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家有个小旱硙(wei),
人掀石磨实在是累,
转的眼冒金星头晕大喘气,
腿抽筋汗流浃背。
套上牛或者驴,
指挥着"得起得起”。
三茬五遍高效率,
飘柳絮,雪花儿飞;
仙女铺下一圈白绸,
又似磨碎了白玉。
胆大的麻雀飞来飞去饥饥饥,
真的是饥饿生盗贼。
木板面柜里哐哐哐响,
像是不断拉抽屉,
好像是走一步退一步真累!
又似潮起潮落后浪推前浪的水,
那水打磨真个美!
六十年代技术革新大天地,
水硙在大水地南的高处立。
当年“低标准"修硙子饿的没力气,
水搅土面片贴在火堆上煨,
就这样有任务不能延期,
如今近八十岁的侯木匠说笑往昔。
水灌进穹里大木轮的斗屉,
大轮拨动小横轮如飞,
石磨呼呼磨碎颗粒,
雪花儿急,柳絮儿飞,
比银子珍贵,
比姑娘美丽!
解放了生产力,
当然有骡马牛驴!
那大木箩子巧妙设计,
一指破千斤之力。
双脚踩高跷似的一上一下一高一低,
运动员练腿减肥。

闲了女人纳鞋底,
男人巡查水渠。
就怕天旱不下雨,
下雨路滑伤不起。
后来电硙子安在村里,
几年后磨面用上了机器。
这不是杏花村的奇迹,
真的是有过的经历。
小学生的作文有这么几句:
如今磨面用机器,
自动上料省人力,
人不淘麦不箩面,
一按电闸就大吉大利!
(图片自网络,如侵删,谢谢)
(侯印来,韩城杏花村人,1954年生,师范毕业,中教一级。1971年任教,曾任初小、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班主任等。热心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陕西青年》等二十多种报刊发文约百篇,省级以上论文二十多篇,十多篇入选书集,如《中学生作文成功途径十韵》发陕师大《写作导报》,95年入陕师大《初中作文系列训练三年级上供九年义务教育使用》参编出版书十余部,文章获奖二十余种,《新课程作文导航》一书,2003年获中语会"十五”课题专著一等奖,07年获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科研论著三等奖。陕西省作协会员,省语文学会会员及研究员等。部分简介见百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