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穗美文》宗廷沼 著
凡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同年长我一岁实则只大三个多月的宗廷沼先生,有着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深厚情谊,为双方的亲朋至亲津津乐道,也为浦东众多的追圆文学梦的文友羡慕不已。我们这一对因对文学有着相同的志趣而由风华正茂年龄段结缘起来的文友兄弟,携手在笔耕路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之后,现已虽进入了白发苍苍的古稀之年,却是依然互相鼓励着行走在文学路上笔耕不止。互相之间弥足珍贵的兄弟情谊更是水涨船高,称得上是越来越弥坚:平日里相见相聚、电话联系抑或微信交流,除了百谈不厌的文学话题之外,双方各自的喜怒哀乐甚至于家长里短也会自然而然地向对方倾吐,分享对方的喜悦,或是分解对方的郁闷。像这样无话不谈的至真的文友兄弟,可谓是千载难逢,我常会为老天爷恩赐的这么一位与我来说亦师亦友的文友胞兄而感到幸运。
在当今浦东地区众多的舞文弄墨者中,无论是从涉足文学之路的资历,还是从笔墨馨香的累累硕果上来衡量,年已七旬有五担任着浦东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宗廷沼先生,毋庸置疑称得上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姣姣者,是一位令人由衷敬佩的老作家。在他半个世纪与文学打交道的经历中,值得称道的成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自身创作,二是他的编辑生涯。两者相比于他来说,自由自在的业余创作时间,只有短短的10多年时间,而长达30多年的岁月却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然而,虽然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但他仍是见缝插针,硬是创作出了小说、散文及纪实文学作品高达500多万字,出版了作品专集9本。除了自身令人惊讶的创作成果以外,经他的手编发审读的“嫁衣裳”,更是超过了3000万字。这两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不可谓不令人弹眼落睛矣!像宗廷沼这样在双线上硕果累累的丰收者,至少在浦东地区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自然而然会让人敬意犹生佩服有加。

本文作者倪辉祥与挚友宗廷沼在1994年参加笔会时的合影
一位作家是否创作得出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在乎学历高下科班不科班的,而在乎的恰恰是创作者对文学的悟性与灵气。在作家队伍中,创作出好作品而学历并不显赫的著名作家大有人在。这一定律,在宗廷沼的身上,也是有着完美的体现印证。他小时候家贫而且多病,所以很早就辍学了,他靠的完全是对文学的格外喜爱与灵气悟性,靠的完全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好学与无师自通,靠的完全是只要功夫化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信念。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云开日出的曙光与耀眼的彩虹。早在上世纪的1971年,还在他20岁刚出头的时候,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处女作了。继而一发而不可收,得以接连在《文汇报》、《解放日报》发表了多篇作品,成了一颗在那个时间段内引人注目的新星,事过不久,就被上海文艺出版社相中借调去当编辑。至于编辑工作,对于还是初出茅庐的宗廷沼来说,完全是一项不同于自得其乐那么单纯了:不仅需要具有在众多来稿中发现好稿的火眼金睛,而且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与渊搏的知识面。但是勤奋好学而且上进心强烈的他,在不放弃自身创作的同时,一方面虚心地向老编辑讨教,另一方面广览群书,丰富着自己各方面短缺的知识,力求从自己的手中编发出令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段时间借调的编辑经历,为数年后正式就聘为《人民警察》的编辑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他的手编发出了许多令人盛赞不已的优秀作品,经他发现了不少很有前途的青年作者,鉴于他的出色努力,致使他成为了一名多次获奖并荣获公安部期刊最佳编校奖的优秀编辑。难能可贵的是,除此之外,他在全身心地为他人做好嫁衣裳的同时,还常常认领选题,亲自采访,写下了数不胜数的可读性很强引人入胜的纪实文学作品,广受同行的赞誉与读者的喜欢,获得了编辑工作与纪实类作品写作的双丰收。
对于一位意欲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的作家来说,除了具有对文学特殊的悟性与时闪的灵气外,还得具有耐得住寂寞的锲而不舍,才可能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流淌出别具一格的佳作来。宗廷沼正是具备了先天优势与后天勤奋这两方面的素质,之所以带进了他鲜明而独具特点的佳作似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他的小说作品,大多是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画卷,无论是数量不少的中短篇小说,乃至年进七十后宝刀不老创作的长篇小说《凤翔一枝花》,几乎都透溢出着作者对高邮与浦东两个同样重要的家乡的炽热情感,所编织的故事情节与出现的场景,均不乏他挚爱的两个家乡的印痕;所塑造的各种人物,无一不是江东父老身上特有印记的缩影;所运用的语言特色,两个家乡的地域语言特色均有引人入胜的灵活运用。而从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散文作品,尤其是抒写家乡的篇目,更是体现出了他对家乡的难以割舍的真情实感,更是体现出了他对烹饪“农家菜肴”独特技艺的炉火纯青。他的散文凸现出了令人醉不自胜风貌独特的自成一体的诗情画意,也体现出了朴实细腻、感情真挚的多色彩的宗氏特色。
行文至此,我觉得不能不提的是,宗廷沼身上有着一种弥足珍贵的乐于助人的不可多得的热心心肠:除了自己仍然老当益壮笔耕不止时有美文佳作问世以外,还热心于扶掖后生,常常为上门求教者悉心指点迷津,常常为编织着文学梦的后起之秀热情地真心实意地写序或是点评文章,常常为浦东文学园地的万紫千红无私地贡献着别具一格行之有效的金点子。他的这种崇高境界,怎么会不引起圈内众多的追梦人对之的有口皆碑呢?
之所以,当宗廷沼旨在总结50年笔耕生涯精心编撰了这部含有美文精选与名家、文友评价两个方面内容的《金穗美文》时,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件颇具纪念意义的喜事,作为与之有着50多年兄弟情谊的老文友来说,自然会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敬意顿生地提笔写下一些向他表示崇敬与祝贺的文字了。

《金穗美文》宗廷沼 著(书作照片)
>>>>>>>>>>>>>(END)
撰稿:倪辉祥
编辑: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倪辉祥简介:

倪辉祥照片
倪辉祥:上海浦东人,曾用笔名施也、景唐文等,是原川沙县的第一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浦东的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为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在《上海文学》七月号上发表了处女作《大治河畔》,1981年5月在《上海文学》“上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发表了短篇小说《芝麻绿豆官》,已在文学园地耕耘了整整40余载。期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散文随笔作品,又在担任《人民警察》杂志社“特邀记者的数年中发表了中篇小说《“凶手”恋》与纪实作品《离婚专业户》等10余万字。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达500万字之多。著有《花开岐路》、《盗宝的情人》和《七彩情缘》三本中短篇小说集;《菜花雨》、《漂浮者的梦》、《苦涩的喜悦》、《知秋的红叶》、《坎坎坷坷》、《心动时刻》、《感悟是金》、《心韵》和《悠悠浦东情》九本散文集;长篇小说《钱途》、《金浦三部曲》(《恋情密码》、《苦恋无果》和《桑梓恋歌》)与《隐私》,《爱情分值》,《灿途》等7部,共计20余本书籍。他创作的散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各种书刊媒体选载。
倪辉祥的部分书作照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倪辉祥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灿途》,已被上海市列为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

《灿途》倪辉祥 著(书作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