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辉祥|“腊八”话粥
浣涙暀闊充箰-浜戞按绂呭績-鍙ょ惔鏇?.mp3
散文>>>>> “腊八”话粥 /作者 倪辉祥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为“腊八节”。自古以来,民间流行着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记载,这一习俗始于宋朝。每年时至腊八,不论是宫内、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烹煮“腊八粥”。先是敬神祭祖,之后馈赠亲友,再后才是全家食之。这一意喻着“庆贺丰收、祛病养生、年年有余”的蕴味在其中的习俗,备受推崇。到了清代,更为盛行,几乎成了全国各地一个不可或缺的时令节气。

倪辉祥|“腊八”话粥
腊八粥,也被叫作“七宝五味粥”。顾名思义,粥中伴搀着多样滋补的食料宝贝,故而粥味口感也呈多样。其实现在的“八宝粥”的做法,是同“腊八粥”的煮法一脉相传的。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可谓是多不胜数,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境况。煮粥的主料,一般以白米为主,也有地方是以小米、玉米或是高粱米为主料的;搀进的辅料则是花样繁多,一锅粥中别出心裁地放入多种东西同煮,诸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花生、玫瑰、桂花及各种豆类等,反正是各地有着不同的嗜好标准,所谓的“萝卜青菜各有所好”是也。之所以各地煮出的腊八粥,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气、可口的风味,喝之回味无穷,自然叫人情有独钟欲罢不能。
我小时候,村里人几乎家家都有着腊八节烹煮腊八粥的习惯。一到初七夜,家里的大人们就要开始忙碌个不停:淘米、泡果、剥壳、扒皮、去核,然后混杂在一起倒进灶头上的大铁锅里盈满水,待到半夜时分生火煮。大火烧至沸锅后改用小火炖,闷到初八早晨方算大功告成。
浓郁的香味弥漫满屋,简直令人流得下馋水,巴不得马上美滋滋地喝上一碗。然而,奶奶妈妈她们盛出的第一碗,总是要点上香虔诚地敬神祭祖,而后才会盛给我们孩子吃。早已被香甜味诱得口水直流的小孩,当然是要狼吞虎咽了,喝光了一碗还争着要添。村邻们也有着去平时走惯的人家互相讨要腊八粥吃的习惯,随后会品评着谁家的腊八粥做得可口,这当然是这家主妇的荣耀。名声在外了,等到来年,受到盛赞的人家,免不了要多煮一些腊八粥,以备更多的人来讨要品尝。许多村人即使动迁搬进了小区之后,仍然延续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其实,我们中国人除了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之外,平日里也多有喜欢喝粥的嗜好。粥也称作为“糜”,具有糜烂、柔滑、爽口的特点,素知喝粥的好处多多:既有着易于消化、增加食欲、调节肠胃的好处,又有着防止便秘、感冒、喉咙干涩等作用。尤其是一锅粥上浮结的一层细腻、粘稠形如膏油的“米油”,常令农家人舀出灌在奶瓶里喂养婴孩、或是给病弱者喝,足见其营养的丰富。既然喝粥有着养生、养颜、调理疾病的神奇功效,那么讲究食补食疗的国人对喝粥当然是要趋之若鹜了。平时去亲戚朋友家串门作客,时常会尝到好客的主人端出的美味粥食。而每家的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诱人风味。

倪辉祥|“腊八”话粥
可是,这种令人难忘的舌尖上的享受,到了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就戛然而止了。那时粮食紧张,食材奇缺,许多人吃不饱肚子,尤其是多子女的人家,为了填饱肚子,常常在少得可怜的米中搀夹进大量的菜皮,或是南瓜、山芋等辅料,煮成一锅锅的“大杂烩粥”赖以充饥。经常吃这种放了点盐没有一点油花的东西,那种味同嚼蜡的难受,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而现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极其丰富,荤腥油腻的东西一吃多,就会想方设法着变换口味饱享口福了,名目繁多的粥食便是许多人的首选。许多人家经常要在米中放入各种各自喜欢的食料煮了粥喝。如我家,隔上二三天总会煮上一锅粥喝,不是皮蛋瘦肉粥、美味鲜虾粥,就是花生百合大米粥、赤豆山药莲子粥,花样多多,咸甜任调,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即可。经常喝上一碗风味不同的花色粥食,难道不是一种健康的享受吗?
许多人在认识到粥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养生作用之后,对粥食当然是越发喜爱有加了。辅以不同的食料煮出来的粥,自然有着不同的养生功效。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于粥的描述还是屡见不鲜的。像 《红楼梦》中就有诸多以粥养生的介绍。比如薛宝钗的粥就是:“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若是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

倪辉祥|“腊八”话粥
如今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人往高处走,当然就讲究养生之道了。既然喝粥好处多,煮起来又方便,那何乐而不为呢?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繁多的养生粥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了。不少颇具眼光的人瞅准了粥中有着取之不尽的 “软黄金”,自然就要取之有道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如今形形色色的粥店如同农家菜馆一样,悄然中越开越多了,店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倪辉祥|“腊八”话粥
>>>>>>>>>>>>>(END)
撰稿:倪辉祥
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倪辉祥简介:

倪辉祥照片
倪辉祥:上海浦东人,曾用笔名施也、景唐文等,是原川沙县的第一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浦东的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为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在《上海文学》七月号上发表了处女作《大治河畔》,1981年5月在《上海文学》“上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发表了短篇小说《芝麻绿豆官》,已在文学园地耕耘了整整40余载。期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散文随笔作品,又在担任《人民警察》杂志社“特邀记者的数年中发表了中篇小说《“凶手”恋》与纪实作品《离婚专业户》等10余万字。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达500万字之多。著有《花开岐路》、《盗宝的情人》和《七彩情缘》三本中短篇小说集;《菜花雨》、《漂浮者的梦》、《苦涩的喜悦》、《知秋的红叶》、《坎坎坷坷》、《心动时刻》、《感悟是金》、《心韵》和《悠悠浦东情》九本散文集;长篇小说《钱途》、《金浦三部曲》(《恋情密码》、《苦恋无果》和《桑梓恋歌》)与《隐私》,《爱情分值》,《灿途》等7部,共计20余本书籍。他创作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种书刊媒体选载。

倪辉的部分书作照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倪辉祥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灿途》,已被上海市列为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

《灿途》倪辉祥 著(书作照片)
2021-01-2005:26:2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