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春联

文/刘金荣
诵读:语瑄
一进入腊月,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到来了,那就是写春联。对于春联的喜爱,缘于那红彤彤的色彩。在北方,冬季山川荒芜,草木凋零,色彩沉闷。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在准备春联,那红艳艳的春联,格外喜庆,成为平淡日子里最惹眼的一道风景。这红色镌刻在脑海里,让我从小就对红红的对联情有独钟。喜欢对联上那好看的中国字,喜欢对联里那吉祥美好的语言。一遍遍看过去,盼望着,自己也能成为写春联的人。上学了,写春联的理想就像一粒萌芽的种子。一入学,我就特别注重写字,总喜欢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毛笔写字课,发了柳体描红字帖。心想,只要自己用心练习,总有一天会实现写春联的梦想。话好说,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初学毛笔字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毛笔不同于铅笔、钢笔,执笔姿势就有根本的不同,从握笔姿势的转换,到毛笔字基本笔画的练习,那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开始握着毛笔的手根本不听使唤,使尽浑身的力气,也写不直一个笔画。有时候拿着毛笔的手发抖,字没写好,反倒把墨沾了一手。尽管如此,我和几个小伙伴依然热衷于毛笔字的练习,常常在一起练字,写完了还要比比看,谁写得好。有时候为了好看,还要描一描,让笔画看起来更加像字帖、更加“完美”。作业交到老师那里,就这样一点小心思,结果被老师看穿了,还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写字不要描,要写,练习一笔写成”。一天在家里练习毛笔字,串门的邻居看见了,打趣的说,“一个女孩子,会认俩字就行了,学写毛笔字有啥用。”一旁的父亲回应道,“怎么会没用,先说学会了,每年过年写对联就不用再求人。”这样的对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学好毛笔字的决心。从独体字练习到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半包围结构,字帖上每个字,我都仔细观察,上百遍的临摹练习,居然也写得有模有样了
更庆幸的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李老师也很喜欢练字,他发现了同学们有练字的热情,就鼓励我们每周交一篇大楷字,看到同学写得好的字、好的偏旁,还要用毛笔沾上红墨水把它们划上红圈。批阅完要发给大家的时候,同学们争抢着看谁写得字红圈最多,那种场景像彩票开奖似的。在作业本上红圈的激励作用下,在坚持不懈的练习后,小学六年级的寒假,父亲手把手地教我裁折对联,我第一次写了春联,端端正正的大楷字,带着几分稚嫩和胆怯。父亲却很欣慰,“我闺女能写春联了,以后不用找人写了”,父亲朴实的话语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奖赏。敝帚自珍,小年三十,早早起床,在洋炉子上用小铝锅熬好面糊,很精心的贴上自己写的春联,红纸黑字,在冬阳的温煦中,变得异常亲切。那感觉好像是完成了一个伟大壮举,满心欢喜,不能自已。
能写春联,不代表能写好春联。小学毕业后,初中学校没有开设写字课,但练习毛笔字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和爱好。兴趣使然,礼拜天、寒暑假,除了做功课,我时常会写写毛笔字。私下里还会在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面前炫耀炫耀,赚得他们几句赞赏,更是心花怒放,信心倍增。就这样,上学期间,不用督促,基本没有间断过练习。练习过程中,从枕腕到悬腕再到悬肘,再到站立姿势书写,我一点一点摸索尝试,字体也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学以致用,每年腊月写春联就是检验练习成果的时刻。不仅写自家的,还给邻里亲友写很多。参加工作后,通过同事引荐,加入了书法协会,写春联的范围就更广了。每年一到腊月就开始,连续到各个村、社区、部门、单位去写春联。

写春联的场面很是热闹。桌子是事先摆好的,春联有的已经裁好,有的没有裁,“没裁好的我来裁”有好事者招呼着。写春联活动组织有序,有人给倒墨,有人给晾水,有人给拽纸拉对联。我们像是请来的把式,一个人占一张桌子,拉开架势,挥毫泼墨,尽情挥洒。行书、楷书、隶书、草书,书体各异。一会儿的功夫,写好的春联就把空地晾满了。“写完你的,该写我的了”“自觉排队奥”“我喜欢你的字,就让你写了”需求春联的人自我维护着秩序。这其中还有一些春联“鉴赏家”,负责评判。“嗯,这字不错,清秀俊美”“这幅联不错,祥和如意”“不愧是书法家,各有各的特色,各个身怀绝技”“这没有点儿功夫,可干不了这活儿”“孩子看到了吗,好好看看,长大了也要学习写毛笔字”“这个女的写得不错,女人能拿起笔的不多见”,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们边写边听,自然也很享受这赞誉。现场书写的热烈气氛,引得一些人跃跃欲试,这其中一定也会有些人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埋下爱春联写春联理想的种子吧!

热闹归热闹,写春联可不是一件享福的事儿。在室内写还好点儿,要是在集市上、广场上,可就不一样了。寒冬腊月,数九寒天,墨汁冻得发稠,拉不开笔。长时间站立书写,腰腿疆硬,手冻得发紫,指头也失去了知觉。可是看到群众对春联的需求热情、听到老百姓对我写的春联的夸赞,便忘记了苦累,尽情感受写春联带来的浓浓年味儿。不光是积极参与书协义务写春联活动,我和几个朋友还自发组织了春联下乡活动。考虑到要过年了,到边远山区春联下乡送温暖。带上自备的红纸、笔墨,一行四人驾车穿行百里,来到晋冀交界的固兰、汪里,为那里的乡亲们免费写春联、送祝福。刚开始,乡亲人见到我们,眼神充满惊诧和不解,当他们真的拿到现场书写的免费春联后,朴实的山里人笑了,我们也笑了。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浸润春联书写的意趣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只写春联,我对楹联创作也颇感兴趣。每年春节前,我还自编一些春联,除了应时应景,也会把家乡风物编进去,让春联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更具有当地人的生活气息。如“冬去和风吹九岭,春来细雨润三川”“春云出岫门庭瑞,绵水横波事业兴”“蝶舞花间堪比翼,墨书情韵自留香”“拂面春风梳碧柳,利民惠政启华章”“十里春风千柳绿,一朝杏雨万花红”……自编的春联,现场书写的春联,越来越受到群众的亲睐和赏识。写春联,送祝福。写着写着,我也写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写着写着,春天就来了。


作者简介:
刘金荣,70后,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协会会员。现为石家庄市作协理事,石家庄市矿区诗协常务副会长,石家庄市矿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荣获第10届、第11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