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新作《斑斓志》:苦思别悟 不落套语解东坡
2020年,张炜新作《斑斓志》出版。
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苏东坡以华采越千年,二者以神思共婵娟,为网络时代的苏学爱好者
再摆一道精神盛宴。
如果要挑选一位最受现代人关注的古代文学家,也许非苏东坡莫属。作为中华奇人,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

(新书实拍)
该书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力避俗见直面文本,每言必得凿实,质朴求真,还诗性与生存实境,直抵人性深处。
全书分七章并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苏东坡画像)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宋代历史上的文坛宗师。他文韬武略兼备,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卓然。一生虽历尽坎坷,却乐观旷达,追求美好,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千古留名的另类美食家。
《斑斓志》是著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苦研苏东坡十多年的心血结晶。
该书依苏东坡的生命轨迹寻觅,从“不自觉的强势”“真伪自由书”“一生刑赏”,到“从娇客到弃石” “直击沦落客”“异人三视”,最后再到“不可套语解东坡”“走不出的迷宫”,全书分七讲计一百二十余题,每题必有独见,每见必得服人,呈显出张炜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新书插画翻拍,苏轼书法作品)
苏东坡是北宋第一高产作家,有关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言说其人遂成为至难至易之事:难在海量资料披览无尽,作业俱已周备;易在几成共识相互借鉴,最可敷衍成书。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

(新书插画翻拍,苏轼书画作品)
当代许多读者的心中都有一个现成的苏东坡。那么《斑斓志》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新的内容、言说多少不同的思悟?
十年来张炜出版过四部古典诗学《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读诗经》),皆因独辟蹊径、深思别悟和凌厉畅言,给读者带来了“惊艳”。《斑斓志》这部新著仍为传统中的“大经典”,而且是“人见人爱”的苏东坡。
作为中华奇人,苏东坡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正如张炜在《斑斓志》一书中所说:“尽管苏东坡命运多舛,坎坷无尽,从高巅滑下深谷,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失败者。他是作为一个顽强抗争、百折不挠的形象,屹立在历史尘烟之中。他以区区六十余年的生命,创立万卷诗章、 三州功业,更有功业之外的累累硕果。”

展读《斑斓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份深忧和沉重。书中不断言及“乌台诗案”的意义,认为正是它的炼狱之火成就了诗人:“这一场文字狱、一场旷世冤案之后,这位天才人物的心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就在这里,他攀上了诗与思的最高处,那是穷尽一生才能达到的高度。”张炜在本书中论道:“苏东坡并不是那种轻易就范于成说的人,他既能坚执,同时又是一个博采广纳的人。”论说诗人的政治立场:“他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改革派,而是一个求真派和务实派。”

近千年来,人们是如此地喜爱苏东坡,其机智诙谐、乐观通达、多才多艺和品咂生活的高超之处,令无数人心旷神怡。巨人虽然早已离去,关于他有多少赞美、空想和误解,且看张炜先生如何评说……

