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层的心声,时代的歌吟
--读《潘安兴诗选》
滠水农夫


《潘安兴诗选》问世了,笔者迫不急待,一睹为快。
潘老先生是共和国同龄人,一生经历坎坷,先后遭遇 “双下”,即下放和下岗,但他在逆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孜孜以求,特别是在词赋方面勤于钻研,创作了157万字的《中华大家庭》宏篇巨制,现在他的诗集终于付梓,实为一时幸事。
通读潘老先生的诗选,题材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缤纷多彩,意境高雅古朴,风格平实无华,文字雅俗从容,情感充沛流畅。其中有不少不可多得的佳作,笔者不意冒昧,从以下方面略加妄评。
一、不忘初心,风范长存。歌颂人民领袖是《诗选》的开篇之作,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潘老满怀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他在《平民领袖毛泽东》中写道“红旗高举写公平,只把阳光浴众生。示范当家长吐气,闪光弱势耀公卿。大同理想皆追梦,快乐胸怀共跨鲸。铁帚一挥除浊水,试看黑恶敢狰狞?”塑造了毛主席为建立公平理想社会不懈奋斗的光辉形象。在《六洲歌头·纪念毛泽东》中写道“千古均田梦寐,终如愿。亿万耕农,更修水利,渠堰遍神州,益禹丰功。”热情赞扬亿万农民在共产党毛主席带领下翻身解放,迸发出冲天干劲,改造山河的豪情壮志。在《念奴娇·仰韶山》一诗中他写道“儿女衷肠,英雄壮志,热泪挥成雨。故园离别,只为天下知黎庶。”道出了毛主席弃小家,为大家,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风范,正如雷洁琼“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题词。又如《朱德》一诗“劳动人民本色真,一条扁担见精神。井冈延水灾荒日,总与泥香田野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后代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不忘他们的嘱托,学习他们的风范,继承他们遗志,才是真正的表现为不忘初心。《诗选》热情赞扬了吴仁宝、孙文龙等不忘初心的共产党人典范,在《农民思想家吴仁宝》中写道:“慧眼家园歌共富,小农经济梦难温。华西出彩金光灿,不在私囊带一文。”,他还在《咏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孙文龙》写道:“常问平生我是谁,风尘仆仆粪沾衣。田头地角留形影,水口塘边带土泥。脸黑腰躬熬虎子,猪肥人瘦傍山妻。高寒岁岁棉丰产,百姓心头不倒碑。”“蚕桑书记铸官魂,本色依然是草根。革命何为登凤阙,当权岂在耀龙门。”正因为有了这些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辉模范作用,才使人民群众对党无限崇敬和爱戴,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无疑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立意新颖,托物言志。潘老虽然出生在城市,但他下过放,当过知青,曾经和农民同甘共苦,正如他在《知青岁月感赋》中写道的:“五十年前一首歌,红心百万涌洪波。乡村炼骨尝艰苦,田野知农耐折磨。五谷收成原不易,四时劳作乍经过。青春无悔人生路,只比长征又何。”诗中充满乐观向上豪情,与那些悲悲戚戚、始终对那段历史无尽抱怨控诉的人相比,思想境界乃天壤之别。由于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熟悉,一些平常不起眼的事物入其诗眼,竟别开一番生面。如《红苕》:“不作浮夸放卫星,只将高产掩深层。常为低调潜山野,每在荒山卧草坪。”红苕本是农村最普通的庄稼,它不择土肥,易长丰产,常为农民果腹充饥,帮助渡过饥荒,诗人赞美红苕的不事浮夸,沉稳实在的精神品质。又如《酉鸡》:“未到云天展翅飞,不为陋室叹卑微。阳春一曲惊长夜,胜却金钟动帝闱。”写出雄鸡甘于贫室,专司报晓,为农家带来光明和希望。再如《丑牛》:“六畜身材独占魁,耕耘大地播春晖。丰收场上欢声起,陋室蜗居不自卑。”“不擅张罗巧逢迎,低头默默事躬耕。丰收我只留欣慰,曲直昭章岁月评。”抒发老牛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以功臣自居,坦然面对名利的无私境界。