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 园 春 》
文/ 易 之 中
有不少人,喜欢仿名人写诗填词。为什么?原因与动机暂时不明。从目前的仿名诗名词的情况来看,仿得最多的就是《沁园春》。而且,仿《沁园春》的“喜好”,至今还在“方兴未艾”,还有很多人在“跃跃欲试”。为什么?原因与动机,还是暂时不明。不过,在各种仿诗仿词中,最难读,最费解,最不堪卒读的,最惨不忍睹的,偏偏又是那些仿《沁园春》的诗词。

从目前的“手机宋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在微信群中所填的宋词的“词牌”,都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多人只是按“词牌”的字数去填词,却不知“词牌”的根本所在。唐诗宋词,宋词元曲。诗、词、曲,都属于“音乐文体”。宋词的词,实质上就是“歌词”的词。在古代,写宋词叫“填词”。宋的填词与与今的写词,也是有所区别的。填词不是写文章,写作文。词牌的“词”,不是文词的词,而是歌词的词。填词就相当于今天的写歌词。今天很多的“词牌”词,根本就不是“宋词”,而只是“文章词”。很多人,把填词作为写文章。只是字数与词牌有关,其余的根本就与词牌无关。甚至把“填词牌”当作写文章,天天写《沁园春》的日记体。

唐诗在于“写”,又称之为“写诗”。宋词在于“填”,又称之为“填词”。唐诗是诗,宋词是词。宋词的词,又是相当于今天的歌词。但填歌词与写歌词又有所分别。填歌词是依谱填词,是先有谱后有词。写歌词是先写了歌词再去作谱,是先有词后有谱。不管是先有谱还是先有词,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说明了诗词必须要有音乐性。诗词的词,是歌词的词,不是文章的词。如果把词牌词写成文章词,就有违宋词词牌的本义。

宋词的“词”,是先有曲谱,后再填词的方法填出来的。后来,慢慢就把这种填词模式变成了只写词,不再依谱填词了。今天写词牌,就算是毛先生的《沁园春-雪》,也不是依谱作词的,也是只是按词牌填词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不依谱填词而只是依词牌写词就可以不考虑词牌的音乐性。毛先生的《沁园春》,虽然不是依谱填写的,但读毛的《沁园春》,我们依然是感到词中的乐感是很明显的,绝对不象一些人那样,只是去写文章词,所写的词,一点乐感都没有的。试读《沁园春-雪》,我们就明显会感到词的乐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这是一种“感叹调”。“须晴日”,那是“雄壮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高潮调”。整首词,用今天的语气去朗诵,也是很有音乐感的,很有语调感的。写诗填词,很多人都缺乏音乐感的意识,写出的诗词并无音调感、节奏感与旋律感。

大家都同为文字艺术, 诗词与文章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一定要有乐感,后者不需要有乐感。唐诗的乐感是通过平仄去产生,宋词的乐感是通过长短句交替去产生。今天写词牌词,不一定要去写平仄,但基本的要求还是要遵守的。首先是要写得“畅顺与通顺”。其实,诗词的通畅,也是一种音乐感。如果读得断断续续的,也就产生不出音乐感。毛词坚持用白话写词,其目的也是为了畅顺,为了音乐感。现在很多的词牌词,都是用半文言半白话写的。这种“半唐番”,就很容易破坏诗词的音乐感。

写诗填词,第一忌是读得不畅顺,没有乐感。第二忌是读得不明白。在写诗填词中,在选词组句中,最好是要遵守现代语法,尊重大家的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字、词、句,不要自以为是地组词造句。第三、一定要有诗词的“意识”:写诗填词不是写文章写作文。写诗填词,一定要有乐感的意识。不要只写不读。写诗作词,是我手写我口。估计毛先生写《沁园春》时,也是边读边写的,是先口吟一句,再笔写一句的。但写文章,却是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的。
(编者:文学作品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希望通过老师的佳文抛砖引玉,引发对当今文学作品提升的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02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