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静静流淌,季节悄然更替”,作家认为“日子需要时时地清点,岁月的行囊,才会于远方的笃行中,越发丰盈而厚重”。作为忘年交的文友,我和秀彬有着二十余年的交往,今年五月以来,我们的文字交集十分频繁。记得秀彬的《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的散文集尚在付梓中,秀彬让我写篇评论,在发给我电子稿后,我就不揣冒昧地以全书目录为着眼点,瞎子摸象地诌了一篇几千字的名为《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评论。秀彬将此评论推荐给微信平台《都市头条》后,颇得编缉赏识,并愿意辟一个《美文美评》栏目,让我多写一写。我觉得该建议不错,于是随着秀彬的写作节奏,尽量做到每文必评。但毕竟年已耄耋,面对文思泉涌,龙骧凤章的作家,总显得步履蹒跚,心有余而力不逮。
“挥手别秋,双臂拥冬”;更何况这是:“浅浅的冬,暖暖的冬”。只要“心存善念,不管岁月如何改变,最美好的风景永远在明天。”为了迎接最美好风景的明天,回眸色彩缤纷画卷的逝去的昨天,回顾我和作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写作交集的成果,被我心心念念地提上了日程。
现在要回到文章的开头,当我写出《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第一篇评论后,除去《幽忧愤悱,寓之比兴》是为刘凤桂好友而写的外,其余35篇,皆是为作家秀彬写的。其实我第一篇的题目《秀才底蕴,文质彬彬》,读者也许已窥见端倪,而且很巧的是,取标题首尾各一字,即为“秀彬”。今天我想,摒弃原来条分缕析,导章摘句的写作手法,以总括的形式,试作一篇耕文耘字的我和秀彬文字交集的文章,我拟就的题目是《良辰美景笔生花,赏心乐事与君共》。作家半年多来就以生花妙笔写就的描述良辰美景的美文篇什,我是十分赞赏,并着意评论的。而这35篇美文中提及的赏心乐事,我是感同身受,和作家共鉴、共赏、共享、共乐的。对于作家那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美文,理应如此对待。

“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下面我将并启我的主体写作:
要说明的一点是:既然是总括,我就得把我写的,和作家美文相对应的评论的文章标题的尾字的韵脚归类,按《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规定,使同韵脚的题目排列在一起,造成一种合辙押韵的氛围,这样也许能别开生面。当然我也会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刨根问底的担忧。
它的文体应该貌似对话。作家作为一方,以“秀才底蕴,文质彬彬”(亦即“秀彬”命之;作为评论一方,则以“陈旭”命之。
1、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您的《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洋洋洒洒逾二十万字的散文集,骈词丽句,若珠若玑;奇思妙构,异想天成。文采美盛,了然飞动。诚如晋.陆机所言:“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陈旭评论:《秀才底蕴,文质彬彬》
2、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浴火涅槃,方能凤凰来仪》,开篇即气势不凡,以惊警的诗化语言,告诉我们,一身惊艳,满目华彩的朝阳丹凤,翠舞金凰的‘每一根艳羽,每一抹色彩,每一次舞蹈,都是浴火重生后的涅槃。
陈旭:本文是作家以家国情怀,抒爱党爱国之意,所以我选用的标题是《灵音绝群——爱党、爱国、播爱心》。
3、秀才底蕴,文质彬彬:颇似美国大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颇似我国早年诗人流沙河、汪国真的以散文诗的形式出现的美文《银河、一条最美的相思河》、《处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则以小标题匡定情思,陈述意绪,颇有新意。
陈旭:评论为《花有清香,月有阴》
4、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浴德泉记》是继《红星阁记》后的第二篇赋文。该赋文典故俯拾即是,诗词接踵而至。对广大读者,无疑是又一次知识的饕餮盛宴。
陈旭:赏析标题为《澡身浴德,丰碑永存》
5、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晚秋,一阙人生的况味》。“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季节已进入晚秋。作家要论说一番人生的况味,所以著此美文。况味也者,“境况和情味”。“人生况味”,自然就是人生的境况和情味。人们常常会无端感喟“个中况味,难以言表”;“一阙”即“一曲”,作者把人的一生形容成一道曲子,其出处大约是《元史.礼乐志五》:“齐声舞前曲一阙”。又见欧阳修《晚泊岳阳》诗:“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棹去如飞。”是啊,这人生如听不尽的声长一阙;如轻舟短楫在如白驹过隙的生命长河中如飞而去!
