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开辟今人重走唐诗路专题,将持续发布当今诗人书写唐诗之路的作品,欢迎诗友们参与。
鸿雪庚子诗稿亦火热征集中。。。
庚子专辑今起向全球隆重征稿,也欢迎诗友荐稿。各位可发 诗词联曲每辑10-15首
赋、文言文每辑1篇 新诗(视篇幅而定) 诗论作品每辑1篇 诗评作品每辑2-3首 并请附个人简介1份,照片1-2张
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鸿雪诗词做的是公益,只是平台创办人有一颗热爱诗词的心及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有那些背后默默做事的收稿员,编辑,推广员,你如果有一点感动他们的辛苦,请转发,或在文章后面留言或打赏!你总得做其中一样,给他们一点动力,一点支持!相信鸿雪的诗友同这个平台一样,都是既有才又有品。
鸿雪诗词

作者简介
朱超范,号於越散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杭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野草诗社副理事长,鸿雪诗词顾问,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自幼酷爱诗词,吟读不辍,近年来,相续著述《凤岭吟笺》、《湘湖行吟》、《湘湖风韵五百咏》、《西湖拾韵五百咏》、《钱塘龙韵五百咏》、《浙东唐诗之路渔浦五百咏》、《砥砺吟行》、《於越散人吟草》、《秋声吟稿》、《四时吟稿》诗词十部。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中国》、《诗国》等刊物及各大网络平台。


朱超范 作品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编者按】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流处东侧,名为渔浦,属于萧山区义桥镇。千百年来,李白、苏轼、陆游、白居易、孟浩然、谢灵运、江淹、丘迟、钱起、崔国辅、李嘉祐、沈括、柳贯、王冕、唐寅、刘基、毛奇龄等100多位诗人相继来到义桥渔浦,被此处风光所吸引,诗兴大发,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钱塘看潮涌/渔浦观日落”,(王雾楼)
“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陆游)当代许多诗人也纷纷来此采风,吟咏渔浦。
今天的义桥,也正在全力打造“三江胜境、渔浦义桥”。义桥是当之无愧的浙江省诗词之乡。今年的5月22一5月24日,“杭沪联袂 渔浦采风”活动在萧山义桥隆重举行。
本刊开辟今人重走唐诗路专题,将持续发布当今诗人书写唐诗之路的作品,欢迎诗友们参与。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一)
渔潭胜景九垓开,谢客诗魂手自栽。
词赋清眸悬竹帛,江潮入耳走奔雷。
香山不驾扁舟去,玉局常随明月来。
唐宋长留文脉在,风骚谁领上天台。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二)
三江气象四时新,景色无人画得真。
恐是烟光隐轩鹤,亦疑云影匿施颦。
清闲狂客无非酒,逸趣谪仙堪泣麟。
幸有宏才擎翰墨,何愁落笔不传神。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三)
我家世住前溪口,渔浦灵槎柳下过。
村畔潭清明月漾,岩边涧静白云多。
午迟步岭锄青笋,晨起开门踏绿莎。
笑咏壶觞更愚僻,孰堪回首望烟波。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四)
渔潭诗事用心催,谁展毫端弄逸才。
欲借烟霞缀严濑,更铺锦绣接天台。
豪情迥出寰中去,正气回归笔底来。
飞鹤抟风停不得,凌虚碧宇莫徘徊。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五)
欲采桐江竹一支,把竿好钓富春鲥。
剡溪渚上灵槎泛,天姥崖旁明月垂。
当步仙台呼海岳,犹攀雁荡涉湫湄。
浙东诗路烟霞织,漁浦谁吟子建诗。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六)
鹤唳杨岐阙下闻,霞蒸渔浦透絪缊。
夫差旧迹随流水,句践英名附岫云。
西向高瞻严子濑,东临低咏谢公文。
山川雅致谁为主,处处风骚岂可分。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七)
此地风光值胜游,曾经宵济谢公留。
吴山秀色千寻缀,越水烟波一钓舟。
梦笔文通穷尔雅,谈经玄度寄乡愁。
因思往事真堪恋,欲意高吟上塔楼。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八)
醉吟何以被情牵,枉读陶公归去篇。
共伴渔樵扶后辈,同随猿鹤仰先贤。
山青风暖鸟声碎,潭碧日高春色緜。
唯有清幽会心静,无须远望上高巅。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九)
曾将玉帛息戈矛,顿减东南百载忧。
治水修塘赞张夏,安民保境颂钱镠。
湘湖啼鸟迷人醉,渔浦江花引客讴。
今日当期展诗路,文章可以竞风流。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
谢公咏处韵犹闻,故友相看白发新。
无意难为支遁伴,有心好作右军邻。
日晴山水勾留客,云暖歌吟激励人。
千古风骚谁可继,大悲阁上谒灵均。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一)
涉江不必问钧陶,纶钓鲥鱼莫遁逃。
碧水每临渔浦漫,白云时绕定山高。
自从宋韵承天眷,更用唐文续楚骚。
长作清风明月伴,不胜绮景是胥涛。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二)
古渡几时天下知,唐人绝唱浙东时。
舟驮牛埭冲寒早,心漾西江得句迟。
往昔风流皆入梦,而今逸趣肯题诗。
春来柳向堤沿绿,可唤勾芒玉笛吹。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三)
渔浦今来祭古贤,清明礼数欠周全。
长怀屈杜为寒食,揖拜白苏无纸钱。
花少花多只飞蝶,春来春去可啼鹃。
吟中把酒因风雨,泪滴堪难落九泉。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四)
留恋渔川总倚窗,莺啼绿柳启新腔。
当凭风去舟驰海,何怕潮来雪卷江。
渔浦烟光天下绝,钱塘骇浪世无双。
今来屈指家珍数,能不教人爱此邦。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五)
景驻三春眼望赊,风流四处足堪夸。
伯符一战吴基定,狂客两诗唐律嘉。
邦假声名垂竹简,浦凭骚雅泛江花。
此间秀色真须恋,莫笑张郎漫忆家。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六)
史载祖龙曾架桥,御銮欲踏浙江涛。
驱山士卒列千柱,填海天吴驾六鳌。
已祭禹陵镌简早,复登秦望勒碑高。
空留范浦沧浪叹,枉把乾坤大铎操。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七)
明月高悬念在兹,苍烟欲染古松枝。
乌篷隐约傍西子,黄竹依稀隔范蠡。
又到耶溪春水慢,便临秦望夕阳迟。
风流总会传千古,不必江头立永祠。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八)
西施已杳隐陶朱,何必城山问霸图。
莫叹夫差先困越,何嗟勾践后吞吴。
乌鸢只向轻风落,白马偏从巨浪趋。
长使烟光偕落照,好留渔浦句中娱。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十九)
正声三百古今同,孝义之乡教化通。
皆说宋唐留雅韵,犹言魏晋有遗风。
鹤飞曾到云霞际,猿啸应临岫峡中。
骚客欲归渔浦宿,一江碧水去无穷。
浙东唐诗之路源头渔浦展望
(二十)
松茂篁深好借扶,豁眸唯见碧流趋。
湘湖霞影幽闲兴,鱼浦波光潋滟敷。
不必华词依赵宋,何须盛世效唐虞。
欲怜方外思贪憩,可莅江头仙一区。

本刊特邀顾问: 刘 征 周笃文 李元洛 (添加中)
总顾问: 蔡世平
总编:徐吉鸿
本期编辑:九 鱼 小 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