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岚其人其诗
武立胜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姚鼐也在《复鲁絜非书》中有相同的观点:“观其文,讽其音,是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概其大意:文如其人。读江岚的作品,是2005年我自费订阅《诗刊》和《中华诗词》等刊物的时候。但结识江岚,则是我进入《中华诗词》担任编辑之后的事情了。
一次,江岚送给了我一本他与另外三位诗人的合集,书名叫《素心集》。那是我第一首集中赏读他的作品。江岚的名字是柔性的,江岚的诗也充满了柔性。“秋半天河似水清,凄其风露满重城。谁知世上几多恨,一夜笛声吹到明。”(《中秋》)“夜色幽幽似水蓝,星光遥映碧窗寒。梧桐枝上一轮月,袖手中庭独自看。”(《秋夜》)。在中国,秋历来“多事”。尤其对于诗人,更加容易引起诗性的爆发。两首以秋为题的绝句,风格清丽婉约,语言晶莹剔透,情绪饱满但不泛滥,意境悠长而不拖沓,“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江岚似乎对秋有着特殊的敏感。今年初,在向他约稿时,又读到他一首与秋有关的作品:“满城灯火乱如蝶,雨打秋槐一径斜。老友半年不曾聚,算来只距两条街。”《秋窗晚望怀友》,《中华诗词》2018年第五期,笔锋不疾不徐不紧不慢,叙事娓娓道来,画面淡雅而简洁,意象选择与意境营造取向一致,相得益彰。这便是江岚诗词的标志性基调--内敛而沉静。
在我眼里,江岚一直是个严肃甚至有些刻板的人。但是,再次读到他发来的三十首作品,我才知道自己对江岚的印象out了。“我岂贪杯者?杯来安可拒!莫笑步欹斜,犹能抱闺女。”(《春节在庙川十余日饮酒几无虚日戏作》)酒,自古以来就是表达友好、强化感情、促进交流的第一媒介。国人酒事,究有四怕:一怕请了不来,二怕来了不喝,三怕喝了不走,四怕走了又回。春节归乡,面对亲朋诗友的善意邀请,却之无疑是不恭的,来了不喝同样说不过去。但是,即便“杯不可拒、步已欹斜”,却“犹能抱闺女”。结尾如同相声、小品的包袱,令人忍俊不禁。极其生活化的语言,却不乏诗意和趣味。诗,有时候是能够彰显诗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的。所以,江岚也有其可爱的一面。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都是复杂的、多元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诗人尤甚。“客游到此心转伤,徒叹归欤归何方?谁吟《招魂》犹在耳,东西南北恨茫茫。”(《丁酉初冬自涿州赴成都道中》)表现了诗人的冷静与深邃,彰显悲悯情怀与忧患意识;“恰似连宵拱地起,古城突现白云里。东风吹我上城头,春光弥漫到眼底。”(《戊戌春日登正定复建之古城墙》)扑来眼底的不仅是春光,更有对家国、对大自然的热爱,沉稳劲健,气质高华;“小院轻阴垂似纱,曲池明灭板桥斜。”(《戊戌春日过石家庄颐园宾馆后窗即景》) “修篁夹道几人家?溪水粼粼可浣纱。”(《过彭州磁峰镇石门竹海杂咏》) “谁倩天孙织霞帔?轻轻披上美人肩。”(《戊戌春日登正定复建之古城墙》)写景与写意并重,清新浪漫,气韵生动;“滹沱细细太行高,坐对浮屠品寂寥。话到古城桑海事,檀香花雨一时飘。”(《戊戌四月游正定诸佛寺感怀》) “望里寻常一土丘,中郎别后几千秋?遥怜春日湖边过,尝带文姬陌上游。直道事人翻贾祸,清才绝代恰宜愁。读书台畔风光好,柳絮飞飞落满头。”(《大溪水库坝上望蔡邕读书台》)在对历史的追溯中,思接今古,深沉警策,余韵绵长。这些,都带有江岚独特精神气质的豹斑。
