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 梅 诗 》
文/易 之 中
今天再去写梅花诗,恐怕难再能觅立锥之地。“眼前梅诗道不得,无数高手在前头。”现代梅诗之所以难写,皆因在我们的前头,已有无数的高人,已把梅诗写得淋漓尽致。今天再写梅诗,只能是步人后尘,只能是拾人牙慧,或者是拾人余唾。

从目前的微信的梅诗来看,写梅诗的人相当之多,但能够写出有新意感的梅诗却不多。最大的问题是梅诗的“形象”写得不理想,梅诗的“用意”写得很平庸。梅诗的“梅韵”枯燥乏味。梅韵是梅诗的关键。梅韵是梅诗的灵魂,是梅诗的生命,是梅诗的魅力。
今天的梅诗的“梅韵”为什么写得不理想?可能是有两大原因:一是梅花与苦寒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没有用拟人化的手法去写梅诗。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为什么绽放?梅花为什么放香?梅花为什么有诗意?梅花为什么有神韵?梅花为什么会销魂?皆因与苦寒,与寒苦有很大关系。很多的梅诗,把梅花写成“宠物”,写成“温室之物”,写成“皇宫贵妃”。这样的梅花形象,就缺失梅意与梅韵。因为这样的梅花,缺乏“苦寒”,缺乏“寒苦”。梅花的美,是因为“天寒地冻”。是因为“苦寒凄惨”。梅花的韵,是因为“白雪皑皑红梅艳”。是因为“凌霜傲雪红梅绽”。越是寒冷花越艳,越是寒冷花越香。写梅诗就要设法把苦寒写够写透,才能映照出梅花的清高与神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样去诗梅,就诗意十足,就韵味无穷。“墙角”不是“皇宫”。墙角是受冷落,皇宫是受宠爱。这是“苦”。“凌寒”就是冰雪凌历、寒风刺骨。在这么“苦寒”的环境下,梅花却独自绽放。这样写梅诗,梅花的形象就鲜明了起来,梅花的诗意就产生了出来。前两句的铺垡,引出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于是,梅韵就随冷落与寒苦展现出来。而且,这种韵,不是一般的诗韵,而是神韵、逸韵、妙韵。漫天白雪飞舞,红梅却迎雪绽放,这是何等之傲骨?!这是何等坚强的风骨?!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梅香是很淡的,几乎人鼻是嗅觉不到的。诗人之所以用“暗香”来喻梅香,就是为了喻梅之风骨与风韵。另外,毛诗《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也是先有“苦寒”,后有梅形梅意梅韵的。“已是悬崖百丈冰”,先有悬崖百丈冰,才有梅花的俏丽艳放。“已是”与“犹有”用得十分之美妙!已是就是已经是,犹有就是才有。百丈冰带出花枝俏。这是梅形!“俏也不争春”,这是梅意!“她在丛中笑”,这是梅韵!

梅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梅花与百花有很大的不同,梅花太“独特”了。梅型梅意梅韵的核心是“风骨”。而“风骨”是“暗”的不是“明”的。“风骨”是很难能用文字去表达的。甚至只能是“意会”的。所以,要想写出梅诗的风韵,就必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梅韵寄托在人的身上,才能写出梅的“风骨”。毛诗《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很出色的梅诗,是梅诗中的佼佼者,是梅诗的花魁者。这首梅诗,可以称得上妙品、神品、逸品。这首梅诗就是用拟人手法去“咏梅”,去颂梅、去赞梅。花靓人俏。这首词,仅几十个字,就反复用了两个“俏”字。“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俏”字就是拟人手法。“只把春来报”,这个“报”字也用得出神入化,是人报春,不是花报春。只有人才能“报告”,而花是不能“报告”。“她在丛中笑”,这个“笑”字,也诗得太神了!太妙了!太逸了!花不会笑,只有人才会笑。而且,她的笑,还是会心地笑,知足地笑,胜利地笑,开心地笑,高兴地笑,幸福地笑,灿烂地笑。用拟人修辞手法写梅诗,就可以情景交融,就可以拱托气氛,就可以抒发感情,就可以生动迫真,就可以让梅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就可以让梅诗气韵生动。
202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