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共产党像太阳”敬老院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群老人身穿统一的迷彩衣在冬日暖阳下唱红歌、晒太阳、唠嗑,不断传出阵阵欢乐的笑声。

1月12日,在郸城县宁平镇敬老院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院里散步,整齐的房屋坐落别致“宁平镇敬老院欢迎您”几个大字像迎客松一样悬挂在院中的主道上,路两旁桂花树郁郁葱葱,生产大队责任区,分布在宿舍房前,房墙上悬挂着红红的中国结格外醒目,金黄的玉米棒、小麦穗透着农家丰收的喜悦;石磨、石碾、马车、风箱、纺花车、大花轿……等各种各样的原始旧农具和生活用品展示老一辈人的智慧。休闲区里老人们在阳光下打羽毛球、娱乐室四人围坐搓马将、康复训练室里锻炼,是老人们一天的日常。众人围观,其乐融融,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里很幸福,他们把我当亲人照顾,派专人专车接送我来敬老院试吃试住,安排两人住一间,相互之间还有照顾, 这里试住3天就不愿意回去啦。”72岁李克兰阿姨高兴地说。像阿姨一样把这儿当成家的老人敬老院还有80多位。记者在宿舍内看到老人物品摆放整齐,床上干净整洁;房间配有电视机、桌子、床、床头柜、衣柜、卫生间、空调、热水器、淋浴、烟雾自动报警系统,床上用品一应俱全,房间温暖舒适。

花丛簇拥中的餐厅敞亮卫生,厨房里窗明几净,消毒柜上贴着照片和名字,电子屏里显示着每星期的菜谱。“一天三顿按时吃饭还不重复,昨天中午红烧肉,今天中午肉丝面,晚上吃个鸡蛋炒个白菜,一天一个样儿,吃着很得劲,感谢党和政府。”68岁的赵天伦幸福地合不拢嘴。
“女同志向男同志靠近一点……女同志不好意思坐过来像年轻人一样有点羞涩。”王玉芝阿姨视力残疾,王玉华老人成了“他的双眼”,另一对他们哼着小调,唱着红歌。两对老人默默地照顾着彼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每个人都安逸地享受着敬老院的幸福生活。

“敬老院建于1986年,占地 10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拥有床位有86张,入住率达到98%。敬老院内设餐厅、浴室、卫生室、娱乐室(棋牌室)康复室和无障碍房间等配套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供居住老人日常休闲娱乐。始终秉承‘亲情养老、科学养老、文化养老、环境养老、健康养老、尊严养老’的理念,创新推出了体验式入住,花园式打造,社员式生活‘三式’管理法。” 敬老院负责人赵云英信心满满地说,宁平镇敬老院将在县民政局、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和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创造温馨、和谐、美满的幸福之家”为目标,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助力宁平镇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鳏寡孤独者病有所医,住有所宿,吃穿不愁。

“院内设有生活区、休闲区、种植区、养殖区,敬老院还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安装了应急照明灯 。”宁平镇党委书记徐汝敏介绍,老人们都来自农村,个个勤快、朴实且农耕经验丰富是种地的里家能手,敬老院里设置了六个生产区成立了六个生产大队,设有“记分员”、“植树员”、“护花员”、“果疏技术员”“养殖技术员”等,坚持社员式生活,科学化管理。老人们在菜地里种大白菜、葱、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留住了记忆。
此外,郸城县公益事业团体旗袍队、竹园村腰鼓队、宁平村广场舞队等多次到敬老院慰问演出,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