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娘细说腊八粥 范天云
塞外陶林的天气,进入数九寒天,气温高达零下三十多度,冻得人们不愿出门。进入寒冬腊月,二大娘督促儿子愣头青赶快磨面碾米,忙揽准备过年的米面。腊月初三,同村的刘干妈、俏王婆、孙二娘,来到二大娘家,商量着做腊八粥。
刘干妈喜笑颜开对二大娘说:“每年的腊八粥,全村就数你做得好。腊月初三,我们姊妹三登门请教手艺高强的老师傅。你就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将熬制腊八粥的绝活传授给众姐妹,也让我们的儿男子孙尝一尝味美香甜的腊八粥。”
二大娘笑逐颜开地道:“刘干妈,你快不用瘪损挖苦人啦。冷冻寒天的,孙二娘、俏王婆,刘干妈,你们赶快上炕吧。我再往火炉里加几块碳,沏一壶热砖茶。咱们老姊妹,喝茶叨啦说过年。至于腊八粥,哪个老太婆不会做。不要听刘干妈煽风点火瞎腾达,谁哇不是淘米洗豆慢火熬。”
俏王婆慢腾腾跨在炕沿边,靠在火炉旁烤冻手。慢条斯理说了话:“二大娘,你可不要猫戴帽子——嘘啦。别人就是没你做的腊八粥精道好吃,也没你做的香甜可口。要不做的腊八粥软了,要不做的硬了。全村四十多户巧媳妇老太婆,谁做的腊八粥,都没有二大娘做的软精绵甜好吃哇。”
这时候孙二娘开了腔:“会说的不如会做的,会干的不如会夸的。这做茶打饭的手艺,就是不一样。同样的米面,不同的做法,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就是不一样。二大娘推的莜面窝窝薄凌凌齐铮铮,底座上不戴胆,咬上一口香喷喷。你快不要拿捏啦,来个竹筒倒豆子,快给我们三个老太婆晓叙哇。”
二大娘从火炉上取下烧开水的铝壶,给三位老太婆倒上茶水。不紧不慢地说:“熬制腊八粥,谁也不是老师傅,哪个女人都会做。关键是淘净米,洗净豆,水滚后慢火熬。俗话说,性急吃不得热豆腐。熬制腊八粥,并没有什么诀窍。先准备熬制腊八粥的食材,按芸豆一两的比例,洗好五颗红枣,黄米一两,花生一两,白糖少许。如果是人多吃腊八粥。每个人按二两五芸豆、二两五黄米、二两五花生准备,就得洗净十五颗红枣。八个人称好二斤芸豆,二斤黄米,二斤花生米,将这几样食材,洗净加好水慢慢熬,切忌不要加的水多,熬成稀糊糊。”
刘干妈眉开眼笑地道:“这还差不多,像个村子里的好姐妹。你有个三两把牙刷,就嘘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不要虚霍撇撇,不识人抬举。谁有做饭的好手艺,众姐妹在一个村还不清楚?今天,我们知道了熬腊八粥的豆和米的比例。首先要准备好腊八粥的原料,诸如大豆、红豆、花生、红枣、糯米等食材,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增加几样,也可在超市购买配比好的食料。二大娘说得对,关键是淘净米,洗好豆,再加适量的水。”
俏王婆喝了几口热茶,白净的脸被火炉烤的红敷敷的。她心平气和道:“这一下,我可清楚明白啦。用清水将熬粥的原料淘洗几遍,去除杂质,淘洗至豆亮米黄水清。为了熬粥效果更好,先将芸豆用温水浸泡六个小时。黄米洗净控干,花生米洗净浸泡软,将这些食材倒入锅中,加上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熬煮。熬煮时注意经常翻搅米粥,以免糊了锅底。”
孙二娘坐在热炕上,喝着滚烫的热茶。真心实意地说:“熬出来的腊八粥能否香浓黏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洗净食材是第一关,配好比例是第二关,稳定火候是第三关。腊八粥的原料主要是多种米、豆和干果。第一步准备好熬煮腊八粥的原材料:大米、糯米、黄米、花生米、红豆、核桃仁、葡萄干、大枣、加冰糖。各种五谷杂粮,这些都是熬煮腊八粥的食材。做八宝粥也不过如此,最好选白精的糯米。”
二大娘忙碌着往锅灶里,填了一些柴火。意味深长地道:“熬煮腊八粥,要将花生、核桃仁、红枣、芸豆提前泡六至八个小时左右。这样熬煮出来的腊八粥就会更加软糯,香浓黏稠。这一步能不能做到位,对制作腊八粥至关重要。洗净熬粥的食材,倒入锅中后,然后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开后调成中小火熬制,这样熬出来的腊八粥就更加美味。煮腊八粥,可以用砂锅、电炖锅或者电饭煲。好吃的腊八粥最好先煮熟,再用微火慢煲。这样煲出来的腊八粥,香浓黏稠,非常好吃。要定期查看锅内粥样是否成形,做熟的话即可出锅品尝。依据个人口感的淡咸,加入少许砂糖或食盐调味品。” 
刘干妈头摇的就像拨浪鼓,风趣幽默地说:“二大娘既然给姊妹们传授了做腊八粥的秘诀,这就看你们自个的本事啦。关于腊八节的由来,还有好几个不同的传说。有的传说是源于古代“赤豆打鬼”的风俗,有的则说是源自对忠臣岳飞的怀念……但不管是哪种传说,不约而同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那就是腊月初八这天要吃腊八粥。这个传统的做法,流传了几千年,深深根植在塞外后山人的脑海中。”
