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河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108.19万亩,比上年增加6.38万亩;粮食平均亩产423.75公斤,比上年增加7.9公斤。从数据来看,我省夏粮播种面积下降,生产保持持平略增态势,总产量为750.75亿斤,比上年增产1.67亿斤;秋粮播种面积增加,结束了自2016年以来河南秋粮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的趋势。秋粮实现较大幅度增产,总产量614.41亿斤,比上年增加24.41亿斤。从粮食作物各品种生产情况看,小麦、玉米、水稻三大高产作物均实现增产。其中小麦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0.6%的情况下,平均亩产和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3%;玉米、水稻生产均实现播种面积、平均亩产和总产量的“三增”。从以上数据可得,我省今年的粮食产量又一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于粮食的高产,我省的药材、果蔬、林卉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如四大怀药、黄芪、丹参、木耳、香菇、苹果、大杏、南瓜等农作物的产量也不容小觑,特别是药材的种植,我省还有药材大省的称号。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对农业要求的提高,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更要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推进。然而,目前我省农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活力,没有打造出更多的知名的农业品牌。因此,为实现当今河南省农业发展的转折,必须打响农业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叫响河南农业品牌
1、产品市场的认可度不高的原因是缺乏品牌支撑,而品牌的关键在标准,从大环境上考虑,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各国农业标准接轨。这有利于我们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标准及认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及相关国家农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最终实现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这就需要我省在质量标准建设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河南农业品牌影响。坚持无标制标、低标升标,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向商品化农产品的全品类、全过程覆盖;强化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不断推广涵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包装标记以及质量追溯的“五有一追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积极建立农业品牌认证支持体系,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
2、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全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农业品牌具有区域自然特征和文化背书,因此农业企业品牌要努力与区域公用品牌、区域资源实行有效的互动协同,实现公共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效结合,通过背书、文化底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体系,实现公共资源背书、区域公用品牌背书,形成品牌结构,共同创建品牌新生态。
3、在对重要农贸市场的调研中发现,品质稳定的规模化生产、流通便利,品类在需求端中存在产品和渠道的升级空间是农产品形成品牌的三大关键点。所以我省的农业品牌战略设计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全产业链,建立绿色生产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现代农业品牌。为适应世界农业产业发展潮流,必须加快品牌创建,建议发挥好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造好船、掌好舵、护好航、扬好帆”的作用,深层次宣传传统品牌,持续发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以质量带动品牌建设,加快质量强省建设,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向“品牌时代”,这不仅促进我省的农业进一步发展,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塑造品牌文化,利用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1、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文化的灵魂,而品牌文化由三大要素组成,其中包含品牌行为文化、品牌物质文化和品牌精神文化。品牌行为文化是品牌与其他关系建立的核心过程,这关乎品牌的命运,一切在行动中产生,一切也在行动中消亡。品牌物质文化是品牌的表层文化,由产品和品牌各种物质表现方式构成。品牌物质文化是品牌理念、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尽管处在品牌文化最外层,却集中表现了一个品牌在社会中的外在形象,它是外界对品牌总体评价的起点。品牌精神文化是品牌文化中的心理部分,可称“文化心理”。品牌精神是品牌文化的核心,是品牌的灵魂。品牌精神文化包括品牌愿景、品牌精神、品牌情感、品牌伦理道德、价值观和目标等。它决定品牌的个性和品牌形象,决定品牌态度以及品牌在营销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创建品牌的过程是一个将品牌的文化充分展示的过程。这是不断重复的过程,是品牌文化善待人性,这样品牌才有生命,才有灵魂,才不会昙花一现。实际上品牌是一整个的概念,得到了市场认可的品牌,需要很多的要素,比如说技术的创新、质量。单纯的农业产品没有文化意义,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出现弊端,始终走不进消费者的心中,这就是缺乏文化意义。
2、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来到厨房餐桌,要想卖得多卖得好卖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成为创建品牌的必需。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比如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还包括人文历史资源,比如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然而,如何提炼出适合品牌的文化?一是需要有足够的创意点,二是需要对中国文化有颇深研究,对当地的历史、人物、文化、特色有深入调查,这样才能找到产品和文化的结合点,进而使品牌增值,产品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