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大寒就是年,名人与一碗腊八粥
文|月上西楼(原创作者:马连成)
图|月上西楼
盼年的心情,总算在阴冷的寒风中来到2021年1月20日,可巧今日大寒又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

老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乞丐)”。据说每逢腊月初八以前,寺院里由僧人们手持钵盂沿街化缘,把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严冬腊月里的穷人们。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腊八粥又称作“佛粥”。
当然祈求佛祖保佑是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施粥救助饥寒中的穷人。
对于如今的人们,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也许只能称赞其中食材的丰富和讲究吧。且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体会其中“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的传统美德!
老济南故事多《喝茶,拉呱,吃嘛?》今天是农历大寒日又是腊八节,民间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过了腊八就是年”,哈哈,今天就给您说说《揭秘: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私房话,且在沈从文的“腊八粥”里》
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第十九回,写贾宝玉逗林黛玉玩,编说香玉故事:扬州有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里面有一群耗子精煮腊八粥,一个耗子去偷米,一个耗子去偷豆,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变化了去偷香芋,结果一变变出一个林小姐,引得黛玉从床上爬起来捶打宝玉。
这是黛玉难得一次和宝玉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情意绵绵打情骂俏的场面描述。黛玉对宝玉的刻骨铭心的爱,用宝玉的话说:只因你的不放心才让这病越来越重。
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说着便拧,宝玉连连央告,说:“好妹妹,饶我罢,再不敢了!我因为闻你香,忽然想起这个故典来。”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是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老济南故事多《喝茶,拉呱,吃嘛?》精彩继续,,,
每逢腊八节当天,济南的各大公园都有熬制香甜可口的腊八粥的传统,且分成小碗送与游客们品尝,又称“泉水腊八粥”。大家在寒冬腊月来到济南游览观胜时,若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粘稠香甜的腊八粥,真是开眼界,又饱口福了,其中蕴含着情谊浓浓!用句老济南话讲:“唉~老师们,这碗腊八粥喝的真不孬,味道可杠赛来!”
那年冬天,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家里,手捧夫人端来的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时,笑呵呵说:“粥里有各种豆,很像“农业展览会,,,”
后来,老舍在《北京的春节》文中写道:“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曾经在《当代》上读过:王蒙老师的《我爱喝稀粥》。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
“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黄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粮米赤豆芸豆绿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杜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融汇于一锅之中,敖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记得小时候,母亲对家里烧菜煮粥的事自然不在话下。然而现在端着一碗腊八粥,却找不回那种久远的香甜了。
可能在那种香甜里面收藏着一份纯真的童年记忆吧。
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每天都在辛勤忙碌着。那时的生活是简单而有味道的!每年过了元旦,母亲都要重新为我们棉衣棉裤中加些御寒的新棉花。有时慵懒的阳光照在厨房窗台的瓶瓶罐罐上,它们散射着五彩斑斓的光芒,花花绿绿的十分好看!而整齐堆放在屋中大方桌下面的那些冬储大白菜,虽然都皱了皮,缩了水,不过远远的能闻到淡淡菜香。

腊八终于到了。当天可能工作忙吧,母亲便忘记了为我们煮腊八粥喝。
那时,可能是嘴馋吧,午饭时,我便领着幼小的妹妹应同学之邀去他家喝腊八粥。
下午回来时,没想到却被母亲骂了一顿后,便伤心的独自睡下了。傍晚时,我在睡梦中闻到丝丝香气扑鼻而来,醒来忽然发现桌子上摆放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那是母亲亲手熬制的,她正一边给妹妹擦着小嘴,一边用小勺吹着喂给她喝。
我忙下床,说:“妈,我错了,不应该带妹妹去。”
“快喝吧,里面给你多加了几勺糖,这些天妈太忙,给忘了。”
随后,我乐呵呵望着她们和那碗香味扑鼻的腊八粥,心里充满了快乐的滋味!
这种滋味就像后来读梁实秋的《粥》时:“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爷爷(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 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
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
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而对于冰心的散文《腊八粥》里面又是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喝茶,拉呱,吃嘛?》精彩继续,,,
一碗腊八粥,大人小孩都爱喝,里面暖暖甜甜的蕴含着温情、爱情、亲情,,,且有人间真情!
再瞧,沈从文在《腊八粥》一文中有描写童年的他喝腊八粥时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文章中,把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腊八节,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都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

回想那年腊八,接过趵突泉公园工作人员端来的那碗热气飘香的腊八粥,送到轮椅上母亲苍老的手中。
“妈,您尝尝还是那个味道吗?”
母亲微笑着点点头:“嗯嗯,暖心,甜滋滋~杠赛来!”
老济南故事多《喝茶,拉呱,吃嘛?》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