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族近2.8万人(2000年统计)。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14.1 福贡县匹河乡①赋
怒江澎湃,怒族铿锵;辛劳远古,记忆蛮荒。世代居以崇山峻岭,云封雾锁;儿孙历兮峭壁悬崖,水急浪高。核心地带,独享三江兮奔涌;图画天然,雄奇万古之争骄。朦胧幻境,混沌仰韶。绿树葱茏之林海,氤氲淑气;红花灿烂之锦团,旖旎香潮。婀娜少女,绽放丛中以争艳;倜傥奇男,驭牛陇上以挺腰。
木楼挺拔,茂竹修篁兮拥抱;石屋嵯峨,苍松古柏兮葳蕤。阡陌纵横之原野,稻香麦醉;沟渠交错之梯田,瓜大藤粗。金黄硕果,欲坠满枝以惝恍;翠黛丛林,横亘大壑兮凯觎。公路兮盘山越岭,天飘彩带;长桥之跨壑飞虹,云拥玉壶。民谣诉说,岁月沧桑兮隔世;山寨倾谈,家园幸福兮重书。
古朴大方之服饰,别番特色;端庄典雅之衣装,乍露奇骸。包头黑布,代表山民之形象;绑腿青纱,象征怒族之品牌。腰系藤条以提气,十分英武;身穿麻布之对襟,满负和谐。长刀腰佩,壮胆林中以伏虎;飞箭肩扛,强弩溪畔以射豺。阴阳分野,男女登台。巧手衣裙以缝剪,纺纱织布;灵犀花卉以嵌镶,惬意畅怀。黑红短褂,飒爽英姿兮可掬;雪白内衣,清纯笑靥之特乖。玛瑙饰头兮闪亮,婀娜生色;珊瑚挂项之迷人,窈窕绝埃。耳垂金坠,缓步徐徐之闺秀;胸佩银链,娇容艳艳兮宝钗。
杜鹃绽放,三月中旬之乃仍节②;骨笛③清悠,贡山一带兮快乐时。民俗风情之浓郁,空前热烈;品尝口味之康佳,特色崔嵬。佳肴传统,最是难忘之嘟嘟饭;野味新鲜,堪怜尤爽之糍粑丕。琵琶肉,肝胆扉,口弦④乐,怒毯怡。表演手工之编织,地方特产;沟通心曲之桥梁,时代新诗。二牛抬杠⑤,大地耕耘之喜剧;百货登场,生平吆喝于生机。相互交流之盛会,崭新面貌;精诚团结之良辰,友爱风姿。
镂刻高黎之岩画,刀耕火种;流传远古之史诗,人善风醇。人皆向善,惩恶除妖之故事;路不拾遗,崇高尚美于精魂。龙女爱情之传说,感天动地;孤儿落难兮非凡,泣鬼惊神。披荆斩棘,创造英雄之业绩;拓路垦田,树碑黎庶之风旌。播风立德,化雨育人;翱翔理想,熠烁明灯。对调唱歌兮过节,广场喜悦;逢年贺岁之登台,最受欢迎。火塘坐唱,海誓山盟之契约;神调祭歌,宗祠社庙之昆仑。婚礼鸳鸯兮恋曲,好逑经验;猎场驰骋之风光,射击典型。摇篮寄寓,荡漾催眠之艺术;喝水婆娑,蹁跹起舞兮真诚。猴子林间兮跳跃,呼儿摘果;乌鸦瓶外之吟哦,衔石生津。
木兰山樵诗曰:
自弹自舞向天歌,自乐自吹酬太和。
喜庆平生居净土,丰收大地拜先河。
接亲唢呐鸣山谷,鏖战貔貅奋玉戈。
小米健身豪放曲,洗麻溪畔醉烟波。
【注释】:
①匹河乡:位于云南福贡县南部,东以碧罗雪山山脊为界,与兰坪县接壤,西以高黎贡山主山脊为界,与缅甸联邦相邻,南毗泸水县洛本卓乡,北连本县子里甲乡。②乃仍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怒族青年们穿上节日盛装,射箭、歌舞、尽情欢乐,也叫仙女节。③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用鹫鹰翅骨制成,常用于独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娱。④口弦:怒族女性乐器,不仅在舞蹈中吹奏,也是花前月下少女向情郎倾诉衷肠、表达感情的乐器。⑤二牛抬杠:传统耕作技术,是南诏时期的一种特殊耕作方式。耕作时,两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此一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见到。


