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关敏仪女士,笔名「倩男」,生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自少热爱文学,广结文坛前辈和朋友,不断努力硏习中国传统文化及创作诗词歌赋。旅居香港,主要从事环保工作。「香港文学促进协会」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副主任。《今音中外文学评论选》策划。香江资讯网副主编。
風暴劫後頌英雄
文/關敏儀
看啊
它的威力何等驚人
地動山搖
玻璃幕牆爆裂飛墮街上
大樹連根拔起
橫臥在馬路的中央
吹翻了的垃圾桶在瘋狂滾動
街道上一片狼藉
風暴之後滿目瘡痍
整座城市慘遭蹂躪
然而你們的出現
讓整個城市都喝采
是你們
把頹垣敗瓦移除
保障了行人的安全
是你們
挪開斷樹殘枝
使道路暢通
是你們
把腐朽的廢物清理
免除風暴後産生疫症
向風暴的劫後英雄
默默工作的環衛戰士們致敬
是你們…
就是你們…
保護了我們的環境
迅速回復了城市的光彩
爲你們鼓掌
我們以你們爲榮!
【今音评论】
适应自然与变化
《風暴劫後頌英雄》一个关键点是在于“颂。”诗歌三段二十九行,然而有两段十九行都突出了“颂。”诗歌手法主要是采用了“先面后点”,则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然后用第三段来加深和归纳第二段“点”上面的理性思考,主要是表现出了深度。
欣赏诗歌需要方法,但是,方法也因人制宜。每个人看这首诗,都会拿出自己的套路,来对它进行评判。并由此来显出诗歌创作的活跃度和互动效果。这首诗歌的情绪,主要也是由大自然“山竹”所赋予的。如果没有它,就不会有这首诗歌的诞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首先要感谢的是生活。生活赋予我们创作的重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尤其是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几乎就是沧海一束,或者就叫它一滴水。
于是,在欣赏这首诗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命题,如何适应大自然的任何变化,尤其是如何学会沉着应变。然而,这一些我们都在诗歌里面看到了。作为当事人,并且还深有体会。体会那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受;还体会面对挑战的那些“英雄”气概。
于是,“英雄略见所同,”像这样的说法,在“山竹”面前,又一次变成了具体扎实的行动。人以群分的意识和形式,同时也在向这首诗歌所描绘的场景靠拢。靠拢胆气;靠拢骨气;靠拢勇气。
作为现实生活当中的一段经历,以后也会变成一段让人回忆的历史,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得以咏唱,并作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流传下去。于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是在于,能够让人联想和遐想;能够重新确立自己的历史观,是指当下的亲身经历。比如诗歌中主人公就是如此。于是,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考量诗歌的所谓质量。
诗歌的质量,不是以意象的多来作具体确定的,它而是需要从整体框架中、所描绘的事实中,还有诗从歌的基本要素等的满足度,由此一起来进行粗略的评判。这个粗略,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局限,尤其是个指的能力更是如此。在了解这些以后,同样与别的读者一起欣赏这首诗歌时,你就会相对拥有和具备知情权与条理性。
又于是,这首诗体现出特征是见证。并把所见证的“山竹”和“英雄,”一起结构到诗歌里面进行实物对照,对照的结果是,触目惊心、英雄无价。同时也可以看出,这首诗歌所含有的理性。这主要是站在情理一致的角度来予以观察的。
对诗歌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之所以要进行观察,其目的就是一个,把握住诗歌的发展脉络,深入到作品里面去了解构思和语言的组合技巧等。诗歌的语言组合,应该说,每一个作者都不相同。如果相同,那也是偶然巧合。
又于是,将偶然与必然,同时也一起拿到这首诗歌里面去进行考量的话,就会发现可以成立,可以比较,甚至还可以进行鉴赏。包括事件、人格、规律等。也就是说,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包含着一种有意识的随意性把握。
这个随意性是读者随着诗歌的情绪一道前行,并在前行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注意诗歌的边际把握。因此,欣赏诗歌的方法有无数种,不必刻意去模仿或套用。因为模仿过多,容易丢掉自己的个性。也因此,无论是写作还是欣赏,了解和发扬自己的个性,也能够使自己少走弯路。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香江资讯网2020年度人物评选,荣获国际文艺界文艺传播使者、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卓越终身成就奖、繁荣世界诗歌奖、2020年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家之一。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