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文雅傍夕阳
人到老年,置身新时代,享受好生活。衣食无忧,幸福快乐。老有所学,学什么?老有所乐,乐在哪?老有所为,做什么?让我们走进双辽的一些老年人兴趣天地,探访他们的夕阳轨迹,看看他们都在学什么、干些啥? 杨凤兰学画
今年74岁的杨凤兰,原是双辽市地毯厂职工。小时候他们兄弟姐妹八个,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她只读了六年书,就到地毯厂当了一名工人。1997年五月她退休以后,勤快手巧的杨凤兰决定把自己的晚年宝贵时光用在学习画画上,以圆自己多年的“画家梦”。她老伴儿是退休干部,也十分支持,先后花了七千多元钱给她买了笔纸颜料等绘画专用文具,还专门为她设置了绘画间。杨凤兰先后参加了双辽市老年大学书画班和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习工笔画。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杨凤兰,学习画画像在地毯上编织各种图案一样,十分认真、刻苦精心,力求每一笔“画到好处”。
在工厂里当了三十多年工人的杨凤兰,深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研习国画工笔上,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潜心研习,逐渐掌握了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动态质感。对于用墨,在总结古人“勾线十八描”基础上,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为了使自己的画作无缺憾,杨凤兰还请人镌刻了二十多枚“引首章”、“名号章”和“压角章”,以备收笔捆卷之用。
杨凤兰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工作时间”,一年四季,无论多忙,每周必须完成一幅作品。有时候,兴致一来,临画案,执画笔,通宵达旦。二十多年来,杨凤兰完成画稿一百多幅,成型作品五十多幅,有的在参加全市各种展示活动中获得了奖励。在庆祝建国 65周年暨四平市第三届老年书画展中获奖;在2015年双辽市首届庆“五·一”中国画作品展中荣获成人组三等奖;在2020年春节“迎春丹青焕彩,辞岁翰墨飘香”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5月加入中国画协会;2018年3月加入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在今年双辽一中“百年校庆”活动中,杨凤兰有两幅作品参加老年书画展;有的画作已经被人收藏。 冯耀廷写书
冯耀廷77岁。是双辽市永加乡忠信村农民。十四岁时,因为生活困难,小学六年级没念完,就辍学参加劳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普遍开展农业学大寨,讲“两头看不见,中午连轴转”,但是,在冯耀廷的业余时间里,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写多了,就“装订成册”放在房梁上。1974年以后,冯耀廷先后在乡农机管理站、县农机校、乡综合厂工作,还当过忠信村村长。一边积极工作,一边勤奋读书写作,十几年来从未间断。他所写的散文、小说、日记等各类文章字数加起来超过120多万字。遗憾的是,2003年他写的大部分稿件被妈妈当做废纸卖了。为了这,冯耀廷默默地流了一夜泪。
2004年,冯耀廷和老伴儿周桂金搬迁到双辽市里定居。安顿下来以后,冯耀庭决心凭着记忆重新写起。为了方便父亲写作,儿子冯金星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冯耀庭便开始用手写输入系统在电脑上写作,把自己多年的腹稿上传到网络上,并在“江山文学网”开辟了自己的文学网页。现在,已经有《山村往事》等十几部长篇小说相继问世。
冯耀廷每天完成大约2000字的写作量,就是在每年春节除夕之夜,全家团聚,他也没有停止写作进度。其中《又是山花盛开时》,在辽水文学连载同时,已经和影视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村子人的故事》在国内60多家网站接连转载,每天点击率高达数千人次。
现在,冯耀廷已经在互联网各文学网站发表了17部长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18部,微电影剧本10部。正规出版的《书魂》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四平市图书馆收藏了八种作品,双辽市图书馆收藏十种作品,均已发给证书。2016年,冯耀廷名至实归地加入了吉林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产农民作家。 萧海玉作诗
萧海玉今年69岁,从上班开始就在粮食系统工作,一直到退休。多年来,萧海玉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诗歌创作,并陆续在市内外报刊网站发表。有些篇什,独具匠心,自成一格,堪称佳作。尤其是歌咏起粮食重要价值和粮库工人风采来,展才情如倾囊,洒文思若倒豆,咯吐之间,援笔立成。例如《晒粮感赋》:“雪化冰消大雁归,春风送暖柳丝垂。且将思想勤翻晒,确保公心不发霉。”借晒粮之机“晒思想”、“晾公心”,富有时代感、接地气。构思巧妙,行文独特,读后令人精神振奋,从中获益,得到启发。自从他退休以后,倾心徜徉在诗坛词海中,用诗词抒发对新时代的讴歌,用笔耕展示人生价值的厚度,每天清晨都有“萧体”新诗问世,从2019年到现在,已经创作七百余首,这种澎湃的激情,在文坛极为罕见,许多作品被报刊媒体采用。萧海玉的诗作文辞兼工,清新俏丽,字里行间,无有晦涩;从头到尾,布满新鲜。他的诗作大多歌咏光阴演化、感叹季节变迁,其中,不乏百卉迎风之摇,心花含露竟放;亦有生机出于温阳,丰硕相拥高枝。捧读“萧体”新诗是一种享受,纯洁质朴,流入眼底;视野之内,随和闲适。耕耘之后,金秋随即,他的古风《七星公园》在2019年双辽市文化长廊、七星湖公园文学、摄影、短视频作品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季亚春练字
今年68岁的季亚春,1972年他高中毕业以后,参军入伍。1976年退伍回到双辽县。1979年7月被调入双辽市人民法院工作。2014年在法院法警大队政委一级警督岗位上退休。他退休以后,被双辽市法学会聘为郑家屯街东华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站站长,2017年加入中国法学会。作为军人出身的人民法官季亚春,无有诸如打麻将、“斗地主”“填大坑”等不良嗜好,退休以后,他把自己的雅好定位在研习揣摩小篆书法艺术上,从那以后,乐此不疲,从不间断。有的亲友见了戏谑道:“亚春啊,就你这两下子,还能成为书法家啊?”季亚春听了不以为然,他觉得,爱好书法,不等于要当书法家;有了这种雅趣,可能要比当上什么“家”要开心惬意得多。他的爱人陈玉琴非常支持他的业余爱好,在不太宽敞的居室里,她专门给季亚春腾出一块地儿做“工作室”。
为了使自己的爱好不离谱、有规则,他购买了许多篆书典籍和篆书专用字典,同时,还先后涉猎了许多古今篆书大家的传世之作,从中汲取古风流韵,模拟笔势收放。使自己的小篆书法不断提高,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小篆整体流畅,婉转秀美,简拙而不失古朴,匀称而富有别致。2012年他所创作的篆书作品被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作品并展出;2013年1月30日他所创作的硬笔篆书作品在双辽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金蛇献瑞”迎春书画展中荣获二等奖。2017年《松风》第二期“翰墨飘香”又选登了他两幅小篆书法作品,与众多书画名家联袂亮相、比肩风流。2018年,他加入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2017年4月,季亚春被双辽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选为常务理事;2020年末加入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
2021年1月23日
于风和
作者:宋今声
编辑制作: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