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编辑:王伟
主编: 王成、孙小玲、晨起、萧晴晴、唐莉(香港)、诗人河西、王梅、萧涵、覃子若、陈炯力、周海云、狩猎者、云水禅心、郭裴文、关牧心(法)、刘海兰
孔孟文豪网http://kongmengwenhao118.com/?_siteUrl=
—现代诗—
★致幻剂
文/陈忻宇
我的城市在夜晚哭泣
万物背信弃义
劈头盖脸的惊慌
冥顽不顾的逃避
人群在自我的意识里
永远上不了岸
万家灯火的幻觉
像蚕食着致幻剂
倒不如在雪地里走走
如影随形
★民族的脊梁
文/梁晓峰
鲁迅,一个不朽的名字
扛起一个大旗
你怒目而视奋勇向前
鲁迅,你嫉恶如仇奋不顾身
民族大义集于一身
民族的血泪牢记在心
我们仰视你
你伟大的身影
万世永存
★民族脊梁
文/何刚毅
你是民族的脊梁
你的心是为人民而生
你的血为人民而流淌
你是人民的骄傲与柱石
你是民族的脊梁
不求名利埋头苦干
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
推动历史前进
你是民族的脊梁
不怕流血牺牲
坚持抗战英勇战斗
祖国的需要就是你的方向
你是民族的脊梁
你代表人民利益
不顾个人安危与生命
为人民的利益是奋斗的目标
★鲁迅古居诗友会
朝花夕拾
文/韩登俊
朝花夕拾心中有,
可亲的人儿在相聚之后。
敬你一杯老黄酒,
一切尽在这酒里头。
不要问我为什么来,
诗和朋友在远方。
相聚在水一方!
★会稽双峰秀
文 / 赵 志
绍兴城东南的会稽山,
因大禹治水在此会诸候。
计功行赏而得名,
成了中国历代帝王、
加封祭祀的著名缜山之首。
啊、浙江绍兴,
我们全国文友们今天来啦,
来到你面前向您问候。
登上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
往日的帝王身影太遥远了,
我只看到近代的两个伟人、
在这会稽山上行走。
浦阳江上的古舟,
好像搁浅了好久,
曹娥江边的松与杉、
连毛竹茶树也很清秀。
此处的风水吹起短促的号子,
拉动了一个民族的崛起成就。
鲁迅的弃医从文,
从《呐喊》到《彷徨》、
拉起了阶级和道义的大旗;
周恩来的南昌建军,
从井冈瑞金延安到北京城,
成了我党最杰出的风流。
鲁迅对周海婴留有:
倘无才能,万不可去、
做空头文学或美术家,
要寻点小事情不懈奋斗。
周总理一生两袖清风,
鞠躬尽瘁奋斗不休;
他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死后连骨灰也一点不留。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
他们己化成了两座山峰矗秀。
走进了会稽山,
就是走进了一种思想,
二位伟人正打着旗语向我们问候。
★我来到周恩来故居
文/ 赵 志
今天,
我来绍兴参加会议,
特来谒拜周恩来故居。
站在故居的院中,
使我先想起了晚年的总理。
您略瘦的身上,
总穿着那一身灰西服,
两只袖口磨出了棉絮。
您知道中国人还有的穿不暖,
您犀利专注的目光,
总在灯光下伏案批阅文件,
两只袖套就是您办公的工具。
夜以继日劳碎身心,
您知道还有人吃不饱,
您淮安的普通话儿,
总说到受灾人的心坎里。
谁也想不到总理能亲自到灾区,
人民总理眼含着泪水,
我虽那时没有亲睹您啊,
但您为民尽醉的身影,
已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又记得您青年时身怀抱负,
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记得您为了挽救中国的革命,
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
记得您第一个在遵义城,
会议上拥护毛泽东主席;
记得您在民族危机时,
巧解西安事变出奇迹。
记得您中年时、
已是新中国第一任,
人民的总理;
记得您在制定第一个,
五年国民计划经济。
记得您独特魅力外交,
结交五湖四海朋友;
记得您向世界宣布: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有威力。
记得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工作繁忙日理万机;
记得您带着病躯发出:
要实现中国现代化,
中华要在世界上雄起。
看着故居里的一切陈设,
好像周总理一刻也没离开,
他好象在此故居里休息。
您是党的楷模,
您的精神将感天动地。