在姹紫嫣红,人淡如菊的晚秋里,咂摸际遇,品味人生,自有一番情趣。
陈旭:评析标题为《寻章摘句见美文》
6、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善后闸记》。该赋和《桂花赋》一样,篇制短小,但寓意深邃。该赋更具特色的是要言不繁,言简意赅。
陈旭:赏评标题是《数百工尽瘁,“善后闸”永存》
以上计展示“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美文6篇,美文文集一册;陈旭的评论6篇。6篇评论标题尾字韵脚皆属《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中第十三.人辰辙。
7、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小镇的春》。这是美文作家吕秀彬的《四季奏鸣曲》的首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认为红杏报导了春临人间的信息。吴融的《杏花》也说:“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而美文作家吕秀彬则独辟蹊径,认为最先报导春风的是“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占尽风情”“凌寒独自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作家开宗明义地说:“小镇的春,最早是从李汝珍故居一隅,梅树的枝头展露出来的”。
陈旭:浅析标题为《满园春色关不住》
8、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小暑,漫随诗意觅清欢》。最近,吕秀彬的美文新作——《小暑,漫随诗意觅清欢》,禀承一贯的“素心向美,以诗为文”的创作风格面世了。这又是一篇雕缋满眼的美文。
陈旭:品析标题为《铺锦列绣,旁征博引,开阖有度;诗经文纬,得心应手,收放自如》
9、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浓夏,与自然的精灵们共舞》。该文一反作者以诗为文的常态,没有引录任何前贤的诗作,以童心、童真写童趣。完全是直白地、白描地写景状物,妙趣天成。
陈旭:《苦调潜倚——童心、童真写童趣》
10、秀才底蕴,文质彬彬:《一笺红叶千古情》。作家的《一笺红叶千古情》写了两则“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一则是红叶题诗,另一则是天才诗人苏曼殊与日本歌伎百助枫子的爱情纠葛。
文章开首,作家以《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的“鱼传尺素”典故、陆凯的《赠范晔》的“折梅逢驿使”,“聊寄一枝春”的“驿寄梅花典故、苏武牧羊的”鸿雁传书”典故,导引出下文即将出现的隽永人情,阙阙悲喜,清婉凝泪的爱情传奇。
陈旭:评析标题是《千秋万古,情教生死相许》
11、秀才底蕴,文质彬彬:《霜降,飞霜流韵越千年》。先诠释一下我为作家美文所作评论的撰题:“霜条”,寒冬时树木的枝条。“箎”chí系三千年前中国先民的吹奏乐器,还留存一首唯一的独奏曲——《云》。“来云依日之曲”,大约指的就是《云》。我想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粤乐名曲《彩云追月》。题目原话出自《洞冥记》,我借用来赞扬作家此文之蕴意深广,文字优美。
“飞霜”一词出自晋.张协《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飞霜”即降霜。“越千年”源自毛主席词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现在作家将两词组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命意。妙!
陈旭:赏析标题为《吹霜条之箎,唱来云依日之曲》
以上计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美文5篇,陈旭的美评5篇。美评标题的韵脚属《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四.姑苏韵。
12、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小镇的夏》。作者以引人入胜的排比句“当......当......当......”宣示了小镇夏的倏然而至。再结合全文主体和文章结尾,完全符合元.陶宗仪的古文写作“六字法”,即文章起头奇句突兀,夺人先声,如凤头一样俊逸精采。
不仅如此,这俊美的开头,还紧扣“夏”字,提出了三个物候,即国情寺的橙黄枇杷,北海城墙的古藤虬须、古盐河鼓胀满满的水意。这马上使我们想起了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五言律诗。杜审言偏惊于“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的“物候”之新。
陈旭:浅析题目为《岁月人间促,此地烟霞多》。
13、秀才底蕴,文质彬彬:七律《题兰》。“以诗为文。素心美;为诗为诗,且如何?》是我为评论吕秀彬的《七律.题兰》拟的题目。起句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吕的散文一直以”素心向美,以诗为文”著称。对句的意思是:擅长美文的作家,写起诗词水平又如何呢?前一“为”字,读wèi意思是“写诗;后一”为“读wéi,意思是成诗了;这个对句的意思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写成的诗怎么样呢?......
