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震) “大娘,这么远的路,您怎么自己来领慰问品了?”“儿媳妇儿回娘家照顾大伯,我早早地就来了。”“路太远了,走,我开车给您送回家。”

驱车十分钟来到李大娘家里,刚把前去慰问的扶贫干警们让进屋里,李大娘便情难自抑地泪泣道:“我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亲人想着我呢。国家的政策真好,我都说不出感谢的话来了...”
这位大娘名叫李爱琴,2014年,当了十几年村干部的老伴儿被诊断出了食道癌,后在黄河医院治疗时,因为能够享受各种医保报销、补贴,平均每1000元医药费个人只需出90元。在与病魔抗争了4年之后,2019年底老人不幸辞世。得知李大娘家的情况以后,帮扶责任人张勇(三门峡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协调村里为大娘申请了每月300元的公益岗位。儿子为了多挣些钱供两个孩子上学去深圳打工,却在2020年4月不幸因车祸去世。接踵而至的不幸夺走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也彻底击垮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国家的政策真好,自从拿了我的一本通,我都拿了三回钱了,种的有豆,(加上)低保的钱,修路(公益岗位)一个月300块钱都打到了我的本上。就是我越来越老,家里也没有了劳动力,我是彻底地没了依靠,我都不敢想以后。”
听到李大娘抹着眼泪这么说,张勇立刻明白了老人的担忧,劝慰道:“脱贫归脱贫,但绝不是说脱贫了就不管你了,咱们是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监管、不脱帮扶,在五年过渡期内该享受的各项政策继续享受,我们院的驻村第一书记也还一直都在这儿,遇到什么困难,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您老人家别担心,安安心心过年。”

大娘听完后松了一口气说道:“我害怕的就是这个,我想着都脱贫了,我就见不到你了,你工作忙都不知道调到哪儿去了,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那我就能过个安生年了...”
“脱贫了你们还管不管?”“再遇到困难我还能找谁?”这可能是所有脱贫后的村民们新的一年里最大的担忧。今年的春节慰问,三门峡市检察院40多位帮扶责任人在给贫困户送去新春祝福和关怀的同时,也给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

在村委大院门口,三门峡市检察院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张伟龙指着路上高高低低的土堆说:“2016年韩岩村37户105人是贫困户,2020年底已经实现了全部脱贫。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对下一步工作已经进行了全面规划。别看这儿现在一片废墟,但再过个三五年,这儿就要修成一条四十米宽的柏油路,东接连霍高速,西通观音堂镇街区,周边计划新建公路、医院、学校、公园等设施,建成之后,韩岩村将真正变成一个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健全,居住环境优良的新型农村。”提起驻村工作,张伟龙略带自豪地说:“别的不敢说,乡亲们对我们检察院扶贫干警的评价是很高的,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2016年以来,三门峡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本着把党的政策落实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产业发展谋划到位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全面落实扶贫政策,持续做好支部共建,不断创新“心桥工程”,大力推进村级转型。先后投资8万元为韩岩村安装监控设备,为村图书室添置图书100余册;全面启动韩岩村拆迁工程,全村拆迁安置300余户;统筹建设了20万第一书记大棚项目;450亩花椒种植基地已全部挂果;对30户脱贫享受政策的群众种植的辣椒、核桃、桃树、红薯等中、短期项目实施补贴,受益群众达98人;市检察院全年累计消费扶贫3.6万余元,切实促进了贫困户增产、增收,提升了帮扶村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脱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更意味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一年里对扶贫干部的新要求,也是每一个扶贫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对党和人民的坚实承诺。

也许我们无法阻挡寒冬,但无论是奋战在司法为民一线的检察干警,还是躬身于基层为民解忧的扶贫队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努力传递着一束光、一份爱、一缕暖。新年,盼你们饭足衣暖,更盼你们福来心安!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