(张炜,作者供图)
作者简介
张炜,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栖霞市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作品译为英语、日语、法语、韩语、德语等数十种文字。
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等21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作品获优秀长篇小说奖、“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等。
近作《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我的原野盛宴》等书获多种奖项。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生虽历尽坎坷,却乐观旷达,追求美好,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千古留名的“另类美食家”。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家张炜最新著作——《斑斓志》讲述了苏东坡的传奇一生。
-------------相关阅读----------------
《斑斓志》:为己心寻找引路人
张家鸣 /文
对当下读者来讲,《斑斓志》最大的意义不是呈现一个多么真实的苏轼,而是展示一个独特的苏轼。这个苏轼首先是独属于张炜的,是张炜眼中的苏轼。在张炜眼中,苏轼是个心肠柔软的人,否则他怎么会为囚室中的犯人流下热泪?苏轼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否则岂有关于日常凡物的清新诗词?苏轼是个能干的官吏,否则又岂能在多个地方留下传颂至今的政绩?
张炜认为:“我们如果把‘伟大’一词、把一件过于庄严的行头披挂在诗人身上,在许多时候会觉得不合体量。”不管苏轼的名头多么响亮、成就多么卓绝、影响力多么深远,张炜想介绍给读者的是一个活在万丈红尘中的苏轼。这个苏轼活得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积聚着生活的诸多况味、传递出生命的复杂感受。
“当他任由自己的心性享用时间的时候,微笑就在脸上绽开;没有了这样的时光,心灵就开始干枯。自由是生命的活水,稍稍得到滋润,心田就会有一次生长,抽出绿芽。”从此地到彼处任职、从此地贬谪至彼地,苏轼慢慢地走着。虽然不管是否身不由己,皆是公事,他却因之为自己打开一扇有别于日常的窗户。或见识路上的风景,或细察当地民风民情,都是诗人任性自然、追求自由的体现。
借写苏轼浇自我胸中块垒,是张炜此番创作的初衷。“他的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怎样艰难,仍旧能够走向读与写的轨道,这像生命一样重要。”读书和写作是张炜的日常。“以一颗仁心去‘应物’,以童稚的眸子去抚摸。这样的一个人离去千年,行迹仍在,芬芳犹存,气息永远留在天地之间”。可以说,《寻找鱼王》《我的原野盛宴》《行走:从少年到青年》都是童心的流露与凝聚。
《佳句如绿丛之花》是张炜对苏轼诗词佳句的赏鉴心得,如一条清亮的淙淙小河,缓缓从读者心中流过,毫无挂碍,却留无限欣喜。品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名句时,张炜写道:“它们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频频引用,就因为通俗自然,言至理却不晦涩,近常识又别有洞见,深思的透彻和机巧的应对结合一体。”随后特意提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时,他说:“那一刻的放任、搁置和丢弃,轻松之极的沉重,了无挂碍的期盼,无官一身轻的忧伤,融入芸芸众生的显赫、自卑、自嘲和隐隐的自豪,无尽意蕴尽藏其中。”
一向喜读张炜文评的我,遇见这些句子,岂止回味再三?他说出多少读者想说却说不出的心声?
就人生履历而言,张炜与苏轼没有可比性,毕竟时移世易。今人与古人的对接,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精神上的共鸣,往往有超越时光阻隔、穿透历史迷雾的意义。故而,《斑斓志》并未遵循苏轼的人生履历,从幼年童年少年至青年中年的时间顺序写起,这是人物传记的传统写法。独特之处在于,张炜按照自身的情感运行轨迹来行文。我借之着意捕捉张炜的心跳与脉搏,即便偶尔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于第五讲《罪孽与果报》中,张炜这样写道:“我们心中沉淀了黄沙,它们被数字洪流裹挟而来,填得太满也太沉,行路艰难,度日尴尬。可是我们仍然需要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庸碌中的一点舒缓和光亮。”我以为,这便是张炜写作《斑斓志》的用意所在。能够给现代人提供些微光亮的众多古人中,苏轼是一个。因为他既才华横溢,又可爱活泼。如此高蹈又有趣的古人,极适合担任现代人的精神引路人。
张炜写:“他在冷静时候仍然被监视和管辖,许多时候拥有的自由实在不多,可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从容一些,享受时光。苏东坡用非常具体的欣悦与之抵抗,一壶酒、一块饼、几个黄柑、数枝梅花、一座山、一个村落、一位访友,甚至是一条狗、一个生灵,都会打破寂寥和禁锢。”
品读至此,读者可以确信实现古今精神对接是张炜写作此书的用意。用传承千年的精神资源来反哺想得闲却不得闲的现代人,张炜有更多的将心比心。此书非一般意义上的传记,是评传。是评传,不是冷眼旁观、冷静审视,而是携带着强烈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它不是单纯的写苏轼,它揭示出的是现代人和苏轼一样的表达困境。“时至北宋,无比丰厚完美的吟哦已经堵塞所有的路径,既无法超越也无法回避。”现代人面对经典,除了致敬,还是致敬。超越只是笑谈与奢望。
不难想象张炜读苏轼时的内心翻滚之状,至少心有灵犀是有的,外显的击节赞赏应该也免不了。也许更多的是无法言传的黯然神伤,它看似只是与张炜有关,实则与多数现代人紧密相连。
二十几万字的篇幅,对我并非严峻的阅读挑战。然而,我曾多次以为笔力的传递、情感的跌宕即将走至尽头时,张炜又辟出一条独特、光明的文字之路来。如此再三、再三反复。这是张炜带给我的惊喜,也是苏轼与张炜“合力”给予我的惊喜。作传,就是把一个符号或标签,还原成眉眼清晰、血肉丰满之人物的过程。至于还原的结果如何,许多时候无法强求。因此读者可用心于体验作者书写的过程,感受他流淌于笔尖的努力。
张炜与苏轼一样,均为《斑斓志》中生命的存在者与书写者。亲近苏轼固然是我阅读的本意,遇见张炜也不能被视为意外之喜。《斑斓志》非纯粹的人物传记,而是一本作者时时忍不住跳出来表达自我的评传。张炜与苏轼的同在,自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相关阅读----------------
张炜新作《斑斓志》另辟蹊径解读“人见人爱”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宋代历史上的文坛宗师,他文韬武略兼备,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卓然。一生虽历尽坎坷,却乐观旷达,追求美好,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千古留名的另类美食家。
自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苏传”问世,可说高标卓立,追随者众,蹊径难寻。苏东坡就此成为当代人熟悉的“概念”:面目固定笑容可掬,诸事重叠大同小异。
当代许多读者的心中都有一个现成的苏东坡。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作家张炜研究苏东坡十多年的最新著作《斑斓志》,意在开掘苏东坡研究的新角度。
十年来张炜出版过四部古典诗学《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读诗经》),皆因独辟蹊径、深思别悟和凌厉畅言,给读者带来了“惊艳”。《斑斓志》这部新著仍为传统中的“大经典”,而且是“人见人爱”的苏东坡。
《斑斓志》依苏东坡的生命轨迹寻觅,分七讲、一百二十余题展开。从“不自觉的强势”“真伪自由书”“一生刑赏”,到“从娇客到弃石”“直击沦落客”“异人三视”,最后再到“不可套语解东坡”“走不出的迷宫”,呈显出张炜独有的思想深度与文章才情。
作为中华奇人,苏东坡从享受尊荣到跌落谷底,人生奇崛陡峭,千年热议不绝。张炜则认为:“尽管苏东坡命运多舛,坎坷无尽,从高巅滑下深谷,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失败者。他是作为一个顽强抗争、百折不挠的形象,屹立在历史尘烟之中。他以区区六十余年的生命,创立万卷诗章、 三州功业,更有功业之外的累累硕果。”
展读《斑斓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份深忧和沉重。书中不断言及“乌台诗案”的意义,认为正是它的炼狱之火成就了诗人。张炜在书中谈到:“苏东坡并不是那种轻易就范于成说的人,他既能坚执,同时又是一个博采广纳的人,是一个求真派和务实派。”
据悉,《斑斓志》电子书也将在各大渠道上线,纸书配套精读音频也在微信公众号“人文读书声”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