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干的记忆
作者:季学军
朗诵:李莉(茉莉芬芳)
深秋时节,金黄满地,瓜果飘香。在秋的感召下,沉甸甸的稻谷弯着腰展示着秋韵风情,颗粒饱满的玉米捋着胡须脉脉颔首,低矮粗壮的黄豆被秋撩拨得“吱呀,吱呀”地张开了笑嘴。独处僻静的山芋田被秋浸染得绯红含黛,沉埋于地下的山芋经不住秋的诱惑顶破泥土的封锁,将丰满的身子骨裸露在龟裂的缝隙中。走进农田,感受到了秋的浓烈与豪迈。望着一垄垄高耸成龟裂状的山芋行,思绪随着秋风飘进了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唇齿间也泛起了儿时留存在味蕾中的那股甜甜淡淡的山芋干的味道。
山芋是我们老家的统称,又有蕃薯、红苕、地瓜等别称。山芋易种植,不娇气,产量高。春耕时,田多的人家会滕出一块空地来栽种山芋,叫做“春茬”山芋。正常大面积栽种山芋要等到四月底大麦收割结束。插一棵苗,生长出一大片藤,埋在泥土里的根须会结出一串串山芋。一垄垄的山芋经历了四季阳光风雨的沐浴滋润,刨出来个个都硕大无比,粉嫩脆甜。山芋生长时虽然泼皮,但却耐不住冰冻严寒的侵扰。霜冻天气要来了,农村人便会撂下手中的活,忙着刨山芋并丫起山芋干来。
丫山芋干,首先要去掉山芋的表皮,平时没注意摔坏了的锅碗瓢盆的碎片是刮山芋皮的最好工具。一家老少齐上阵,一大堆山芋被脱去了外衣,露出了洁白粉嫩的身子骨。丫山芋干开始了,有的人家图省事,直接将砧板放在簸箕里把山芋切成薄片状,讲究一点的人家左手拿着山芋,右手拿着刀将山芋丫成不脱落的长长条状。切成片的山芋干戽进了门前的农田里晾晒,丫成条状的山芋干挂在两棵树之间的细绳上晾晒。经过几天晾晒,山芋干水分逐渐干涸,变得软软的,在空气中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味道。掰两片放进嘴里咀嚼,那种风干的甜味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就连天上盘旋的鸟儿也会寻着味儿,争相下来啄食品尝。童年记忆中的冬季村庄俨然成了山芋干的海洋,远远地望去给人一种“田间一片白,树间开满花”的乡村田园风光。
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饥馑,吃一顿小米饭都成奢望的年代,山芋干成了家里的主粮。每天喝着能照见人影的稀粥撑不到天中就饿了,煮粥时放几把山芋干锅里,吃了既当饱又能顶饿。因此,父亲称山芋干为“硬货”。小时候上学,母亲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熬山芋干粥给我们吃。父亲害怕我们上学饿着,总会叮嘱母亲多放点“硬货”下锅。熬山芋干粥,得有耐心,直熬得山芋干在开水里上下翻腾,水蒸气氤氲四溢,待水泽成黄褐色时,揭开锅盖便能闻到一股清香甜甜的味道。用勺子舀上一点
作者:季学军
江苏淮安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淮安区作协会员,市场信息报淮安信息采集中心新闻工作者。
主播:李 莉
网名茉莉芬芳。江苏淮安人,全民悦读声动淮安阅读会总艺术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在省及市级广播电视台工作四十一年,一直从事播音、主持、编辑、记者的工作,曾任新闻部副主任,职称主任编辑。新闻、主持类专题节目作品多次荣获中央、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曾荣获中国记协颁发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淮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