最后要说的是:既然不算七律,那算什么?退而求其次,不以“七律”标之,只标题名《题兰》,那就是遣词造句、韵律平仄、工整对仗皆十分出色的旧体改良诗。就水平言,吾不及也。
陈旭:《以诗为文,素心美;为诗为诗,且如何?》
14、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素衣闲坐赏小雪》。看到“素衣”两字,使我想起千古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该七律的尾联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首七律明是写覊旅之苦,实是反映诗人对官场仕宦生活的厌倦。“素衣”在这儿可解释为白衣。这和作家在文章标题中提到的“素衣”,可以等量齐观。“素衣”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休闲服”。衣服是休闲的,姿态是休闲的——“闲坐”;心情也是休闲的——“赏”。无论是“欣赏”、“鉴赏”、“赏评”、“赏玩”,都需要一个平和闲适的心态。
文章开头,作家录用了今人的一首七言诗,虽不算怎么优秀(最近,作家透露,是他自己杜撰的——评论者注)但却表情达意。形——“浅浅半未匀”;声——“簌簌小轩窗”;态——“款款今初展”;意——“冰心落梅芳”。“素笺”暗喻了作家“拉起一层薄薄的银幕”的天际;“欲书冰雪浴梅芳”又正契合了作家“终于婆娑着轻盈的舞姿,悄然降临了”的描述。
陈旭:赏评标题《怎一个“闲”字了得!》
以上展示了美文作家3篇美文,和评论者陈旭的3篇美评。美评标题尾字韵脚为《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二.梭坡。
15、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童年的味道》。不愿沉入街市的喧嚣,任由清纯、唯美的心,专事描摹大自然的雄浑奇阔,清纯美盛的美文作家吕秀彬,在其以《四季回响》、《笑靥如花》、《清浅岁月》、《心香一瓣》、《墨香有痕》等五辑散文架构而成的散文集——《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问世后,为迎接“六一”儿童节,他以童心,童趣为孩子们奉献了《童年的味道》的散文佳作。
陈旭:浅析标题为《“韵光有几?催遍莺歌燕舞”的童年》
16、秀才底蕴,文质彬彬:《芒种,众芳摇落煮新梅》、《五月再见,六月你好》、《六月,火红了青春》三文综评。
美文作家吕秀彬,新近又发表了数篇散文,如果按时序的演进,物候的呈现先后,它们应该是《芒种,众芳摇落煮新梅》——《五月再见,六月你好》——《六月,火红了青春》。其中《芒种,众芳摇落煮新梅》,曾以《芒种,花事渐减青梅香》的篇名发表过,所以只能算三篇。
这三篇妙写纷繁韵致悠长的美文,主题各别,主旨各异。我打算就各篇文章的主题、主旨逐一剖析,然后再就三篇文章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的共通性作综合评论。
陈旭:综评标题为《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17、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桂花赋》。作家的《桂花赋》只有七个自然段,篇制短小,但寓意深邃,迥异恒蹊(恒蹊者,不走寻常路,另辟蹊经。)但赋之主构“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描写,仍像欧阳修的《秋声赋》,通过“色”——“绿玉枝头,金粟摇黄;“容”——掩面深碧,暗淡轻黄”;“意”——“谦谦自敛,暗暗流香”;“气”——“玉兔银蟾,眷眷守护;嫦娥姹女,款款依偎”;“声”——蛩音如潮,风移香涌“五个层次的对称铺排,使自然之“桂”的物象与作者之“心”的意象,在特定的情感氛围叠合渗融,显出深层次的结构意识。而格局无疑是苏轼的《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式。突显了“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的人生意境。
陈旭:赏评标题为《月有重圆,人谁长健?桂花如水轻寒》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5篇美文和陈旭的3篇评论。评论标题尾字的韵脚属《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十.言前。
18、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携一瓣童心,月霁风清》。我们今天看到的《携一瓣童心,月霁风清》,是另一类别的,它用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整合,让我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观念,因而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的散文——哲理散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的本真。哲理散文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的睿智的结晶。
