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郑州和洛阳的国家定位
郑州确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愿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开放门户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化创新型城市,引领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整体崛起的中原核心引擎。
洛阳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综合生产服务型交通物流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中国文化中心城市,和郑州错位发展,联动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建设现代化的洛阳都市圈。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交通互联、基础设施共建,协调互补、错位发展,联动辐射成为新格局下的必然要求。
郑州至洛阳的路线为沿黄快速路至巩义段、严重超负荷的连霍高速和310国道三条路线。郑州、洛阳、开封三地GDP相比,郑州东西部路网差距更为悬殊,完善郑州至洛阳之间快速路网尤为迫切,为此建议:
建议一:断头路尽快打通
1、立即取消省道237温县黄河桥的收费,还路于民;
2、尽快修建焦唐高速黄河大桥,方便民众通行,保证物流畅通。
建议二:高标准规划修建
1、郑州科学大道西延过巩义北环、偃师北环、洛阳北环至宁洛高速;
2、郑州陇海路西延从荥阳槐树洼村过巩义、偃师连接洛偃快速通道;
3、修建环巩义旅游公路,按“西美战略”发展嵩山冰雪项目,为申办全球性的自行车公路大赛创造条件,提升国际影响力。
科学大道西延、陇海路西延,和连霍高速及郑洛第二高速公路功能互补,是都市区贯穿东西的快速通道;是城市间重要的生态复合廊道;是城市功能组团和核心板块之间快速集散通道;是郑汴洛文旅带、沿黄科创带的重要通道。
二、郑州西美、洛阳东融战略、黄河战略
五月份,省里出台郑汴洛沿黄旅游线发展规划,明确打造“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九月底,在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决定向郑州、洛阳下放了部分省级管理权限,这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中国文化中心城市,提升河南省中心城市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织郑州、洛阳包括快速路网、生态廊道网、产业链条网,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积级构建外畅内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的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城市国际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升,大都市圈建设趋势明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城独大”的弊端,打造洛阳都市圈,形成河南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并全力打造郑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坚守中国经济的黄河战线,服务国家建设格局重大战略,打通郑州、巩义、偃师、洛阳产业走廊,做大装备制造业集群,探索将生态和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最终通过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构建超级大都市区。
四、让“交通强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发挥更大作用坚持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郑州作为中原地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和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绘就,未来要与洛阳共同承担中部崛起重任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使命,打造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核心城市格局,实现郑州、洛阳之间快速路系统成网,支撑都市圈快速发展,满足核心城区密切交通联系需求和重要基础工程。洛阳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群星璀璨,佳作流芳,是底蕴深厚的沃土,今天依然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城市之一,历史辉煌给洛阳人民强烈的自豪感,重振洛阳老工业基地的雄风,重塑盛唐神都气质,不仅是700万河洛儿女的共同梦想,也是全省人民的热烈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