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段四川情结
文/太阳花
那是1978年春节前,我坐火车去宜宾。
我到成都换去宜宾的车。对面座位是一个老年人和他几岁的孙女儿。
小女孩有双大大的眼睛,脸上显出营养不良的菜色,她怯怯地看着我,紧紧地偎依着爷爷。
那年代物资匮乏,食品紧缺,有钱都买不到足够的食品。我从包里拿出从河北老家带的水果点心,准备分给小女孩。
她倔强而又怯怯的大眼睛盯着我手里的东西,有好奇,渴望,同时又有抗拒的意思,可能这些东西都是她从小也没吃到过的。这让她的眼光显得躲闪。
我说:"小姑娘,吃点吧,"小姑娘仰起头,看着爷爷。
她爷爷说:"麻烦你了,我们带吃的了!"
然后拉出座子下的一只编织袋,这是一只写着碳酸氢氨的被洗干净使用的肥料袋子,老人从里面取出了一包火纸包裹的食品和一个空瓷碗,纸包里有一个熟鸡蛋和两个干硬发黑的荞面馍馍。
为了拒绝我,他把鸡蛋给了孙女,自己拿起一个荞面馍咬了一小口,荞面馍馍很干燥,一咬就直掉渣,咽下时他噎得吭吭地咳起来,咳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我忙把自己盅子里刚打的开水倒了一些在他的空碗里递过去,老人接过去,并喝了一口,女孩着急地为爷爷锤着背,眼睛里的惊恐让她象一只失了魂的小鹿。
老人慢慢顺上气了,眼里对我露出了感激的神情。
这时我把吃的再次分给小姑娘,她爷爷再没拒绝,而是对小女孩说:"快谢谢婶婶!"
看着小女孩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分给她的东西,我很高兴。
老人很感激我,开始和我攀谈起来。
我告诉他,我去宜宾爱人单位过年,我爱人在宜宾县中队服役,我去的那几天他在宜宾市公安局协助工作。
他知道我是军人家属,对我夸赞不已,说我好福气,并说我的长相晚年有大福报,夸得我挺不好意思的。但可以看出来他对我更有信任感了。
车很慢,整整坐了一天,晚7点才到宜宾站,车站灯也不太亮,我下车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也不知从哪儿打电话,出发时长途也没打通,急的想哭,那老伯一直跟着我,看到我为难的样子,对接他的小男孩(有15岁左右)说:先送这大姐去吧,那小朋友提起我的行李就走,
我没推辞,就跟小朋友走。
小男孩很有劲,提着行李箱走路比我还快。他一直在我前面领着我走。
他的肩膀瘦削,身体很单薄,但走路步子沉稳。
我以为很快就到,结果走了估计有半小时还没到,而这个半大男孩却一点没有疲态,仍然在前面不紧不慢大步走着,默默无语地走着。
我几次说:小兄弟,我提会儿,你歇歇吧。
可男孩都说:没得事,没得事。
终于到了市公安局。我放下行李,打算让小朋友坐下歇歇,小朋友放下行李箱扭头就跑,我喊他问他的名字他早已跑远……
而我眼里一直留下了那小男孩瘦削的肩膀,单薄的背影,沉稳的步伐……
多年来我就想找他,或者是我想写一篇文章,但不知如何投稿,所以延迟了这么长时间了。
2018年,我和老伴去宜宾,战友聚会,我就想打听,公安局很熟悉,但是一点儿线索都没有,怎么打听呢?所以我一直耿耿于怀。估计那小朋友现在也有50多岁了。
一段被窑藏的简单经历本没有什么,但通过经历的打磨,我的心间总会浮现那祖孙三人的影子,总渴望时空能启开一瓶久酿的老酒,醉了感恩,唱了情怀!
其实人和人之间,不管处在何种阶层,不管处在何种地域,他们本来就就没有任何的隔核和壁垒的。因为人心是相通的,是互相作用的。
用时代的话说叫合谐,用信仰的话说叫博爱,用网络的话说叫正能量!
快过年了,谨以此文,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黄俊荣, 退休教师。从小爱写作,以前在美篇上写着玩儿。从2019年春开始向岭南等微刊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