陈旭:评论标题为《不加雕削,曲写毫芥》。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美文一篇,陈旭的评论一篇。评论标题尾字的韵脚属《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三.乜niè斜。
19、秀才底蘊,文质彬彬:《人生如蝉,禅意人生》。顷接秀彬微信新创《咏物哲理小品文》,要我“多提宝贵意见”。现在就不揣谫陋,略道一二:
作者以“蝉鸣,是夏的乐章中最美的合奏”启动全文,开宗明义地点明主旨。接着以诗为文,用递进的“绿槐深处,翠柳枝头,檐楹影中”这蝉之所居,和递进的“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起时歇”的蝉的流响,告诉人们,这是居高饮露的蝉们“曲曲天籁,阙阙梵诵”,在把“浓浓夏润,幽幽禅意,深情地表达”。仅仅数十字,已经把标题“听蝉,听禅”的意蕴表达得十分清晰。
“听蝉”与“听禅”之间,应该是听蝉=听禅,还是听蝉≠听禅?我以为大概率上,听蝉可以视为听禅。“禅本无形依万物,蝉虽草虫历千险”,“若有若无随心性,蝉声本是无字禅”。从这个哲学层面看,听蝉自然就是听禅。“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分明宣祖意,何处有凡心”。人生何尝不如此。
陈旭:评该文艺术特色的评论标题是《人生如蝉,禅意人生》
20、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玉米香中闹秋忙》。“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立秋过后,“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新枝”,“残花半树俏无语,细雨满天风似愁”。于是,众多的文人雅士,发“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之感慨。但唯独刘禹锡则反其道而行之。《秋词》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无视草木摇落,寒花隐乱,细雨满天,这些高秋心苦悲的物象,只钟情于排云而上的晴天一鹤,诗人的诗情也就排云而上,直冲云霄。清新如此,豁达如此,令人扼腕。
陈旭:赏析的标题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21、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白露,露从今夜白,凉自此时生》、《白露,灿灿稻花正飘香》。“素心向美,以诗为文”,这大约是微信平台总编或省级朗诵主持人如秦颖,京兔(此人又是央视纪念片导视)之属的评价。确乎如此,作者最近的两篇散文《露从今夜白》《灿灿稻花》,沿袭了作者一贯的“以诗为文”的风致。
《露从今夜白》文章起首直道:“今天是九月七日,庚子鼠年农历七月二十,白露”。然后各自然段均有一个描述重点。
追怀指事,句句围绕“白露“,段段陈述“白露”,不求纤密之巧;然驱驰逐貌,已显昭晰之能。
《灿灿稻花》内容简约,短小精悍,虽然主旨仍是白露,但写作的路数与技法大不相同。
陈旭:两文联评之标题为《渐知秋色美,霜降惜流清》
22、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秋水,伊人,天地客》作家所说的“秋水”,不是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水”;不是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南湖夜无烟的“秋水”;当然也非王昌龄的“饮马渡秋水”的“秋水”;抑或不是杜甫“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秋水”。而应该是《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谈及河泊与山海若的对话,河泊最后才知道自己并非天下最大。也就是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所言:“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si。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但,最后认识到“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当然,也还有关于“秋水”的名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以与语大理也。”“以众小不胜为大盛”“弦歌不辍”。
陈旭:赏析标题为《禅意融融,哲思浓浓》

