看到了老班主的钱袋。“有了”,小班主惊叫!老班主撒手人寰之时,曾交待小班长,遇到了最难的事情,可从钱袋里找出锦禳一个,那里有妙计可渡难关。
小班主急忙抽出锦禳一看哈哈大笑,师傅真乃神机妙算、、、、、、。

小班主招集众人说:“众弟兄姐妹听了,我们的戏班被洛阳关林神社写下来。戏银最高每场十两饷银,大家分头准备吧,明天四更天上路。”众人高兴地不得了。
第二天浩浩荡荡的戏班马车队出发了。一路上,大家议论纷纷:“小戏主有能耐,当班主没几天就出现了写戏的两争与三争,今天去关林这可是四争呀!那三家争相写戏,戏银从六两、七两,再到八两,小班主就是不点头,原来是洛阳关林偷偷地把戏写走了,戏银还是十两呢,别的戏玩按照老传统可还是五两呀!”
传说一日千里,一天传得郏宝汝嵩周县都知道了,戏班和小班主的名声也如日高升。
队伍走了一天,落脚白沙镇。第二天上路的时候,马车上的七个戏箱不见了,众人四下寻找,但见白沙长坡上七个戏箱呈之字摆着,戏箱周围有狼蹲的痕迹,地上有狼毛狼尿斑斑点点。
班主和众人跑到这里一看,戏箱前还有香裱纸的灰迹,那灰被风旋得正好是几个字:“回道山神庙”的字样。
“这是怎么回事?”小班主一脸茫然和众人看向了副班主,副班主德高望众,除了老班主就数他有能耐了。副班主见众人看向了他!在原地踱了几步,盘算着说:“我看,纸裱香灰旋的字和狼蹲的痕迹,这是山神爷给咱传的旨意,有道是狼是山神爷的狗,山神爷让他咬谁他咬谁。咱可不能不听山神爷的话,让孩子被狼叼了也不知道为了啥。再说山神庙社给的戏银也不少呀,都涨到八两了。”
“回道山神社”,小班主一声令下,众人开拨了。“关林关帝爷先搁一边了。”
到了山神社,早有戏班唱了。但是,这是山神爷显灵,派小鬼抬走了戏箱,狼堵了道,这是神的旨意,神请回的戏。谁敢阻挡,立马搭台开唱。
事后,每场十两饷银照一分不少。
小班主和戏班赚了个名利双收。别人都夸赞道贺的时候,小班主打理着老班主的锦禳。
什么神的旨意,那不过是锦禳里的一个妙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