还有你佩戴的那枚胸章:
为人民服务,
五个大字表明了您的赤心诚意。
您是人民的好总理,
我此时正在思念着您。
★一代师魂
文/ 赵 志
岁月如流
山河换然一新
多少年前我有的一个梦
辛丑初岁终于梦想成真
新台门处的这一所故居里
我看到了您的雕像
连同我多年对您的向往
定格在了一起
这就是一个响亮的名字:鲁迅
当我以敬佩的步履走近您
这故居里处处是最美的风景
当我以学习的心态细看您
您的童年少年成了最亮的星辰
当我以崇拜的心情了解您
您的中年写出了多少犀利文章
当我以高山仰止心境端详您
您那身影佝偻如弓的苍老
如一弯思想的弦月
为后人洒下一路温馨的叮咛
我此时突然产生奇想
如果您现在还活着
一定会在这故居里会见我们
您会把新的《呐喊》、《彷徨》推出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等、
也会有新的说明
您一定还要叮嘱我们
高官、勿忘甘为孺子牛
位卑、不做奴颜媚骨之人
您一定会洒墨讴歌“新的生活”
更会弹毫针砭时弊世痼
还欢愉喜笑着
或正经历着新的不安与怒愤
而如今的您
已走向永远的静谧
只留下文章千古
只留下举世无双的风骨
恰似一条老蚕成蛹
我在您斑驳的书案前沉思
今生有愿追桃李
我以吾血荐轩辕
却透过故居窗外扶疏的竹林
看到了一双不眠的眼睛
★2020级鲁迅现代文学高研班
绍兴采风
文/韩登俊
绍兴
越人的故居,因勾践而闻名。
会稽山下的大禹陵,汉帝封立。
治水禹君的安息处,“立国之祖”祥云地。
“封泰山,禅会稽。”
会盟春秋各诸侯,华夏至此有国度。
绍兴,市如“香榧”,人似“兰花”。
不翘不裂,不骄不躁。
九千年的小黄山文化积淀,两千伍百年的建城史。
秦立“李斯碑”,汉封“会稽郡”。
隋唐复更名,宋来称绍兴。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
古有勾践复国,今存秋瑾英烈。
陆游抚东吴,西施誉美人。
鲁迅新文风,一改千年迂腐尘。
最亲敬爱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
史典树人众,都是“慧兰”人。
记得朱自清,也知蔡元培。
说说马寅初,想起贺知章。
兰心之地,英才荟萃。
惠我华夏,青史百年。
注:香榧、兰花为绍兴市树市花。
★诗和远方
文/梁琼
我从远方来
为了我心中的诗
不畏风雨
不畏风言风语
迎着阳光
踏在鲁迅故里的土地上
一步一个脚印
追寻着儿时的梦想
阳光洒下来
洒下梦想的光芒
种下追寻的希望
学海无涯
让我会一直走在
鲁迅故里这条青石板路上
迎着希望的光芒
追寻前进的方向
追寻我的诗和远方
★寻根求源
席慧
万事有根,万物皆源,今天,踏上故里圣地,探寻民族之魂鲁迅先生的成就根源。
先生可谓时代标杆,精神不灭。心怀感恩,探求秘密。周氏家族之殷厚之衰落,皆是成就他之资粮,缺一不可矣。在纷繁多变的年月,是他不变的意志逼其走上求变之路,是他博爱之心大爱之愿,甘愿成为孺子之牛,为了中国舍了自己,为了文学不舍昼夜,终于奉献众生,终生奉献。
其实,他并没有去,他活在几代人的心中,相续不断;他亦一直在,在我们的身边,他的文字他之笑貌皆影响着人们的魂魄精神。
今天,和先生心与心交流,心与心相印。
古体诗
★绍兴遐想
文/袁茂荣
绍兴开启文豪路,导引英才律泽遊。
樟树阴中穿客影,残荷丛里起银鸥。
千层石板通山顶,万载禹神施禄酬。
鲁迅精髄辉古越,精雕巨匠竞风流。
★周祖霞词2首
一
天净沙 绍兴
乌篷船坞麻鸭
雨雾油伞酒家
青阶粉墙塾娃
鲁迅笔下
水乡诗文卷画
二
忆秦娥 会稽山
雾尽散
临山东誓慰苍天
慰苍天
古槐竞茂
亭宇赋闲
世来先贤多礼赞
华夏文明万古传
万古传
百舸争流
我辈扬帆
★七律•瞻仰鲁迅故居有感
文/主卫平
弃医挥笔泄民忧,妙手丹心写九州。
三味书房勤苦读,百花园内竞风流。
冷眸怒斥横眉对,热血讴歌壮志酬。
呐喊声飘千万里,振兴中华唱环球。
★文友聚绍兴评奖
李富强
匆匆三日拜江南,
文友采风御酷寒。
大雅绍兴熏染过,
笔锋再砺六十年。
★感谢组委会
文/杨宏武
鲁迅故里精神耀
民族脊梁千古扬
一生天姿油然敬
横眉冷对沧桑明
绍兴大禹会稽山
山川无恙千万载
江南景色旖旎美
华夏儿女永记怀
★游禹王山鲁迅古居有感
文/韩登俊
禹王治水海河晏,鲁迅班文树新风。
自此华夏呈繁荣,古国文明享百姓。
★大禹陵感悟
文/梁晓峰
九州山河无限美
三思大禹曾治水
八年治水必躬亲
三过家门头不回
华夏子民念恩泽
万代相传禹疏水
千秋万代思大禹
神州功德万世垂
★鲁迅故居感怀
文/时亚文
青砖黛瓦古香家,三百腊梅仍绽花。
故里绍兴皆宝地,为何周府孕奇葩?