俏王婆坐在火炉旁,烤的是满脸通红。她嬉皮笑脸道:“通过二大娘的一番教诲,姊妹们知道了怎么做腊八粥。腊八粥又名“七宝粥”,或称“五味粥”。“七宝”指的是粥里的各种点缀物,也就是杏仁、桃仁、果脯等。“五味”则指粥的五种主要原料,即江米、黄米、豆子等。到了元代,配料不断改进,以胡桃、松子、乳蕈、柿、栗子为配料。每逢腊八,“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都中官员士庶作朱砂粥”。无论是红糟粥还是朱砂粥,都充分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佛教中喇嘛教的崇拜。明清时,腊八粥的制作更加精细。腊八粥用黄米、江米、栗子、红芸豆、红枣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菊葡点缀铺陈”。
孙二娘茶水喝得有点多,出外撒了一泡尿。说来话长:相传一是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腊八粥熬煮芸豆赤豆豇豆,这与打鬼驱邪有关。二是相传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相传释迦牟尼青年时出家求道,曾苦行各地虔诚修道六年,遍游印度各地,寻求人生真谛。一日,他来到摩揭陀国,由于奔波劳累,酷热难耐,忽然昏倒在河畔。此时,一位牧羊女路过发现了他,便寻来许多野果与多种杂米混合煮成热粥给他食用,释迦牟尼元气得以恢复。十二月初八日,成就了天上正觉,得道成佛。每年腊八日,各地寺院都诵经作法,纪念佛祖成道。”
二大娘抿了一口茶,笑容满面地对众姊妹道:“这过腊八节吃粥,三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朱元璋小时候给富人放牛时经常挨饿,不得不到处偷东西充饥。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后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不给他饭吃。他饿极了,发现屋子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能吃的东西充饥。鼠洞扒开后发现里面藏了许多老鼠搬积存放的大米、豆子、红枣等五谷杂粮,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煮成粥吃,他感觉这顿粥比什么都香。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鱼大肉自不消说,连山珍海味他都吃厌了,觉得什么也不合他的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时候煮老鼠粮吃粥的味道。就令太监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煮成稠粥。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故叫“腊八粥”。从此,天下便6流传朱元璋腊八熬煮各种豆米粥,民间吃腊八粥就成为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愿我们在传统的腊八节,能够吃上精美甜蜜的腊八粥,来一碗热腾腾的粥,不但香浓黏稠好吃,而且增进养生功效。腊八粥香糯可口,冬天食用能够暖身祛寒,且其性味平和,补而不腻,堪为冬季养生佳品。啊,过了腊八就是年......
主播简介:华堂 艺佳,热爱文艺,喜欢诵读,在网络世界,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赞美生活,传播正能量;用深情的朗诵抒发情怀,弘扬真善美。
作者简介:范天云,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生于一九五三年。在人民公社和旗公安局工作三十多年,退休后仍笔耕不断。编著《百官明鉴》、《百案惊奇》、《百状奇闻》三部纪实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后山儿女》一部,农村红楼梦百万字长篇小说《土默川》正在编撰修改。在《漠北劲草》、《察右中旗人的故事》、《辉腾锡勒文艺》、《华北官网》、《呼市头条》 、《江山传媒》等网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百余篇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