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47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129期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读书乐
铁裕
由于少时浪荡,学业荒芜。小学、初中犹如蜻蜓点水般过来。因此,所学知识非常肤浅,肚里无半点墨水,脑中一片空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
于是,我开始买书、读书、藏书。想从书中寻找知识、智慧、乐趣,弥补一片空白的大脑。每天下班,便如饥似渴地读,默默无语的思。几年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相信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工作中难题少了,与人谈吐高雅得多了。这才领悟到一位哲人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箴言。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读书,可以怡养性情,健全人格;
读书,可以厚积底蕴,提升品味;
读书,可以忘却苍桑,世间纷纭。
我们读老子,可以知道家源头;
我们读孔子,可以晓传统礼仪;
我们读孟子,可以懂仁义道德;
我们读孙子,可以握致胜之道。

读书,实在是一种乐趣。
我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从中得到了幽默;
我读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得到激励;
我读雨果的《悲惨世界》,从中知道人世的艰辛;
我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从中得到启发。
在读书过程中,我神随步遥,好似跨入一种优美、新奇、广阔的境界,早已忘了寂寞、疲劳、孤独、清贫。
我读《史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遨游;
我读《吕氏春秋》,在孤寂的心灵中,体验古人的情怀;
我读《战国策》,仿佛看到那狼烟四起、群雄争霸天下的战争场面;
我读《老子》,仿佛看到了宇宙的本源,生命的智慧;
我读《庄子》,心灵早已随着庄子去北海逍遥游;
我读《论语》,仿佛早已有了儒家的风范,懂得了仁义礼智信。

另外,我还读李白、杜甫;读李清照、陆游;读洪应明、王阳明。每天都沉浸在那种豪放、恍惚、旷达、婉约、浪漫的氛围中。真可以达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的境界。
读书,当知道百善孝为先,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
读书,当会拨幸福之源泉,用一颗欢乐的心活在世间;
读书,当会体悟快乐之味,用一种虚心之境汲取养料;
读书,当知晓书中的真意,日子将会更为洒脱与逍遥。
有人说:读书有三大境界:
目不斜视,手不释卷,书迷;
沉醉书山,流连忘返,书痴;
夜以继日,书海贪欢,书狂。
而我认为:慢慢读,可将人生百味品尽;细细写,可绘人生的酸甜苦辣天天尝;时时看,可将幸福苦难抑郁快乐都览遍。
“无知,比贫穷更可怕”。我到现在,算是领悟了这一句话的真谛了。因此,在别人忙于下海经商,做生意,大把捞钱时,我却在四、五平米的斗室中苦读、冥思、写作。我之所以能写下数百万字的作品,并能使之见诸报刊,还是得益于十年寒窗的苦读。
读书之乐,乐不可数。有时真的达到像顾炎武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的,我永远会将一位圣人的名言作为自己读书求知的座右铭:
求知,从摇篮到坟墓。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