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竹说“澹”一一《竹》之赏析与释义探究
尚丽清

竹(原诗)
且行且珍惜
三峰石下泪高丘,①玉笛萧萧赋别愁。②
七客琴觞犹在耳,③居延无语尽书刘。④
①娥皇,女英二妃化竹故事。②清代诗人吴兆骞的《竹赋》,萧萧而森凄!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期间所作。③竹林七贤风雅。④居延代指居延汉简,记述汉武帝以后期的诸多文献。竹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载体。
巜竹》之赏析与释义探究
说起我们的老祖宗,真的有太多值得称道之处。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把梅、兰、竹、菊列为了“四君子”,并赋予梅傲、兰幽、竹澹、菊逸的美誉。梅傲、兰幽,皆与其生长环境密不可分,然“竹澹”,无论追本溯源以说文解字为依据去理解“澹”字,还是瞅着高高大大的竹子去解读“澹”字,总觉得有些自相矛盾在其间。
因了“觉得”的不大可靠,便触发了探究的兴趣。眼球第一盯紧“澹”字的解读。dan,1.本义:水波纡缓的样子。纡,弯曲。才查究至此,便窃笑:一个水波纡缓(一注水波摇摆)的样子,竟整出一个十六画的汉字,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从水部毫无疑义,而水波纡缓也罢,摇动也罢,怎还需首当其冲动用“刀”攻乎?然,继而的解剖获得大悟彻悟:在半包围中仍觉极不踏实的又加“八”去覆盖的竟是“言”!人言可畏、人言如刀下欲风生水起自知不可为,继而学会了放手,由纡缓延及恬静、安然,有了“澹”的第二个释义。便亦顿悟了整体笔画数为十六画的寓意:十六,拾路也。“澹”,其境界非同小可。
如此一路走来,对娥皇和女英的传说命运便平添了无限叹惋:时也,命也。虽出身皇家,贵为帝妃,却处于九条恶龙伤人的凶险时代。夫君舜铤而走险,数载音信杳无,二妃日夜惦念,跋山涉水寻夫,却寻得夫君的珍珠墓葬。二妃痛断肝肠,给竹的命运也平添了无限悲情,致使竹在好长一段时间,成了无法摆脱的苦痛的象征。“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帝痕”,此为唐代元稹的悲颂。“庭前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唐人王睿《竹》。杜牧《题竹筒簟》咏至巅峰:“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泪,何忍将身卧泪痕。”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借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为自己大放悲声,继而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竹之悲苦与白居不易之悲苦水溶交融。如此的悲情迤逦绵延至清代吴兆骞《竹赋》:“托根荒径,延赏无人”“仆感幽质之飘摇,怜贞姿之芜没”,竹哪里可求“澹”之境界也!好在中有文与可、苏轼力挽狂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将竹的地位转为“孤高不可恃”的傲岸品格。后有郑板桥大刀阔斧画竹、气壮山河歌竹,“丈夫得志会有时,人生意气何终极”,“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弃置名利,两袖清风,潇洒江湖,竹之“澹”终有其出头之日矣。继而,终身“一兰一竹一石”,成就其真正意义上的澹泊人生:“有节有香有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然,落魄一时尚可,清贫一世难持。超然物外的恬静与安然,莫不夹杂着阿Q的自我安慰。澹泊了功名,便意味着仕途的抑郁不得志;澹泊了金钱,便意味着生活的捉襟又见肘;澹泊了女色,便意味着心灵的倍感孤独。由此足见,澹泊,是大大的精神胜利法。实则精神胜利法绝非国产,国外亦早有滋生。《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那精神胜利法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产物,彼狐狸在瞬间便成为了智者。我们姑且不去追究精神胜利法是否由古希腊传入中华国土,但不能否认澹泊的苦乐参半,更不能否认澹泊属中国人之聪明之举。这让我由不得思及中学生面对“围绕逆境成才与顺境成才写一篇议论文”时的选择。