23、刘凤桂:《秋桐赋》。《秋桐赋》是文友刘凤桂心有所感,援笔而成的业余之作。李白诗:“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宋.刘翰:“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李清照:“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这些诗词都匡定了秋与梧桐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千古名句“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这落的一叶,正是梧桐叶。可以说,正是作者的“情怀恶”,加上西风催衬了“梧桐落”,才使作者赋兴大发,写下了这篇《秋桐赋》。
刘勰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袁枚说:“赋者,古诗之流,诗亡然后骚作。骚即赋之滥觞。”清人王芑qí孙曰:“赋者,敷陈其事而言之,其旨不尚玄微,其体匪宜空衍。”《秋桐赋》即为敷陈心事,不尚玄微,匪宜空衍的骚体赋。
陈旭:鉴评标题为《幽忧愤悱,寓之比兴》
24、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立冬,一首淡泊端肃的歌谣》。我的标题引录自吴文英的《虞美人影》的头两句,是对作家开首几句话的诠释。“黄色先著风霜劲”即为作家“一夜流霜,洗去了晚秋的铅华,清晨起来,地面上已经铺满了厚厚的翠黄,镀了一层薄薄的霜,好像半老徐娘搽了些淡淡的粉底。”美文中的“流霜”、“翠黄”、“霜”,恰好对应了吴词的“黄色”、“风霜”。而暗喻辞格的“半老徐娘”,恰到好处地定位了节序时令的韶华已逝,但风韵犹存的“立冬”身份。
《立冬,一首淡薄端肃的歌谣》中的“淡泊”,一般指恬淡,不追逐名利,此处指颜色浅淡或消褪。这或许是吴文英的“红衣卸了,结子成莲,天劲秋浓”的写意吧。“端”组成的词有端正,端庄、端详、端凝、端的、端倪、端梢、端候、端极、端闱、端諯、绝端、席端......古今词汇,无“端肃”的踪影,属生造。但尚可意会,可理解为“端庄肃穆”。“洗去晚秋的铅华”,好像“搽了些淡淡的粉底”的半老徐娘——立冬,浪漫不足,风韵犹存。“新妆宜面下朱楼”的端庄肃穆倒也能醒人耳目。
陈旭:品鉴标题为《黄色先著风霜劲,独占一年佳景》
25、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半年多来的一本《文字,飘香在清浅的流年》的散文集及42篇美文。
陈旭:回顾半年多来的文字交集,而写下的第36篇评论,标题为《良辰美景笔生花,赏心乐事与君共》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一本散文集和6篇散文,陈旭的长达万字的评论总汇,评论标题尾字的韵脚属《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十二.中东
26、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文竹:清雅成文,有节若竹》。陆游《梅花绝句》曰:“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绝句下联,我改了一个字,改“正”为“非”。把它作为标题,送给秀彬笔下美文中的文竹。
文章开首的七言诗,八个叠字“袅袅”、“依依”、“层层”、“茎茎”,已说尽了文竹的品格高尚,风度超俗,其高标逸韵堪与梅花比肩。
文竹,有节若竹,因清雅堪文,故称文竹。文竹非竹,并非“立根原在破岩中”,无“东西南北风”之扰,置文墨疏窗、诗书叠案的斗室中,“青青掩映,盈盈婆娑”,便是书香一景,文房点缀了。
陈旭:赏析标题为《高标逸韵君知否,非是层冰积雪时》
í
27、秀才底蕴,文质彬彬:《银杏,溢彩流金的中国树》。诗经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是“赋、比、兴”三法。鲁迅先生曾说:“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言辞也。”“比”就是比喻,抓住某一事物的某一特征,用另一事物的形象特点加以比喻。如《硕鼠》将剥削阶级比喻为偷吃粮食的大田鼠;“兴”是从一事一物、一时一景起唱,以引起所咏唱的事物,如《关雎》,即是以“关关”和鸣的雎鸠鸟兴起,对于水上采荇菜的淑女的倾慕。
《银杏,溢彩流金的中国树》就是作家秋夜偶读郭沫若先生的《银杏》,而“浮想联翩,深思绵绵”写下的美文。
陈旭:《借物言志,托物兴辞》
以上展示“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美文2篇,陈旭的评论2篇。评论文章的尾字韵脚为《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五.一七
28、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八月,致敬!》。这是一篇应时应景的美文。“时光流转,岁月荏苒,烈日炎炎,暑气腾腾中走来的八月”,“注定有一种剑胆琴心的韵致”,要作者去发掘,去宣扬。八一建军节九十三周年纪念,不妨说是“剑胆”的宣扬。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阴柔悱恻的鹊桥故事,那应该是“琴心”的铺排。
