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王杰 第十七集
王杰中学

文/三木秉凤

1958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宣布撤出朝鲜半岛;这一年,中国农村由低级社、高级社全部升级为人民公社;这一年,全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这一年,中央下令炮击金门,并向世界发出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最强声音;这一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一起被称之为“三面红旗”。这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一次尝试与探索,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土地革命到人民公社,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引入外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摸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以后,王家大院的几十口人顿时感觉到了食物的匮乏,这一年夏天王杰的大姐王淑娥远嫁到内蒙古阿荣旗。为了生存,经与父亲王俊亭及兄弟们商议,王儒堂决定立即带领全家去内蒙古阿荣旗谋生。临走前,王儒堂找大哥王廉堂说:“大哥,听说内蒙古人口稀少,土地又多,女儿淑娥嫁到内蒙古后,她来信说那里还能吃上饭,要求我们去内蒙古定居,我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带领全家去内蒙古生活,这样也缓解咱家的生存压力。只是内蒙古的教育比咱们山东落后,王杰这孩子是咱王家的希望,我们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就让王杰在老家跟着您继续上学吧!” 王廉堂说:“二弟,王杰是王家的长孙,也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你放心去吧,我不会耽误他的学习!我已经托人安排王杰在职工业余学校补习班参加辅导学习,他学习刻苦,今年准会考取金乡一中的!你放心走吧!”
这年夏末,王杰参加了金乡一中初中部的统一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从此他成了金乡一中初中部十二级五班的一名学生。为此,辛庆文还特意约了王杰在城关供销社饭店买了二个烧饼,一人吃了一个,以示祝贺。辛庆文说:“王杰,金乡一中可不是普通的学校,它是个英雄辈出的学校!咱金乡一中其前身是我党在抗日烽火中于1940年建立起来的湖西中学,当时湖西中学的创始人李贞乾校长,同时兼任着湖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1942年,李贞乾校长在反扫荡中为了掩护部队而英勇献身,他是咱金乡一中的骄傲。1942年底,第一批从湖西中学毕业的三十几名学生,全部参加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后来,湖西中学更名为二三联中,新中国成立后,又更名为金乡一中,从建校到新中国成立,共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千余名干部!”王杰听了,对金乡一中这所红校由然起敬,正是这所红校沉淀下来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激励着金乡一中的学子们努力学习,奋勇向前。王杰同志牺牲后,王杰上学的金乡一中初中部更名为王杰中学,也成为了王杰精神的弘传载体。
1958年9月20日下午,金乡一中十二级五班的班主任兼历史课老师张家骥正在班里查验学生报到情况。这时,只见一名个子有点矮小,且留着小分头的少年跨入校门,他扛着兰布被卷,斜挎书包,在别人的指点下来到班级门前,见到张家骥老师后恭恭敬敬地说:“老师好,我叫王杰,今年考入了一中初中部十二级五班,特来报到!”张老师上下打量着眼前这名学生,他脸孔微黑泛红,穿着青布褂,下蹬圆口鞋,装束简朴,冷眉之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衬托出少年的朴实、坚韧和聪颖!张老师说:“王杰同学,欢迎你来到金乡一中,先把行李放下,填写个人情况!”王杰刷刷几笔填好后,张老师又说:“很好,王杰同学先找个座位随便坐下,等大家到齐后再排座次!” 第二天,金乡一中在大操场上为初中部新生举行了隆重的入学仪式,校长杨经元上台致词:“同学们,欢迎你们报考金乡一中初中部,未来三年时间,大家将在这里度过最美的中学时光!金乡一中的革命事迹与光辉历程,大家都已听说,我希望你们继承红校的优秀传统,珍惜大好时光,自我约束,刻苦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和人民。”王杰听着杨校长的讲话,暗暗下着决心,自己一定不负青春韶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王杰入学时,正好台海关系处于最紧张的时期,金乡一中的墙报上到处张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这样的宣传标语。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金乡一中在开学不久就组织初中部新生去羊山烈士陵园举行悼念活动。
这一天,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刚刚入学的新生们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扛着红旗向羊山集出发。约两个半小时后,师生们登上羊山顶峰,在烈士陵园前校领导献上花圈,并带领全体师生默哀鞠躬。陵园的讲解员分别给各班学生讲述英雄的故事。
一位讲解员领着十二级五班的同学来到一个墓前,墓碑上刻着一个的名字:曾广华。讲解员阿姨动情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墓中这位小英雄叫曾广华,是咱金乡县鸡黍镇石佛集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广华就参加了儿童团,站岗放哨,递送情报。1947年国民党反扑金乡时,到处搜查屠杀地下党员,十二岁的儿童团员曾广华也被敌人抓到,国民党严刑拷问他谁是共产党员?粮食埋在哪里?谁是共军的家属等,曾广华始终闭嘴不言,没有回答一个字,国民党在一无所获后,就残忍地剁掉他十个指头!尽管血流如注,曾广华还是咬着牙关没哼一声,国民党又用刺刀撬开他的嘴巴,小英雄满口是血,用仇恨的眼神瞪着敌人,黔驴技穷的敌人在恐惧中用乱刀将他捅死!” 听着阿姨的讲解,同学们个个热泪盈眶!王杰紧紧地握着拳头,咬着牙,默默地看着远方……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公司
作者/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