顺境成才,分明是顺风顺水满目春风;逆境成才举步维艰一路荆棘。然总有学生讴歌赞美逆境成才好处多多的话,阅卷老师也只能是摇摇头轻轻地叹息:涉世未深。但该给的分值决不含糊。可惜那仅属于“应试作文”。人生路上实打实的逆境出人才的答案是:藏好满腔的心泪,绽放一路的灿烂,久而久之,竟也真正拥有了澹泊的快乐,那份自得恰是演员进入角色般的自恋;“澹”,竟也大模大样地恬静、安然起来,成为一种自我超越,成为一种自傲,成为一种洒脱,成为一种美谈,不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气直薄云天。娥皇与女英的伤痛,是否已淡出了“澹”者的身心,已无需追踪。
人生如戏。好在一直还有路可走,而且是道路愈走愈宽广,人生价值愈来愈美好。大约,此才是诗人《竹》之用心良苦之处。此解析可见“七客琴觞犹在耳,居延无语尽书刘”。
竹在历经多年的磨难的代言者之后,终于迎来了风雅人生的快乐,获得了文化载体的人生价值,志存高远,升华为千秋万代不可磨灭的奉献,印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箴言,传递着一种历经磨难仍能积极乐观对待生活的美好态度。竹的澹泊精神,恰似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鼓励人们要顺应自然之道,把握好自己人生的风向标。“澹”,在释义上虽仍不脱离“澹泊”的意思,对人一生的荣辱得失看得轻描淡写,但,当人生的种种机遇闪烁美丽火花时,应及时地理性出击,定会谱写出载入史册的华章。此为诗人之箴言。
诗人心下的澹泊人生,虽未脱竹“澹”之“水波纡缓”,但那纡缓中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人生的蓄势待发,有胜似红烛的实际行动。而且,“居延无语尽书刘”,传达着最终能成就大事者,方可为澹的思想。此境界,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一向固执的以为,无新意的文字,即使不是垃圾,也是一具僵尸。诗人的七绝《竹》,悲欢离合中的挣扎前行,沉郁顿挫间的开拓奋进,九曲回环,澎湃激越为一首雄壮的《命运交响曲》,是继古人咏竹之后赞“竹澹”的较高境界,其生命力尚不可轻下估言。愿其能随日月更多地灿烂光华。谨以为盼。

作者简介:
尚丽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 :在《老年世界》《草原新剧本》等刊物发表散文《我那可亲可爱的老友们》、剧本《晚节》《把酒》《宠物新家园》等。著有诗文集《偷一个太阳给自己》(远方出版社.1999年)、诗集《送一个月亮给知己》(远方出版社,2004年)、诗文集《踩着落叶走过》(远方出版社.,2018年)。《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入选《中学师生作品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格言二则入选《人生智慧宝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散文《与阳光相遇》入选《丰州情韵》散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2018年,童谣《老旧小区改造》《便民市场》《健身圈》入选大连儿童歌曲社区网络。《追寻激情燃烧的延安精神》入选《当代写作》优秀作品选。学术论文《中国的“诗体小说” 》刊于《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6)。诗歌《沉默的季节》《那年没有雁行》《一路歌声》等11首入选《中国诗歌十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组诗《送一个月亮给知己》《这是一个大爱的时代》等9首入选《中国诗萃》(群言出版社,2005年)。
获奖情况 :在“中国诗歌十年”(1993—2002)征文活动中《沉默的季节》《那年没有雁行》《一路歌声》获实力卷二等奖。
2012年,文学成就《尚丽清及其诗歌》《尚丽清的散文》入编《呼和浩特现当代文学史》。2019年,个人传略入编《内蒙古作家大辞典》;2019年短篇小说《生活变奏曲》入选呼和浩特市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征文集萃《岁月如歌》。2020年《敕勒川文化》发表《唯美,健朗,乌吉斯古冷诗风》《初为诗者的范本》等文学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