陈旭:赏析标题《猎猎军旗扬,迢迢鹊桥长》
29、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红星阁记》。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托宇于楚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兴于战国,盛于两汉,经晋唐以来千年衍变,自成统绪。如果说:“诗所表现的是一种神龙屈伸,含蓄灵便的意境美,赋则显示给读者的便是经纬交织,符采相胜的结构美。”这也就是刘勰说的:“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作者 此赋以颂“求真敬业精神”的“情”为“经”,以文白相间的华丽辞藻为“纬”,铺采摛文,经正纬成,辞畅理定。于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赋文《红星阁记》便展示于读者面前。
陈旭:评论标题《红星闪闪放光芒》。
30、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八月再见,九月你好》、《最美开学季》。《八月再见,九月你好》是一篇深谙“附会”要义的美文。何谓“附会”?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统率文章命意,联系首尾段落,决定去取,组合章节,包举全篇,使它内容丰富而不散漫。作者统率的文章命意,就是“爱”,就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疆”的那个无疆的大爱。命意即主旨,即主题。作者联系首尾段落,组合章节,包举全篇。
陈旭:联评标题《爱歌绕飞梁》
31、秀才底蕴,文质彬彬:《小镇的冬》。我的第16篇美评叫《岁月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评论秀彬的《故园叶落,小镇知秋》的美文的。我把它称之为《小镇四季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我还说:“在以后的某日,吕秀彬只要再写上一篇霰雪无垠的《小镇之冬》,那《小镇四季奏鸣曲》的第四乐章就出来了。”不到半个月,吕老师献上了《小镇的冬》。吕老师告诉我:“这是去年写的。”但是今冬小镇,小镇今冬,“天同覆,地同载”,一样的“日月盈昃”,一样的“晨宿列张”,一样的“云腾致雨”,一样的“露结为霜”,时序、物候、风俗、人情,一如既往,历久弥新,全赖吕律调阳。
《小镇的冬》是秀彬《四季奏鸣曲》的第四乐章。
陈旭:评析题目是《清歌绕飞梁,天籁九重扬》
32、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美文开头,作家引用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左河子《七绝.秋分》。我根据七绝的平仄表查验了一下,这是一首仄起平入的七绝,韵脚正确,平仄准确,对仗工整的合格的七绝。突出了“气转凉”、“两均长”的节候特征,和“千重秀”、“万里香”的物候特色。旧体诗词择机而用,旧诗新作,也能入法眼,作家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是造成学养深厚的原因之一。
作家以“秋”作为题材,写的美文不下五篇,然而只有这一篇是大谈内外兼修,怡情养生的。
为了探讨秋补颐养,作家不时引录了前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文摘。
陈旭:赏析标题为《寒暑均平,秋补颐养》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美文6篇,陈旭的评论5篇,评论标题的尾字韵脚为《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十一.江阳。
33、秀才底蕴,文质彬彬:《静秋,净秋》。需再次提及王国维对纳兰容若诗词的评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刘禹锡在《秋词》中,“以自然之眼”看到的“物”,是“冲天一鹤排云上”;“以自然之舌”言的“情”,是“便引诗情到碧霄”。欧阳修在抒发世事艰困、人生易老的深沉感喟的《秋声赋》里,对目视耳听的秋声的观感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他“以自然之舌”言的“情”,是“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陈旭:赏析标题为《我言秋月胜春朝》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的美文1篇,陈旭的评论1篇。评论标题尾字韵脚为《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九.遥条。
