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读孟尝君
诞当五月抗严生,扬义飞仁大纛擎。
得客三千无贵贱,尊贤一举有真诚。
券焚储誉多归路,嘲怒屠城少悯情。
绝嗣烟消心感慨,谁批青史看纵横?
注: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封为丞相,不久逃归。
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
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国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
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襄王即位,当时田文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田文,便与田文和好,与他亲近起来。
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
历史评价:
公孙戍曾:“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司马迁:“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
曹植:“若夫田文、无忌之畴,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
司马贞:“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彊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轶事典故
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大、典故最多的或许就是孟尝君了。在我们读隋唐的时候会注意到,秦叔宝被称为“山东小孟尝”,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成语狡兔三窟和鸡鸣狗盗都来自于孟尝君的故事。
庶子夺嫡: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夺嫡之争,最出名的莫过于康熙朝的九子夺嫡,看过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四皇子胤禛最终获得胜利,成为了后来的雍正帝。九子夺嫡的斗争可谓惨烈,无论胜者还是败者结果都没有太好。比起雍正那帮兄弟 ,孟尝君的手段可比他们高明多了。
说到夺嫡,首先要说说孟尝君的出身。《史记》上关于他的出身有这样一段描述:其贱妾有子名文。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妾的地位是很低的,而田文的母亲呢,被称为贱妾。由此各位看官可以想象一下,田文出生的时候身份有多卑微。雪上加霜的是,田文出生在5月初5,古人迷信,认为5月出生的孩子会克死父母。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就下令让田文的母亲把他杀死。母亲杀儿子,这事儿几乎没人能干的出来,所以田文的目前偷偷的把田文养了起来。田文为了保命,一直躲躲藏藏的,这给幼小的田文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这个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必须往上爬,否则他这一生注定就是个悲剧。
田文走出的第一步是先接触父亲,他通过母亲和兄弟的关系见到了父亲,田婴一看这孩子还没死,当场就想弄死田文。田文的母亲很害怕,可田文却泰然自若的去给田婴磕了个头,然后问田婴为什么要弄死他。田婴告诉他说:5月的孩子长到门楣那么高就会克死父母。田文就问田婴:你相信命运吗?我的命运到底是上天决定的还是门楣决定的。如果是上天决定,那你担心什么?如果是门楣决定,你把门楣做的高一点不就完了。田文把田婴说的无言以对,由此田婴也就承认了田文儿子的身份。
仅仅承认身份,对田文来说还是不够的,他需要田婴对他更多的认同和支持。有一次喝茶期间,田文不经意的问了父亲一个问题: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回答叫孙子,田文又问那孙子的孙子呢?田婴回答叫玄孙,田文接着问,那玄孙的孙子呢?田婴此时已经很不耐烦了,生气的说:不知道。于是田文又开始了他的表演,给他父亲讲了一大通的道理:你作为齐国的相国,掌权多年,自己是捞了不少好处,但是国家没有富强。你存那么多钱是想留给玄孙的孙子吗?可你连他怎么称呼都不知道,这样做真的值得吗?国家不富强,你觉得作为贵族你的财富能传几代?田婴听到这些,觉得这孩子说的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对田文也越来越器重,开始让他接触家族的事务。田文也顺势利用父亲给予的权利,广招门客,积极结交各国的贵族。田婴一看田文这实力,就让他承袭了自己的爵位。由此,田文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夺嫡来看,田文的智商和情商都是极高的,不愧是孟尝君!
冯谖事主,薛地买义:
说到孟尝君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他的一个门客,那就是冯谖(xuān)。狡兔三窟的故事就出自冯谖这位门客。冯谖这个人初到孟尝君门下的时候纯粹是为了混吃混喝,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他刚到的时候就表示自己没本事,不过孟尝君这个也是大气,给他吃喝、车马,甚至连他的老母亲孟尝君都帮他奉养了。有一次,孟尝君想找人去自己的封地收债,这个冯谖就举手报名了。孟尝君也答应他了。临走之前冯谖问孟尝君,收上来的钱要买些什么。孟尝君说你看家里缺什么就买吧。于是冯谖带着孟尝君的嘱托就去了薛地,到了之后冯谖把所有欠债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把借条一把火给烧了,并告诉大家这是孟尝君的意思。在场的人看了无不欢欣鼓舞。回去之后,孟尝君就问冯谖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冯谖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十分生气,冯谖就解释说,反正他们也还不上,还不如卖个人情给他们,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金银财宝您都有,我看您还缺对封地的仁义,于是我就用您的这些借条给你买了仁义。当然,此时的孟尝君还是不太理解冯谖的做法,仍然是不开心。不过后来他还是明白了,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解除了职务。当他回到封地的时候,薛地百姓夹道欢迎,这个时候孟尝君终于明白了冯谖的苦心。这个故事也被后世称为冯谖买义、薛国市义。
狡兔三窟:
前文说到冯谖为孟尝君薛国市义,孟尝君回封地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冯谖的苦心,对冯谖大加赞赏。可这个时候冯谖却跟孟尝君说:我听说狡猾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使自己免于灾祸。现在您只要薛地一个,那就让我再帮您找两个吧。孟尝君听后就答应了冯谖的请求,为了冯谖办事方便,还给了冯谖不少的车马、黄金。冯谖带上东西后,首先来到了魏国,告诉魏王说,现在齐国把他们最优秀的人才孟尝君给免职了,剩余的六大战国谁能得到孟尝君这个人才谁就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王当然知道孟尝君的实力,听冯谖这么一说立马把魏国的相国之位空了出来,并派人带着黄金千两、车百乘到齐国聘请孟尝君。不过冯谖抢先一步回到了齐国,并面见齐王说魏国已经派使臣带着千两黄金来请孟尝君三次了,虽然孟尝君没有答应,但魏国使臣如果坚持邀请可怎么办?齐王一听这消息就慌了,赶紧派人带着更多的黄金和一把佩剑去拜访孟尝君,还给孟尝君带了封书信。信中齐王亲自向孟尝君致歉并邀请孟尝君重回齐国朝堂,担任相国。这个时候冯谖又告诉孟尝君说,你可以向齐王要求先王传下来的祭祀器物,然后再在薛地建立宗庙。孟尝君和齐王都照办了,等所有事情办完,冯谖告诉孟尝君说,现在我已经帮您建好三个洞窟了,以后您就可高枕无忧了。事实也正如冯谖所预料的那样,孟尝君从此在齐国再也没有受到过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