★歌友重逢
文/时亚文
久别歌友两茫茫,握手绍兴喜若狂。
回首岛城邀月唱,趣情永驻地天长。
★绍兴领奖归来
李富强
征战天涯似凯旋,
虚实不定睡不安。
愿作废品投炉火,
狠狠炼修二百年。
★半生愁
文/张禄冬
春风又戏池水兮,樱花昨夜怒放。
相思如墨透纸兮,幽兰遗吾芬芳。
长路渐碾风华兮,江水欲送客船。
吾欲书信求缘兮,迢迢不知所向。
★上稽山顶膜拜大禹
文/黄善邦
衣袂飞扬凌稽仙,
大禹治水功盖巅。
崇拜虔诚由心起,
云梯九百步轻莲。
绍兴之旅有感:
★“鲁迅故里”唠家风
文/黄善邦
一
竹编篦篓谷粮筹,
民食为天血汗流。
早春披露雨伴泥,
伏夏日照汗湿透;
秋收冬藏梭子飞,
一线一粮贵如油。
节约美德代相传,
立志先从俭开头。
二
两桶一担缸居中,
生命之水寓意浓。
生活炊烟炉灶起,
文明历史火播种;
大道有形知无边,
三味人生唤大众。
喝水不忘挖井人,
知恩图报蔚成风。
三
桌方凳长圆储罐,
朴素民风大如山。
尊老上座少左右,
细听教诲姿正端;
汇报一日习经过,
贪玩责罚不难堪。
少儿强则国家强,
优良传承试谁撼!
★题鲁迅祖居
文/ 赵 志
鲁迅祖居老台门,
坐北朝南东昌临。
祖父荣耀周福清,
同治年间点翰林。①
注①:指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谒鲁迅故居
文/ 赵 志
新台门处今繁华,
故居两进好人家。
卧室观像问慈母,
她老可知儿才华?①
注①:与文友们一道参观鲁迅慈母卧室,我站在像前沉思:老母当年培养出好儿子,却不知日后鲁迅曾为五四文化旗手。
★游三味书屋
文 / 赵 志
鲁迅塾师寿镜吾,
寿家台门建书屋。
三味书屋本三余,①
文魁牌匾显书户。
注①:“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涯,受益匪浅,在此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的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游长庆寺
文/ 赵 志
迅与灶司同日生,①
菩萨保佑来报名。
一岁出家当和尚,
龙师取名叫长庚。②
注①:鲁迅出生那年是闰年,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三,正好与传说中的灶司菩萨同生日。
②:长庆寺的主持和尚龙祖,鲁迅叫他“龙师父”;龙师父给鲁迅取法名叫“长根”。鲁迅压《我的第一个师父》中称作“长庚”。
★与文友到沈园
文/ 赵 志
(一)
游罢鲁居到沈园,
寻找陆游与唐琬。
宋时演译钗头凤,
纯真爱惰千古传。
(二)
此家园里梅几枝,
应是当年放翁植。
美人唐琬天上看,
不堪幽梦亦末迟。
★唐宋酒家晚宴记
文 / 赵 志
全国文友到绍兴,
最忆城市喜相逢。
书宗唐宋存古韻,
诗归多法开新风。
★赞中华作家联盟绍兴行
文/鼎言
庚子岁末辛丑前,
绍兴故里鲁迅瞻。
文坛豪客纷纷至,
群内联盟汩汩篇。
中华作家联盟缘,
网络现场齐联欢,
不曾身临如其境,
感受诗雨意缠绵。
周公树人誉文坛,
刚正不阿分正偏。
大禹治水利中华,
文明传承五千年。
授誉领奖堪经典,
采风观景意非凡。
交谊叙心四海聚,
研学抒情三江暖!
文豪墨客侠客胆,
诗趣词意醉翁酣,
书尽淋漓畅胸怀,
唱足琴瑟曲连环!
★鲁迅故里采风有感
文/崔跃珠
神州华夏美中华
江南风光数绍兴
历史悠久文化城
帝王将相人辈出
古香古色千古韵
青砖碧瓦翘檐阁
湖光山色风土情
诗情画意梦水乡
风光秀丽圣文兴
忙里偷闲赏景观
绍兴诗会文人聚
五湖四海墨香情
诗词歌赋叙美篇
盛世峰会金杯赞
★绍兴赞
文/崔跃珠
绍兴之城美名扬
民族文化吐芬芳
帝王将相传千古
灿烂历史绽辉煌
★美绍兴
文/崔跃珠
江南风光无限好
梦里水乡诗画浓
小桥流水青街巷
风光秀丽乡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