34、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故园叶落,小镇知秋》。连同该文,我对吕秀彬的美文已作了17篇评论。大约第2篇美评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是对吕文《小镇的春》的评论。我称它为吕秀彬《小镇四季奏鸣曲》的首章。我写的第3篇评论叫《岁月人间促,此地烟霞多》,是对吕文《小镇的夏》的评论。可视为吕秀彬《小镇四季奏鸣曲》的第二乐章。而今天写的《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吕文《故园叶落,小镇知秋》的美文评析。可视为吕秀彬《小镇四季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在 以后的某日,吕秀彬只要再写上“霰雪无垠”的《小镇之冬》,那《小镇四季奏鸣曲》就齐备了。



这篇美文有以下特色:1、拟题爽利。用了两个并列的短语,也是短句,且每句主谓宾齐备:“故园 叶 落 ”,“小镇 知 秋 ”。2、文章的首尾,相互掩映,顾后而瞻前。
陈旭:赏析标题为《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美文1篇,陈旭评论1篇。评论标题尾字韵脚为《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一.发花。
35、秀才底蕴,文质彬彬:《秋,一溪云从心头飘过》。评论:品评、议论,评而论之;赏析:欣赏并分析。我今天要一反常规,对作者题目的撰写提出质疑。我以为文章的标题的撰写有失严谨,有失准确。《秋,一溪云从心头飘过》,这“一溪云”的出处,大约是苏轼《行香子.述怀》词。词中有“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说何时能归隐田园,不操劳政事,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吾愿足矣。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出世之意。显然这和作者选用这个词的蕴意是大相径庭的。就词意讲,“一溪云”是一个定中短语。名词“云”是中心词,“一溪”这个物量短语(数词“一”+物量词“溪”)是“云”的定语。“一溪云”干什么?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拟题,应该把“一”字“变成破折号——。这样,题目就变成:《秋,——溪云从心头飘过》。
下面,我打算以“溪云”的语义,开始我的赏评。
美文以诗化的语言开头。夏天的云“乱云飞渡”,“黑云压城”、“群魔乱舞”;秋云则“纤云弄巧”、“婀娜生姿”。恰当此时,“有一溪秋云苒苒而来”,从作者年近花甲的心头“轻轻飘过”。这“一溪秋云”是我欣赏的表现句式。因为这“一溪”,可能是“一片”,也可能是“一团”,也可能是“一絮”。“片”也罢,“团”也罢,“絮”也罢,那都是从溪涧生成的软软的、绵绵的、柔柔的、温馨的、永恒不变的,至死不渝的母爱之云。
陈旭:赏评标题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6、秀才底蕴,文质彬彬:《明月在,彩云苒苒几时归》、《国庆约中秋,佳节喜相逢》。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情欲信,辞欲巧”,“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含章”蕴藏文采意;玉牒dié: 重要文件。和“金科”意同,即金科玉律的意思;“秉文”指写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美文作家秀彬秉持这一法则,写了大量的素心向美,以诗为文的美文,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许。我今天联评的这两篇美文《明月在,彩云苒苒几时归》、《国庆约中秋,佳节喜相逢》同样美不胜收。由于两文在“志足言文,情信辞巧”上有共通之处,故两文作一综合评论。
陈旭:联评标题为《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展示了“秀才底蕴,文质彬彬”3篇美文;陈旭的评论2篇,评论标题尾字韵脚为《普通话十三辙韵母表》的七.灰堆。
今年十一月初至月底,在医院做了糖尿病调理,十二月上旬又因右眼的黄斑水肿打针,为弥补“文债”,我冒着右眼带眼罩的困难,用了五六天“碎片”化写作时间(有时有其他事要做),将半年多来我为秀彬先生的美文所写的评论的标题和秀彬的美文标题放在一起,作一个展示,当然原美文也作了提纲挈领地介绍,其目的是回顾这半年多来,我们之间的文字交集的初心和不易,这第36篇长达万余字的评论,既是今年的收官之作,也是半年多来交集的总结,希望能得到秀彬的认可和广大读者的肯定。
“文情难鉴,谁曰易分?”,“知音其难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