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八宴席,简称十二八。因菜的数量是十二个碟、八个碗而得名。十二八宴席是沂蒙山区人们在婚丧嫁娶时,操办的最高规格的宴席,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吃之一。也是本乡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明确操作程序和礼仪套路的重要礼仪活动。
谁家要办喜事,需先请一个负责全面事务的人,即总管。总管这个活,不是谁想干就干的了的,一个村里也就那么俩仨个人。他们应付场合轻车熟路,事务安排井井有条,迎来送往面面俱到,也就是说的不漏场。村里的父老乡亲,都来帮着忙活叫办公事。宴席的规格,包括烟酒糖茶等都要按照村里的惯例,不管是谁家基本一个标准,这算是潜规则。乡里乡亲、老友新朋前来赴宴叫坐席,根据人数多少,安排开席时间。宴席地点,就设在自己家里和左邻右舍,一般安排一二十桌,家族大的会几十桌。厨房设在露天院子里,建灶、支大锅烧木柴,就地开火。所有锅碗瓢盆都是赁来的,叫青瓷。请的厨师都是小有名气的。宴席的质量,取决于厨师的手艺,每个厨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和拿手菜,他们都是通过传统拜师学艺,手把手一个菜一个菜传下来的。手艺好的周边村都找,需要提前预约,帮厨的五六个人,传菜、送水、送酒的十几个人,分工明确,干起活来一溜小跑。 食材必须有鸡、鱼、肉、豆腐等等。喝酒用的小酒杯,俗称牛眼蛋子盅,约三盅多一两,吆吆喝喝猜拳行令,别看盅子小,喝酒并不少,总算起来比用大杯喝酒还多。上菜讲究,有急有缓,先碟后碗,十二碟分别是,四凉、四小炒、四干炸,八大碗,分别采取炖、蒸、熬、烩等手法制作。
前几天,应好友之邀,赴寺头镇王庄村品十二八宴席。满喜悦气氛的十二八宴席,使人感到身心愉悦,不身临其境无法体会。一米见方的小桌,安排八个人。喝酒程序,先上四个干果碟俗称压桌碟,不在十二个碟之内,有蜜食、蜜枣、炒糖等,预示宴席将要开始。每桌的主陪,开始招呼安排坐次,确定了主副宾后,其余人随意落坐,桌上年轻的晚辈,负责宣酒倒茶。一桌人喝茶、拉呱、吃着点心,等着上菜,这环节叫等肴。先上四碟凉菜,有拌鸡丝、猪头肉拌黄瓜、自制香肠等,冬天会有肉汤熬冻。主陪简单讲明宴席的规则,先带酒,共同喝四盅叫四红。接下来的菜碟,芫荽炒肉也叫小炒肉、炒薰肠、芹菜炒肉等四个小炒,间隔时间有长有短,主副陪带酒,也是按着上菜的节奏,上一道菜,就喝一盅酒,副陪负责带的叫四喜。这时菜要快吃才行,不到一巴掌大的一碟菜,每人两三筷子就清盘了,上菜的伙计,随时撤碟还要周转使用。清清碟开始上炸鱼、炸肉、炸鸡、炸大肠四干货。一般主桌上的碟子不催撤,主桌上的宾客,都是些有头有脸各方面的代表,言谈举止显得比较谨慎,不管是谁,如果喝酒时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会留下话柄让人笑话。开始上碗菜的时候,宴席就到了高潮,大碗炖肉、蒸肉,点缀几种精致菜品,一看就有食欲,吃肉就要一吃一大块,在嘴里满满的,这就是所谓的满口肴,肥而不腻。此时,就到了相互敬酒阶段,也就是展开了。喝酒的个数,都是吉利数字,成双成对自由发挥,一桌子人开始互动,主敬宾,宾回敬,晚辈则要站立,给长辈端酒。等到主人礼节性的到每个桌上劝了酒,主宾就向主陪提议,酒已足,要吃饭,也叫辞壶,宾主几经推辞,派人谢厨师、催面食,等上来大锅菜也就是吃饭菜,主陪最后带一盅共同酒,算是整个酒席的结束酒“满堂红”,喝完“满堂红”,吃过饭,宴席结束。

十二八宴席,一种独特的味道。既不是饭店的味道,也不是家常的味道。十二八宴席,是按厨师个人理念,传统固定模式要求,选择食材和操作,每个厨师都有独特的味道。食材使用,比饭店里多了些铺张,较家庭做法加了些复杂。一个区域的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口碑,决定了厨师的活动范围,也就形成了这个区域的特色。
在临朐各地,虽然都有十二八宴席,但区域之间,风俗习惯,也有差异。东南部的蒋峪、大关,宴席菜品基本都是肉,没有两头猪根本下不来。每碗肉的上面仅有那么几根不同的青菜,是区别这碗和那碗炒做法不一样。除了大块炒肉外,特色菜有炖炸鸡,炸肉炖山药,炸肉丸子等。炖炸鸡,近年被鲁菜列入代表菜品,命名为虎头鸡,而这种做法在临朐民间已经流行了几十年。炸肉也叫松肉,不同于潍坊的炸五香肉。炸肉丸子,用锅炖半个小时包衣也不散,出锅的时候,加些蒜片、醋、淋上香油,口感特好。西部嵩山、五井,花样又有不同,肉在菜品里的比例明显少。习惯清炖全鸡,红烧全鱼等,厨师采用现在的烹饪方法,讲究色香味俱全。这里的名吃“全羊宴”,在名气上高于十二八。有一个朋友说,五井和嵩山的十二八,都带着羊肉味。只有西南部的寺头、九山,受临沂地区的影响,在肉品制作上更有特色。代表菜有炖回锅肉,熏烤大肠,晾肉香肠,四喜肉丸等。炖回锅肉,把糖换成了蜂蜜,制作讲究,将带皮肥瘦各半猪肉切成大块方肉,先凉水下锅煮至三分熟,捞出晾干,再均匀的涂上蜂蜜,在油锅炸制成金红色捞出,改刀成三公分左右的肉块,放入佐料再炖,口感独特,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细品还有蜂蜜的味道。熏烤大肠方法差不多,只是把炸变成了用柴火烤,吃起来外焦里嫩,咸甜可口。晾肉香肠选用瘦肉,很劲道,越嚼越香。
临朐县城及附近的乡镇,已很少有十二八宴席了,酒店推行喜宴套餐,十菜一汤或者十二菜一汤,没有固定的套路。 十二八宴席,已经成为了过去,尽管有些酒店,引入所谓的十二八宴席的菜品模式,四喜丸子是购的成品,商业色彩浓,缺乏那种氛围。碟换成了盘,碗换成了盆。餐具洁净了,反而觉得少了些原汁原味。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对菜品要件的讲究,有鸡、鱼、豆腐等,其余也就无所谓了。
比较而言,南部山区的十二八宴席,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东西。要论大锅菜好吃,十二八宴席上的大锅菜,堪称一绝,肥肉片子加白菜、豆腐、猪血、炸肉末等,用木柴在大锅里猛炖,特别是在大冷天里,热乎乎的连汤带汁,白菜烂糊滑溜,山珍蘑菇特有的香味互补,真是最奇妙食材本味的搭配。
十二八宴席,是亲情、友情交融在一起的乡土饮食文化,流行时间较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区域、环境的改变,观念随之转变,传统十二八宴席的区域会逐步减少,但愿这种饮食文化,能在部分地区继续,算是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