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 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别人曾给与的温暖,要心存感激、感恩、感谢。有些温暖照亮我的人生路。
来油田十几年了,其间搬过很多次家,邻居大都是长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此话于我深有体会矣。
初来乍到,家就在物探四分厂家属区,是清一色的带院子的平房,邻居是一对张姓老夫妻,他俩是那种一见面不用说话就能让人产生信赖感的人。老两口已退休,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平日里,我们来往走动比较多,从某些方面讲,就像一家人。有急事互相帮忙,互相送点好吃的。当然大都是人家照顾我,特别是我的孩子。那时依赖他们就像依赖自己的父母,欣享无边温情的同时,也滋润了自己的生活。比如他们把我院里、房前屋后都种满了什么金针花、扁豆、瓠子瓜------成熟季节,满房顶摘瓜就曾是我和孩子的一大趣事。那个年代的平房都没有今天的防盗门,所谓的门只是纤维板,所谓的院墙连我都可以随便跳进跳出,只要我愿意。但我从没有对安全有过担心,事实上也从没出过任何事。我知道主要还是因为有这俩老人做邻居。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中午下班刚拐进巷子口,就被张老伯拦住,看样子他已等我很久了,原因是我早上着急上班没来得及收拾碗筷,两个孩子因为周末又没去托儿所,在家想帮我收拾桌子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俩人又害怕我生气,就一直在用唾沫和胶水想方设法粘那个碗,这一切都被心细的张老伯看在眼里,他说:“我看得心里发酸”,所以就一直在巷口等我,好赶在我回家之前嘱咐我千万不要责罚孩子,直说到我答应,才放心回家。
我现在的邻居是一对近六十岁的赵姓夫妇,我每次回老家总是把家里钥匙给他们,只是考虑万一水电有什么问题,但他们总是每天去家里开一会儿灯,检查一遍水电,然后手机信息发给我,让我一切放心。
有一次,我的外甥突然从外地来我家,而我恰巧回了几百里地外的老家,我只好打电话给邻居,两位老人把孩子接回家,安排吃饭,休息,还一直长途电话跟我联系说明,要我放心。
还有放在楼道的垃圾,经常是不等拿就没了,这当然是邻居所为。此外,我们还经常吃到他们家阿姨自己做的爆米花和各种馅的粽子,我的孩子说,比买的好吃多了。
还有一位邻居特别让我感动而怀念,虽然我们住对门不到两年。那时我们两家的卧室只一墙之隔。那一年的春天,也不知什么原因,我总是咳嗽,打了近一个月的吊瓶,反而越来越严重,尤其晚间,致使觉也不能安睡。那时也年轻皮实,自己一点儿也没放心上,照常稀里糊涂地忙着上班、带孩子。一天早上,邻居的嫂子一大早到我家来,很郑重地说:“我们已经给你单位请假了,也找好了车,现在就去医院看病,不能再拖了。”
直到今天,我一想起嫂子这句话,还止不住热泪盈眶,而且这对于我的处世为人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唯一一次跟一对比我们还小几岁的年轻小夫妻做过近一年的邻居。那时他们有个小男孩,似乎是三四岁的样子,我们的孩子也就五六岁。吃饭时,三个孩子各自端个小盘,两家里串着盛菜,比着吃饭;晚饭后,三个孩子在门前的空地上玩耍,我们则站在一边聊天;黄昏时,常带着孩子们在田埂上散步,远处的芦苇丛安详地托举着恬静的夕阳,一家人便随天地万物沐浴在一片橘红色的光辉中。现在想想,那的确也是一段怡然且令人怀念的时光。
如今,当我长久置身于所谓的城市,见多了各色的冷漠和势利,自己也渐渐变得麻木甚至冷血起来,但,我却常常在沉静时回想起这十几年来的邻居,尤其是物探四分场那田园式的环境、村庄式的平房和纯朴如乡亲的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