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兄弟在君埠的一次争吵
文/袁飞贤(江西永丰)
毛泽东和三弟毛泽覃虽然年龄相差12岁,但长相相似,性情相近,兄弟感情也非常好。在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对弟弟除了生活上关爱有加,工作上也严格要求,从不搞特殊化。每当弟弟工作中出现失误时,毛泽东总要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批评时往往都要强调“共产党不是毛氏宗祠,不要以为是兄弟关系就可以得到庇护!”在中央苏区工作时期,毛泽东、毛泽覃兄弟关系最为密切,但在革命道路上并肩战斗的同时,两兄弟偶尔也会因工作上的事情发生一些小摩擦,吵吵嘴什么的。
1930年11月29日,毛泽东与秘书古柏、公务员吴吉清、陈昌奉等人从永丰龙冈富家车来到君埠,住进了位于君埠老街中段南侧,万寿宫北侧的源发药店。也就是在一天,毛泽东与弟弟毛泽覃在药店因扩充红军过程中出现违反政策的现象,发生过一次激烈争吵。事情原委经过如下:
在第一次反“围剿”之前,中共赣西南特委后方办事处来到君埠,驻扎在离君埠街4里外的君田毛家屋。办事处主任就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此时正负责“扩红”工作。毛泽东从龙冈来到君埠的那一天,路上见两个红军战士正强押着一个青年去当兵,这个青年的母亲在后面追赶,跌跌撞撞,边哭边叫,并向路过此地看起来像红军领导的毛泽东跪下,用哀求的口气诉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其他都是女儿,都出嫁了,老头子有病,家里缺少劳动力,以后的日子叫我们怎么过呀?”毛泽东见状,急忙扶起老大娘,并喝住两个战士,厉声批评道:“扩大红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但当红军要自愿呀!你们怎么能这样把人掳走?这样做是严重违反党的扩红政策的。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我去找你们的领导!”两个战士回答道:“我们是赣西南地方红军,是后方办事处毛泽覃主任派我们来征兵的,因为任务很重,我们不得不这样。”当得知他们的上级是自己的弟弟毛泽覃时,毛泽东怒不可遏,命令他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
毛泽东到达“源发药店”,就立即派人把毛泽覃叫来。一见面,毛泽东就大发雷霆,狠狠地训了他一顿,毛泽覃不服,兄弟俩就在药店内大吵起来,连屋外的人都听得清楚。毛泽覃说自己并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毛泽东听不进去,怒斥道:“你就可以不顾党的政策么?岂有此理!乱弹琴!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怎么能这样对待人民?”毛泽覃见大哥不容分辨,火气也上来了,两人争吵得十分激烈,互不相让,毛泽东气得挥起拳头想打毛泽覃,此时毛泽覃大声说道:“这是革命队伍,不是毛家祠堂!”。毛泽东一下子头脑清醒了,拳头没有落下。毛泽覃见大哥没有动手,也就不再争吵。事后,毛泽覃很快纠正了部下“扩红”中的错误。第二天,毛泽覃找到那位青年,向他赔礼道歉,并把他送回家去。老太太见儿子回来了,欣喜若狂,急忙出门迎接,毛泽覃又向老太太赔礼道歉,检讨了自己工作没有做好!但对大哥的火爆脾气心里还是有气,曾几次在同志们面前抱怨大哥肝火太盛,批评方式不当,实在受不了。
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在瑞金红林山区被敌人包围,与敌人格斗时,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毛泽东长征到达延安后,才得知弟弟毛泽覃为革命壮烈牺牲。
毛泽东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过错,多次在不同场合,具体谈起自己在江西永丰君埠“源发药店”与弟弟毛泽覃争吵之事,反复作了自我批评,后悔自责,遗憾终生!
2020.8.20
主要参考资料:
1、《永丰县五十处红色景点解读》(2012年冯都 邓学东主编)
2、《毛泽东的情感世界》(王敏玉著,台海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附)作者简介:袁飞贤,男,1965年1月8日生,民盟盟员,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古县镇人,1991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时入江西省永丰二中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学之余,爱好教学研究和永丰地方史党史研究工作,在各级刊物和书籍先后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在互联网和网络公众号发表20余篇,还有12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2013年以来先后应邀参与欧阳修故里西阳宫和永丰县博物馆陈展大纲编写等10余项永丰县文化建设工作,先后3次应邀担任永丰电视台地方历史文化节目解说工作,曾参与永丰教体局主持的永丰地方教材《多彩永丰》的编写工作。从教以来,曾评为永丰县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永丰县高中骨干教师(2007年)和吉安市新世纪中青年学科和技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为永丰县党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吉安市党史学会会员、庐陵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和吉安市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