这些咏物言志的作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三、吊古怀今,幽思旷远。古县黄陂,历史悠久,这里有作为武汉城市之根的商代盘龙城遗址,是古代女英雄木兰将军故里,还是北宋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出生地,更是一片红色革命的土壤,因而这里留下众多历史名胜古迹,潘老本是黄陂人氏,长年生活于斯,对故土一草一木充满感情,对黄陂的历史掌故更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因而写下大量凭栏吊古诗作。如《望海潮·题木兰山》:“吾来祭奠英雄,仰三关策马。一试青峰。吴戴义竿,黄麻炬火,当年气贯长虹。风范耀人寰,形象擎天地,酌酒壶空。”赞美黄麻起义的革命烈火曾经燃遍木兰山麓,木兰山是英雄的山,革命的山。《登鲁台山》:“遥接尼山数万重,鲁台弈代起高峰。谁知造化真夫子,一扫群儒过眼空!”诗人从登鲁台山想到程颐、程颢积儒学之大成,成为一代理学开创宗师历史功绩。滠水是黄陂的母亲河,悠悠滠水河流淌千载,孕育和造就黄陂丰厚悠远的历史文化。他在《滠水行》中写道:“东西河水荟黄陂,一带风光幻彩霓。农耕世代传薪火,课读田园入凤池。总统风云潜霸楚,将军戎马出深闺。夏商篝火延龙脉,拂土洪荒故事奇。”一条滠水河尤如一条彩线,将黄陂历史人物患联在一起,怎不引人千古神思。丰荷山地处黄陂南端,盘龙古城近旁,虽非名山,但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采桑子·丰荷接天》将美丽风光和神妙传说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浮想连翩:“凌云拨地平芜起,十里孤峰。一派葱茏,四面琉璃八面风。卓然特立沧桑阅,创世英雄。双凤游龙,亦听禅林响梵钟。”当然还有许多写景吊古佳作,在此就不一而论。
四、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以《反腐组诗》为代表,潘老用手中之笔,对社会黑恶势力和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表现出他憎爱分明的立场,如“何论对错唯唯是,哪管兴衰谍谍非。只要升官能有我,只将爬葛借高梯。”“报喜经常不报忧,卫星频放半遮羞。升官政绩工程靓,造假功夫计策周。欺上恭维堪累牍,愚民勒诈冀多油。寻常手段皆玩遍,大盗巫方胜小偷。”“官员爱我胜爷娘,买得公关欲上升。大腹丰隆装黑屎,肥头硕满惹苍蝇。”“反腐台前呐喊高,谁知今日坐穿牢。威风八面何能见,霸气三春瞬息消。”等等,画皮画骨,揭尽贪官污吏之丑态,简直是淋漓尽致,大快人心。他写的《官二代》《富二代》将权贵富豪子弟的纨绔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飞车闹市无人管,灭口尖锋几度操。大喊公堂能左案,狂呼老子是天骄。”“谁叫老子会投胎,换茬奔驰宝马开。金屋藏娇尤不足,红颜争赴也应该。”他的笔触还涉及黑心包工头、黑砖窑、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社会热点问题,勇敢揭露社会阴暗面,表达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的热切渴求。如《御街行·国企改制》:“何期偷换玩花样,转手无声响。工作地位主人消,老板狐群狗党。掏空金库,挖崩墙角,私欲虎豺抢。”将国企改制中昔日的主人工人阶级沦为弱势群体,而所谓的公仆们则化公为私,巧取豪夺,鲸吞国有资产的黑幕揭露无遗。还有《鹧鸪天·某拆迁指挥部》:“项链胸前硕大粗,纹身龙虎霸王图。黑青哥俩围桶发,坦胸露背满毛须。当打手,作屠夫。炸雷招唤急忙趋。冲锋陷阵争高赏,掌伞认知有特殊!”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一个充当拆迁打手的黑社会流氓形象。潘老之所以能如此妙笔生花,关键还在对社会生活的熟悉,比如拆迁和下岗完全就是他亲自经历过的事,所以写起来毫不费力,且一针见血,这正是深刻反映了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客观规律。
