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西部散文选刊》编辑部
2021年第13期·总第929期


当我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厚重的、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的诗集《诗度华年》,有点迫不及待,想一口气读完。这部诗集作品取材诗人身边的物事,诗人始终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诗作诠释自己的初心,信仰与情怀,宣泄了超现实的情绪,表现出一种人格的清纯,意志的坚韧和思想的丰厚。
纵览诗坛, 在当代的写作中,很多人生活于现实的空间,而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则存在超现实或者游走于现实和超现实的交叉点上,主要体现在于《诗度华年》的温度与诗韵。在这个时代,有时超现实比现实更真实,更有穿透力,张力,这就是艺术的可贵之处,也是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的诗的独特价值所在。
一、生命乡土情感的温度
细细品读诗集中的每一首诗,如《疼痛》《母亲的一双手》《悼念岳母》《爱》《妈妈在乡下》等写给母亲诗篇什显现了母子深情,这份爱不仅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感激,更多的是对母亲坚韧、隐忍品质的崇敬。写母亲自然也是写故土,诗人对母亲的爱溶于对乡土深情的爱。如诗篇《老屋》以一种浪漫叙事抒情歌吟的方式唱出了一个本真而高远的诗意世界,诗里有浓厚的故土意识和家园情结,有挥之不去“乡愁”的冲动,随性而至,即事即景,但不滥觞于抒情,而在克制的叙写,把诗意引向某种超现实的境界,诗人也常常将故土成为牧养诗歌的营养地。这种基地辽阔壮美,成为一种格局与视野,从而催生独特,更能催生一种创作的自信感。如果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很难表现出关于乌托邦的虚幻想象。诗人带着轻轻的感伤和坚韧的希望,同时又充满生命的活力与质感这样赞道:老屋/你在我的生命里/不是过客/而是一首根植血脉的不老情歌。从前读最早《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中的故乡之咏。而九曲黄河的诗篇《高家堡》也写出了故乡所召唤、赐予一个离乡游子发出的百感交集的叹息。“剪断脐带/一步一步离开家乡/八百里西口路/八个日日夜夜/奶奶挑着全家/妈妈挑着我/高家堡/从此烙在了记忆深处/黄河几字湾落成了新的家园。”从心灵暖意的诗句呈现中,尽显出一个诗人的成熟。

二、深藏诗韵中精致的心魂
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是颇有实力、洞察力的诗人。作为一个“捕梦者”营造一个绝世、缤纷的‘幻想’世界。在某种意义说,梦境与幻想是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诗歌的深渊与动力。如《 风吹绿了梦想》中这样写道:“雨水的梦在泥土里/ 翅膀的梦在蓝天里 /江河的梦在大海里/ 我的梦/ 在一朵桃花里/ 在一首小诗里/ 在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里”“草尖把梦摇在春风里/ 明月把梦寄托在相思里/母亲把梦开在/两亩玉米地和一头小肥猪里……”这首诗诗人敏感动情于生命、自然、爱和生活淳朴之美,以沉吟低唱或欢歌赞叹,让人回想起诗歌来到人间的最初理由。又如《缪斯之恋》这首诗,诗人始终恪守这内心的诗歌信仰,保持着自己的艺术性和创造力,他的诗意象纯净、笔触细腻、思致深沉,即对美好事物,也对现实生存;既有神秘内倾的情感关注,也有直击本相的哲学觉解。《荒度》一诗中,这些外在的意象符号“夕阳”“流水”与主观的情感抒发,人生才能真正充实完美。九曲黄河始终保持对修辞的高度敏感,并用致密的意象与沉郁主题抵达诗歌的本源。读他的诗每次都会在语言修辞中内核给人思想的撞击和提升。又如诗篇《夜路》:“在夜晚走路/我会把每一颗星星/都想象成灯/把每一处灯火/都想像成美好”诗人从生活中掘发诗意,挥洒激情,透过生活表象进行精神探究,他说:“一群人走路/ 走着走着就走出了道路/ 一个人走路 /走着走着就成了坐标”这充满哲诗味道的诗句,是诗人咀人世嚼酸甜苦辣后,丰沛智慧的吐露。如诗《我是一个赶路人》“在季节之末/储存一抹绿色/在雪花来临之前/储存/一点热量/我是一个赶路人/我得备足水和干粮/我是一个怕冷的人/ 我得备足温暖和希望”情感饱满的诗句,把人引向思致的深处,为读者展现出诗人另外一种丰饶的灵魂。诗篇《九峰山追梦》这首诗是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2016年参观骆驼酒业集团后写得。诗中的画面、场景、和细节,在艺术的神奇笔端里,一场梦往往具有幻化的色彩,牵连诗人的情感和想象,酒圣李白“把胸中的鸟气、吐成万千诗行”大概在一首诗中更能照见诗人的内心处境,能引发某种心理情境,形诸笔墨,自然会带来某种新异的效果。
三、多样性独特的诗美
作为多重身份的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赋予他的诗歌以多样性。又因诗人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才会诗写起来就更加游刃有余。他创作了一些题图诗如《黑暗与光明》“诗情丰富画意,画景渲染诗境,两者相得益彰,获至一种精妙”的艺术效果;一些写怀乡、念友与游历的古体诗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诗人游走新旧体式诗之间,得心应手,给我们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唯美境界。另,《手机没电了》这首诗短短的三句话,去掉抒情,用简单,朴实、日常微观叙事和近乎“瘦削骨感”直击生活的事实与本真。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林语堂曾说,“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当今丰盛的物质,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偏偏选择了诗歌这样的心灵栖息地,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愿放弃对一种有精神风度的生活的向往。没有诗歌,这个世界就会少很多真实的性情、优雅的气度。当乏力、贫血的文学遍地,我尤为看重诗歌中那种有重量、有来源、在大地上扎根和生长的经验与感受。确实,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不仅要强化自己写作中的及物能力,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情感温度的人,惟有如此,诗歌才有可能再次感动读者。他的诗里,总是藏着他对事物的挚爱之心,这就是诗歌的情感,或者说,这就是诗歌的体温。

高彩梅,70年代生,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内蒙古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延安文学》《骏马》《草原》《文学自由谈》《散文百家》《文艺报》《朔风》》《中外文摘》等报刊。并入选《中国散文诗精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散文年度佳作》《中国西部散文年选》等30多个年度作品精选集。曾获得“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1979-2009)”、“首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大赛奖”、“《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一等奖等多个国内文学奖项。其中,2010年,散文评论《中国西部散文60年》发表后被全国80多家报刊选载、连载,被誉为2010年中国散文界五大事件之一;2012年,散文评论《中国西部散文60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散文《客居在城市的玉米》被杭州市七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2015年9月散文《蓝幽幽的马兰花》荣获中国散文创作奖。出版散文集《客居在城市的玉米》。投稿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编审: 塔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