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首语】人生在世,经不住诱惑,就会迷失方向,黯淡了自己的人生,淡泊名利 ,就会活得幸福而充实。

【作者】1.清风朗月2.李乃刚
【主编】安美玲
【责编】林志强 龙泉山人 清风朗月
【推送】紫罗兰文学—墨兰诗社社长闲云静月


《无欲则刚》
文/赵彦
晴川沟是是西北边陲一个古老的小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业,虽不富裕,但自足自安,怡然自乐,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封闭的小镇,却也出过数位名人。
据说,晴川镇在唐宋时期还出过进士,清朝时还有李姓人曾在朝廷当官,所以,这里的人们一直认为他们的家乡是块风水宝地。老人们也希望后辈们努力读书,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做受人尊敬的文化人。
刘华和古夏就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两人受到父辈的熏陶,从小学习刻苦,并一起考上了大学,那在当时,在这个小镇上可是件大新闻。
更巧的是古夏和刘华也都喜欢写毛笔字,大学期间,两人都开始练习正规的书法。后来,两人从不同的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古夏留校任教,刘华进入省直机关当了公务员。虽说工作繁忙,但两人对书法的爱好却一直都没变。
因二人性格不同,喜好的书体也就不一样。刘华开朗外向,个性张扬,他喜欢“二王”、米芾和张旭,喜欢行书的流畅洒脱,行云流水。他天天必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序》。古夏生性稳重内敛,温和低调,他更喜欢小篆和隶书的厚重拙扑,稳健壮美。他重点练习《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古夏和刘华成了当地有名的书法家。
那年秋,天高气爽,橘柚飘香,全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了大型书画大赛。活动特邀全国著名书画家作评委,收到了各地大家的书画作品近万件。经过评委初评、复评、终评,古夏隶书和刘华的行草作品获得书法类一等奖。刘华的作品名称是《风流人物》,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几个字飘逸洒脱,功力十足;古夏的作品名称是《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字字厚重稳健,飞扬有度。
大奖揭晓,刘华和古夏名声鹊起。特别是刘华,仕途上更是春风得意,很快当上了局长。从此他便有参加不完的书画讲座、书画大赛评委、书法培训班等活动。他书法远近有名,向他求字的人很多。一时间,很多领导办公室里、家里,甚至一些酒家都挂有他的手迹。只是,刘华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练习书法了。古夏则在大学里潜心学问,小有成就,成了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虽肩挑重担,但从没放弃练习书法。
刘华和古夏获奖的消息传到了晴川沟村,他们就成了全村人的骄傲,成了晴川沟村走出去的名人。刘华和古夏为报答家乡人民,各自献上了一幅书法作品。作品还是那两幅最得意的《风流人物》和《无欲则刚》,装裱后,被隆重地挂在了镇政府的大会议室最显眼的地方。
三年过去了,古夏如愿评上了正教授,刘华却因贪污受贿,事发后进了监狱。消息一时传开,全城哗然。那些曾经悬挂在办公室、宣传栏上的刘华的手迹都被拆下,多处的题名题字也都被更换。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橘柚飘香。晴川沟村的人们都在忙着秋收,没人注意到一个高大但略显疲惫的身影出现在了镇政府。只见他径直走向会议室,他静静望着那最显眼的地方出神。那幅“无欲则刚”依旧挂在那里,崭新一般,而那“风流人物”早已不知去了哪里。