四、悲悯苍生,情真意切。前有所述,潘老命运多舛,历经劫难,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在《门房值班人》中写道:“高温炙热似蒸笼,领导明知故作聋。低层谁谅贫穷苦,无权消受爽凉中。”《空巣老人》:“晚照夕阳空寂寞,单门独户冷周围。突来大病无人晓,讵料长眠响炮知。”《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登远途,长年不见泪盈珠。寒夜上床寒气冷,每周归屋每家孤。”《特困生》:“爸下岗,妈心伤,今夜还愁明日粮。姐读书,弟读书,一年学费压弯梁。爷生病,婆生病,缺医少药泪汪汪。”《满江红·打工者之苦》:“工薪薄,尤频压,劳脏累,还漫骂。叹生存无奈,寄人篱下。困顿赤贫成奴隶,艰辛疲惫如牛马。到高年龄死葬又谁撑,公民亚。”这一系列泣泪哀情诗句,呈现出一幅世态悲辛图。与那贪官及官二代、富二代淫奢纵欲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在时代的转折中,工农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所得无多却饱尝生活的苦难艰辛,《农民》中写道:“投资肥药频增长,收入花销滞不前。鸡蛋牲猪家计拙,打工劳务读书延。夫妻竭蹶长年外,子女荒芜隔代间。田地葱茏成牧草,爹娘病弱叹余年。”表现出农民家庭的真实写照。在《矿难悲》中,他写出农民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冒险到到矿上找工,而无良矿主只为赚钱,视打工者生命如草芥,致使矿难频发,他强烈控诉:“多少吨煤多少血,死亡极限死亡薪。”“临风煤炭含悲哭,出世尘寰带血腥!”在此尤其要提的是《下岗工心曲》长诗,这首诗既是潘老怎敢自己的“心曲”,一定意义上讲,也代表中国八千万下岗工人的“心曲”,若非切身的体会,谁能写出这样的悲悯激愤之作。先看看下岗前,作为国家主人公的工人阶级是何等阳光灿烂:“忆昔当年企业何兴旺,工人阶级主人公。自力更生几十年,奋发图强多少功?同甘苦,共患难,最是无微不至党恩浓。困难户,送温暖;病能医,老有前,领导上门掏肺腑,合家老小浴春风。”再看下岗后的情形:“企业关门抛我山门外,谋生四处尽浮踪。烙烧饼,摆地摊,送煤炭,贩大葱。拾破烂,换得几文饥腹充。糊口打工当苦力,铲刀磨剪试青锋,千行百业频添我,又有谁人识苦衷?”下岗前后,两个时代在此又是一个强烈对比,然而工人的不幸命运是什么造成的呢?诗中道得明白:“国有资财洪水泄,方丈主持多蛀虫,千里长堤溃蚁穴,一群朋比饿狼吞食凶!”面对下岗弥天大劫,潘老等下岗工人们立即陷入绝境:“退休父母何所依,童稚学费筹何处?已届天命年,赢病缠身医院门前,谁怜可怜虫?”好在潘老病后老母痛心不过,倾囊救治,才得以捡回一命,最后拼出了一个好晚景,而与潘老同时下岗的昔日工友,因生活困顿,已有不少生病无钱救治而早归阴府。潘老的下岗经历正是当年八千万下岗工人命运的缩影,读来怎不动人心魄,深深打动我们的神经,引起强烈的共鸣!
潘老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诗坛,硕果累累,读《诗选》如品大餐,实是难得的精神食粮。潘老的诗作不仅思想性,而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创作中,他能精准做到文以意立,勿以辞害意,因而他的诗作或清丽古雅,有古士之风;或简明直快,近乎口语俗话,全凭表达之需,恣意挥洒。因而某些诗作看似不合律法,却是深契文本。
在艺术表达方面,潘老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作为中国诗歌的一大流派,在中华诗词历史发展长河中渊源流长,唐代的杜甫是写实主义大诗人,因其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还有白居易以及晚唐的皮日休、聂夷量、杜荀鹤等都是写实诗人大家。及至现当代,写实主义诗歌更是趋于繁荣,成为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人民呼声的重要艺术表达方式。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在文艺界掀起种种逆流,一些诗人、文学家以脱离社会现实为创作基准,醉心于形式的精致和内心挖掘,囿于自己的小圈子,实在有违文学艺术表现广阔社会生活的本质意义。潘老的诗作无疑与之背道而弛,他的作品承续了写实主义文学传统,因而必将象历史上那些写实主义作品那样,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从而成为新时代的“诗史”。
作此小文,聊以抒发感怀,唯方家指正。

作者简介
滠水农夫,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生,武汉市人。大本学历,政府公务员。闲暇之余,写些文学评论文章以自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