诗缘情而绮靡。但诗人如果仅把作品局限在情感表达上,无异会显得单薄和轻浅。杨逸明先生曾有过诗词创作的“金字塔理论”,即把诗词创作分为技术、艺术和思想三个层面。技术是基座,艺术是塔腰,思想是峰顶。且不说这个理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我们必须承认,掌握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问题,做到技术娴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使作品生动、绚丽,“味道”十足,即迈上艺术之台阶,也不是特别难。但是,若使作品具备哲学思维,蕴含为人处世之道理,的确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非高手不可为之。我们来看江岚的《丁酉秋日过秭归谒屈祠》:“当年流放屈原者,已被岁月永流放。当年抱恨怀沙者,翻教百代同仰望。笑尔称王又封侯,死后无非土一丘……”怀古作品,难度不在于对史实的回顾与记叙。倘若简单描述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我们百度一下、复制过来就可以完成。但这样的作品无疑会显得肤浅与乏味。如果没有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的全方位梳理和深层次考量,它顶多只能算是分行、押韵的记叙文。为避免曲解杨逸明先生“思想层面”的本来含义和误读江岚作品的思想实质,造成诗词作品与鉴赏之间的南辕北辙,我特意在微信上与杨先生进行了沟通。我问杨逸明先生:“您所提出的‘金字塔理论’中的‘思想层面’有没有具体定义或标准?富有哲理的诗词作品,算不算达到了‘思想层面’?”他说:“‘思想层面’是指对人生、宇宙有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但不是要大家都写哲理诗。”我作了进一步的解读:“那可不可以理解为,哲理不是‘思想’的全部内涵,但在‘思想’的外延之中?”杨逸明先生表示赞同。我想,江岚的这首《丁酉秋日过秭归谒屈祠》,在基于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平际遇的深刻反诘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具有个人独特视角的哲学判断,并以诗的形式进行了体现,我们虽不能据此给诗人戴上一顶哲学家的帽子,但我们至少应该客观地评价,他的作品具备了‘思想’的华彩。同样,“老天生才一何难,遇或不遇竟偶然。遇则平步青云上,不遇如花坠泥潭……同是美玉出此地,奈何贵贱一朝异。贵为佳人头上钗,贱如瓦砾随手弃。”(《春日过梅岭路边拾玉偶感》) “圣代不肯杀文人,偏是文人不相得。莫道手无缚鸡力,杀人往往不见血。阴狠最爱窝里斗,斗到国破不肯歇!”(《丙申秋日过六榕寺怀苏东坡》)也蕴含着‘思想’的光芒。
按照诗评惯例,一通表扬之后,也要挑挑毛病。我亦不反常态,“窠臼”一下。江岚诗作,古风占相当比例。古风无须受平仄、押韵、对仗、粘连等条框苛责,是旧体诗中的“自由诗”。然而也正因此,操作起来极易养成拉杂、冗赘之病。我以为,江岚的一些古风作品,如作些“减肥瘦身”,当更能显得简炼与紧致。
江水滔滔山峨峨,西陵峡口白云多。
新祠高矗秋阳暖,嘉木森森垂女萝。
瘦骨长剑依稀是,殿堂真堪慰蹉跎。
斜晖脉脉山路长,几时开辟土犹香?
脚下碎玉知多少,满眼熠熠闪晶光。
喜闻诸公皆有获,却笑取舍费思量。
手搓水洗见玉容,把玩许久生感伤。
同是美玉出此地,奈何贵贱一朝异。
贵为佳人头上钗,贱如瓦砾随手弃。
嗟尔造物何如此?天不仁兮地不义。
永沉汨罗吊屈子,待罪长沙哀贾谊。
茂陵秋雨老相如,浔阳琵琶悲居易。
饶尔谪仙终流放,最是坡公遭猜忌。
季迪壮岁竟惨死,仲则贫病伤鹤唳!
才士能言固难逃,玉哉玉哉何故犹不遇?
无那临别回首一凝睇。
还魂悲无计,姑且蒙头睡。
晚归望月
天寒落日早,路远独自归。
同车无可语,凭窗看鸟飞。
青槐夹长道,碧柳拂地垂。
入冬不肯凋,高下沐余晖。
万象渐模糊,夜色终合围。
灯灭车厢暗,有书不可看。
顿觉百无聊,回首一长叹。
却喜明月好,恰在车窗畔。
昨宵犹似弦,清光何淡淡。
今夕便如盘,皎皎挂银汉。
送我不辞频,劳驾久已惯。
也知无嫦娥,也知无宫殿。
也知无桂树,一切皆虚幻。
相望仍亲切,如对太白面。
如对东坡老,相携游汗漫。
武立胜 安徽省淮南市人,现居北京。原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上校军衔,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责任编辑。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