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望五丈原
一一文/成喜良
余曾经几次游岐山五丈原三国遗迹,被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之精神所感动…一日,与董兄玉厚学长交流,他见解独具,他说:五丈原诸葛亮屯兵之地,也是诸葛殒命之地,诸葛亮聪明一世,急于出兵伐魏,实乃愚蠢之举,欲速则不达,由蜀入关中取长安,定两京,长途跋涉,何其艰难!司马懿疲汝,乃当上策,蜀不得不垮。若固守川蜀中,加强汉中防守,蜀能灭的那么快吗?所以,任何一项大举,不作长远细致安排,一味求成,也未必能成?
成弟,你有学问,也发些诗论吧。余沉思良乃吟之:
三顾茅庐感君诚
隆中对话方针定
联吴抗曹基调行
取荆据蜀定三分
内修政理外和戌
开张圣听纳贤明
严明刑赏谨法度
亲贤远佞用正人
国力强盛取两京
光复汉室成一统
天纵卧龙真孔明
谋事亦深执行难
庞统轻蜀落凤殒
孔明两路取蜀成
昭烈皇帝座成都
云长轻率北独进
失却荆襄一臂损
玄德义气大报仇
秣陵失败元气尽
永安宫中托后衷
刘禅羸弱难当任
事无巨细累孔明
七擒孟获安后方
中原北伐攘奸凶
忠耿先帝犹可敬
缺乏变通未必行
蜀地一州本不稳
荆蜀两派有隙缝
当用李严守江口
儿子李福亦贤能
先放北定守汉中
秦岭巍巍难兴兵
粮草转运太艰沉
集中向东复荆州
鲁肃吕蒙己作故
伯逊独木难支撑
横亘江南半壁深
光复天下非一代
孔明当有接班人
后主亦非创成君
设法过渡刘理身
张苞关兴堪大任
赵云两子皆可用
马超后世亦武勇
费袆蒋婉皆明人
董允向宠主内英
法正孝直有良胄
荆州五马一门俊
开科取仕兴教化
培养新人毋放松
剔除小人清内宫
演武教场炼勇军
水利都江重农耕
挖矿炼冶好青铜
孔明之失太迂诚
一味北定六劳损
五丈原小难养兵
钟会雍州根基稳
司马长安镇关中
诸葛呕血何可成
五丈原上哭平生
世代英雄泪满襟
孔明伐魏留一训
大业开创必我身
功成未必在我人
较量长远待后生
坚毅方针赖教育
自信制度育少躬
自强文化勿松劲
长江当观启浪涌
历史从来无假设
一步失棋难善终
运筹帷幄依导明
决胜千里重执行
2021一01一17,于岐阳五丈原之归途。

成喜良,1949年生,扶风南阳人,中学语文教师,出身书香世家。曾在中学,大学三尺讲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教学修养深厚。艺术高超,上示范课数十节,名传省内外,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国家教学研究之殊荣,膺肩部题《诱思探究》之理论实验教师,论文载之国刊省刊,深受专家学者权威的肯定。自幼酷爱诗词,初,高中之际尤为入迷。谙熟诗词歌赋,借"旧韵"入"新词"。借"古典"歌咏“新声",常有感而发,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或缅怀先烈,或寄情山水,以诗寄情,以诗写心。不以成名为务,不以成就而焦虑,以积极心处事,以圣洁心自守,用心记录生活。用情谱写岁月篇章,获奖颇丰,有国家课题实验学科带头人之高称,文言文功底深厚,陕西书协理事,宝鸡作协副主席瞿功印称作者为"扶风乡间大儒""文言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