【作者简介】赵彦,男,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喜好书法文学,尤爱诗词小说,有诗歌、散文在《临泽诗词》、《甘肃诗词》、《广西诗词》、《中国乡村》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圆梦》
文/李乃刚
他退休了。刚开始时,感觉就像一只对天空无比渴望的出笼鸟,飞到小河边用翅膀拍打拍打水,飞到树林里热情地跟同伴打招呼,飞啊飞啊,突然感觉不对劲。睁眼一看,原来不知什么时候飞进了广袤的沙漠。他有点恐慌了。恐慌先是从电话开始,以前让他烦躁的电话铃声,现在一天甚至几天都没响过。偶尔来个电话,惊喜地接听后,要么是小广告,要么是打错了。他开始陷入沉思,连老伴喊他吃饭都没听见,这时老伴走过来说要出去,饭在桌上让他自己吃。老伴的话把他拉回现实,赌气说:“不吃”。“爱吃不吃”,老伴回了他一句。他有点懵,老伴居然这样跟自己说话?真是世态炎凉,连相亲相爱的老伴都这样世俗。他心里不满,嘴上却说:“怎么现在倒过来了,我赋闲在家,你却天天忙得不着家?”老伴停住脚步说,你退休了我也就下岗了。他好奇问,你又没上过岗,你下什么岗?家里的岗啊,老伴的回答气定神闲。
老伴怎么突然能言善辩了?他更加郁闷了,就问老伴,说说看,你天天在外忙什么?老伴一本正经地说:“早上练太极,上午参加合唱排列,下午练书法,晚上跳广场舞,要不你也一起去?”
“我、我、我不去。”他结结巴巴地回应着。老伴出去了,家里更加冷清了。 郁闷归郁闷,饭还是要吃的,胡乱吃了几口把自己往沙发上一扔,唯电视为伴。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伴依然忙着各种活动,他依旧颓废着。某一天上厕所的时候,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后,大吃一惊。才几个月的时间,以前那个运筹帷幄,指点机关的领导就这样不见了,取而待之的是一个平庸的老头。他开始害怕,难道自己就这样成了多余的人,自己就这样被社会抛弃了?他在屋里踱来踱去,从客厅到书房,从书房到客厅,再从客厅到书房。踱累了,他站在书房的书架前默默地看着一卷卷书。角落里有一本厚厚日记引起他的注意,他拿出日记翻开,时间一下子就把他拉到几十年前。那时他正在读书,却突发奇想要当作家,于是拼命地写。虽然是偷偷摸摸地写,但是落后的学习成绩出卖了他。母亲收走了他的日记本,并狠狠批评一顿。他最终放弃了当作家的梦,把心思用到了学习上。之后,上大学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今天又翻开这本日记,作家梦又涌上心头。他静下心来,慢慢地改着当年写过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他的作品初见报刊杂志,有时还有几十块钱的稿费到手。但就是这几十块钱,居然让他倍感欣喜。他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有这种感觉,平日里几十块钱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他把稿费存放在一个抽屉里,攒多后,他又从退休金里拿出一些,资助了一名贫困大学生。他在圈里小有名气后,经常应邀参加一些文学沙龙。当人们忘了他曾经是个大官,而恭恭敬敬喊他老师的时候,他欣然接受了,自己似乎也忘了以前是干什么的了。
有一天,他看到镜子里满脸红光透出书卷气息的自己,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感觉很美好,让他更加积极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家杂志社看中他的作品,跟他长期签约。老伴也全力支持,晚餐还特意烫杯酒犒劳一下。这天晚上,他边品着酒,边和老伴没有边际的聊着。突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老伴:“我的这本日记怎么会在这儿,而且这么多年一直没丢?”老伴回忆说:“当年咱妈走的时候,她老人家拿出一个日记本,郑重地跟我说,这里面是你的梦想,让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保存着!”

【作者简介】李乃刚,山东日照人,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作品散于各网络平台。


【紫罗兰文学墨兰诗社编辑室】
荣誉社长:诗韵 芦笛 尤德木 孤生竹 尤中波 海涵
社长:闲云静月
常务副社长:小桥流水
副社长: 疏影横笛 清风剑客 尤德木 冯文华
秘书长:飞鸿印雪
副秘书长:黔北虎 奚之坤
近体、古风诗部部长:晓 尤德木 魏兵 思安 李乃刚 傲骨凌风 九月菊 黔北虎 卓主松 清风朗月 锣迈 贵在知心 问天怜徒 冯文华 傲雪
同题诗部部长:疏影横笛
摄影书画部部长:张成庆 月落红尘 傲雪
新诗散文部部长:清风剑客 月落红尘 宋维运
小说故事杂文部部长:林志强 龙泉山人 清风朗月
歌咏部部长:飞鸿印雪
外联部部长:贵在知心
楹联理事:奚之坤
人才引进部部长:小桥流水
四大主编
都市:安美玲
头条:琼叶
微刊:陈年往事
美篇:观火 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